年輕人喜歡咖啡的芳香,但他們一直在為生活奔忙,他們很窮,真沒錢每天喝咖啡。因此,鄭重建議專家不要再提建議。
作者:今綸
多年以前,我看過麥子的一篇文章《我奮鬥了18年,才坐在這裡和你喝杯咖啡》,作者用自己十幾年的經歷揭示了寒門通過努力要改變命運是一件艱難的事,記錄了改變後那種矛盾對立的複雜心境。
其實,我就是麥子,麥子就是我。
今天,我當然可以消費得起咖啡,每天一杯也沒問題。但是,今天的年輕人能夠每天消費一杯咖啡嗎?
好的,我們用數據說話。
01 要想喝咖啡,前提是有工作
在某論壇上,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對年輕人而言更有意義。他解釋稱,個人養老金是積累型養老金,在繳費階段只進不出,個人繳費和投資收益都在帳戶里滾存,通俗而言就是「利滾利」,所以越早參加越好。「每天節省一杯咖啡錢,(就能)提前為養老做好準備。」
理論上來說,董克用說的是對的,肯定是越早參加越好,但前提是有穩定的工作。
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如何?就業率如何?
說幾個數據,講幾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
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比上年少增63萬人。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這是繼去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首破千萬後再創新高。
2023年就業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這裡面包括高校畢業生、中專畢業生以及社會招聘人員。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隻比高校畢業生1158萬多42萬!
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去年僅僅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有519.2萬人,今年也差不多。
所以,就業壓力山大是真的。
2022年5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16-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為18.4%,不僅高於上年同期的13.8%,還創下自2018年政府開始發布該數據以來的年輕人失業率最高紀錄。
就業形勢嚴峻是事實吧,這是連官方媒體都承認的現狀。
《21世紀經濟報道》在去年12月21日的報道顯示:
「2022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穩定,但就業形勢嚴峻。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與升學率關係密切,985高校的升學率高達40%以上,是整體就業率較高的基本保障,211高校的升學率也在30%以上,地方普通高校的升學率則較低」。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考研升學多的學校,整體就業率較高。很多大學生不是就業了,而是繼續讀書去了,但是也把他們統計成就業人員。
某地高校招聘現場
現在是2023年了,稍感欣慰的是,很多城市都熱鬧起來了,旅遊業、酒店業、餐飲業都火爆起來了,相信工作機會也會多起來。
但同時外貿形勢嚴峻,所以民營企業的老闆們依然把神經繃得緊緊的。
大城市人多,很多都是來找工作的。潮水退去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去年7月,某211大學金融方向的學生到我這裡聊天,他告訴我:他們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就業和考上了研究生。至少在7月畢業時,絕大部分同學沒找到工作。
讀書當然是有用的。我反對「讀書無用論」。
但是,當機會變小的時候,不是頂尖人才找工作很難是事實。
所以,專家在說「喝咖啡的錢」的時候可能完全不知道年輕人的就業情況,我說的是真實的就業情況,因為形勢真的嚴峻。
你要他「每天節省一杯咖啡錢」,首先他得有工作,對吧。
02 每天喝咖啡真的喝不起
有些年輕人是有工作的,但是收入一般。
據《廣州日報》2021年3月27日的報道,廣州本科畢業生平均薪酬6822元。
很有意思的是深圳大學2020年畢業生平均月薪也是6800元。
那麼,廣州深圳在202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多少呢?
廣州的城鎮居民是6.33萬元,深圳沒有農村,市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萬元。
也就是說,平均到每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廣州是5275元,深圳是5408元。你不要以為廣州、深圳絕大部分人月收入過萬,事實是,過萬的是少數。
深圳和廣州算是中國非常領先的城市了,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酬在五六千元是常態。
那麼,年輕人們可以天天喝咖啡嗎?他們喝得起嗎?
我樓下的瑞幸咖啡,18元一杯,不算貴。有優惠的時候是13塊,有年輕人說如果13塊買不到就不買了。
天天喝咖啡,一個月是540元(按30天計算),占到了收入的十分之一,還有房租、吃飯、通訊費、交通費以及人際交往費用。
喔,如果他們痴心妄想居然準備自己在一線城市買房,而且不啃老的話,這輩子估計也攢不夠首付,兩口子估計也很難,除非未來收入有大幅度提升,可能嗎?
