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毛利率創新高背後:門店增加近400家,雇員減少近700人!

2023-03-03     閨蜜財經

原標題:名創優品毛利率創新高背後:門店增加近400家,雇員減少近700人!

摘要:生財有4招(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31篇原創

近期,名創優品發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6個月的中期(2023財年)業績公告,亮點頗多。

期內,毛利率約38%創新高;營收同比下滑3%的情況下,凈利潤反而實現了翻倍增長!

去年7月,名創優品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3.8港元。目前,名創優品的市值已高達460億港元,有機構還給出了每股50港元的目標價。

弔詭的是,一年內名創優品的門店增加了395家,雇員卻減少了694人。

被稱為「十元店」代表的名創優品是真的掌握了財富密碼,還是「虛胖」?

01

首先來看這份中期財報,期內名創優品實現:

收入52.67億元,同比微降2.9%;

毛利19.86億元,同比增長24.8%;

最突出的是歸母凈利潤不降反增,約7.64億元,同比大增126.9%;

毛利率創新高達37.7%;

總門店數量達5540家,新增395家。

在疫情衝擊之下,有如此業績,應該說相當優秀。

不過,對比此前的招股書,蜜姐發現,名創優品截至2021年末,全職雇員為4205名;到2022年末全職雇員為3511。

一年內,門店增加近400家,員工卻減少694人,營收微降,凈利潤反增1倍多。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

去年7月,名創優品曾遭海外機構做空,但也進行了堅決的回擊。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此前披露財報數據,名創優品2019—2021年財年均為虧損,分別凈虧損2.91億元、2.62億元及14.15億元。

2022財年扭虧為盈,歸母利潤達6.38億元,如今半年既超過去了前一財年的歸母凈利潤,名創優品的盈利能力來自哪裡?是否可持續?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02

細看名創優品的半年報及對比招股書數據,蜜姐發現其生財能力主要有4招:降低成本、下沉市場、出海、新品提價。

疫情三年,這幾乎是絕大部分公司首先採取的措施。

名創優品降本增效更晚一點,畢竟它的門店還在繼續擴張。但行動起來是絕不手軟。

期內,名創優品的雇員減少了694人;工資及雇員福利由全年同期的4.52億元降至3.78億元,同比減少16.4%;差旅開支同比減少14.8%。

此外,其存貨成本降幅也十分明顯,由37.63億元降至31.96億元,同比減少15.1%。

第二,下沉市場。

期內,名創優品在國內的門店數量為3325家,新增157家。

其中,一線城市反而減少了19家;二線城市僅增加36家;三線及以下城市新增170家。

第三,發力海外業務。

期內,海外市場的名創優品門店實現總GMV(商品交易總額)45.34億,同比增長40.1%。

其中,除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其門店實現總GMV18.87億元,同比增長44.6%;美洲地區其總GMV20.17億元,同比增長47.4%。

截至2022年底止6個月,其國際業務對總收入的貢獻占比由前一財年的24.7%提升至36.2%。

名創優品還坦言,國際業務的毛利率通常高於其國內業務的毛利率。

國內毛利率相對較低,那就要想辦法「神不知鬼不覺」地提高價格。

名創優品相比傳統的十元店有一大殺招:產品眾多,不斷推出新產品。

其產品涵蓋11個主要品類,包括生活家居、小型電子產品、包袋配飾等。期內,其在「名創優品」品牌下每月推出超500個SKU(庫存進出計量的基本單元,可以是以件、盒、托盤等為單位),為消費者提供超過7600個可選的核心SKU產品組合。

去逛過的蜜友可能有感觸,幾乎就是你進店後總會想買點什麼。

財報披露,國內產品,一方面削減成本;另一方面執行「品牌戰略升級」,即讓新推出的產品貢獻更高的毛利率。

期內,其國內門店的平均售價為12.8元,同比提高了8.5%。

03

名創優品在未來能否繼續保持業績的高增長?

總結財報中提及的未來規劃,概括來看主要著力點在3方面:未來會繼續發力下沉市場、海外市場及線上銷售。

名創優品稱,國內業務會繼續擴張和升級門店網絡;海外市場,進一步