「211畢業生5年存款5000元,中傳碩士在火鍋店做保潔」的新聞大家都很熟悉了,5000塊錢喝瑞幸咖啡只能喝277天,而這5000塊錢,某畢業生攢了5年!
你說,她能每天喝咖啡?她敢每天喝咖啡?
一個網友給我留言,說是某排名前十的985高校畢業生在他們單位做臨時工,月入不足4000元,這還是在一線城市。
所以,「每天節省一杯咖啡錢,(就能)提前為養老做好準備」這句話真的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年輕人喜歡咖啡的芳香,但他們一直在為生活奔忙,他們很窮,真沒錢每天喝咖啡。
因此,鄭重建議專家不要再提建議。
03 有些農民這輩子沒見過咖啡
一線城市的大學畢業生尚且如此,三四五線以及農村的年輕人如何呢?
我說一個案例:
某年輕人在中部某省一個鎮上的藥店上班,一個月3000元,每周只能休息一天。他家在另外一個鎮上,很遠,他每周坐車回家只能簡單換幾件衣服,休息幾個小時,然後就要往回走了,至於和兒子的相聚時間,基本要以分鐘來計算。
他哪有時間哪有錢喝咖啡?
中部某省的農民收入如何?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每個月1677元。
2022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萬元,每個月1675元。
你要一個年輕的農民在這個收入水平之下去喝一杯10元的咖啡,恐怕他是不肯的。
更進一步說,有些農民可能這輩子都沒見過咖啡,更沒有喝過咖啡,那就更不可能「每天節省一杯咖啡錢」。
2019年,經濟學家李迅雷就曾指出,「國內還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航旅縱橫的大數據也顯示,剔除同一旅客多次乘機的情況,2016—2020年約有3.4億名旅客乘坐過飛機。
考慮到該時段外還有數據未納入統計,或許「10億人」說得多了些,但要說大部分人沒坐過飛機並不誇張。至於「至少5億人還未用上馬桶」,早就被人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證實過了。
有些工人從工廠退休之後回到農村,他們每個月的退休金對於所在的家庭而言是一筆「巨款」,饒是如此,但因為各方面要用錢的地方多,所以,他們中的一些人在生病之後就那麼硬扛著,不肯去看病。
我父親的一位好友就是這樣一位退休老工人。我有次返回故鄉,他到我家來看望父親,他雖然身體不適,但依然捨不得出錢去看病,走路的時候表情痛苦,其實就是幾十塊錢的藥錢而已。我實在看不下去,去藥店給他買了藥。
這位退休工人肯定是沒錢喝咖啡的,他捨不得。
04 「咖啡」建議點燃公眾情緒
董克用因「咖啡」新聞而聞名,也是為所在行業鼓與呼,有做廣告嫌疑。某APP顯示,董克用是國民養老保險公司、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高管。
董克用相關公司
其實做廣告也好,代言也罷,這都沒什麼,他也沒有什麼大錯和大罪惡。
我甚至覺得董克用的某些建議還有可取之處,但是他的問題在於用過於輕佻的比方,用過於脫離基層現實情況的話語點燃了公眾的某些情緒。
董克用住在北京,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享受特殊津貼。
至少從1977年在北京經濟學院讀書的時候開始,董克用就一直呆在一線城市的名牌大學做學問,這樣的經歷讓他對底層老百姓的壓力是沒有痛感的。
他更沒想過自己司空見慣的大學校園對於一些落後地區的農民而言可能是輝煌宮殿般的所在,他也沒想過自己經常喝的咖啡可能真有人沒見過。
多年前,作為「小鎮做題家」的我和很多同齡人一起通過考試進入大城市讀書,畢業後在一線城市安家落戶,奮鬥了一二十年終於勉強可以和董教授們一起喝咖啡。
但是如今的絕大部分年輕人要想每天輕鬆喝咖啡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家壓力更大,思慮更多,至於「每天節省一杯咖啡錢」的計劃恐怕要拖延到N年之後。
今時今日,大家能說的是:報告專家,年輕人已經快喝不起咖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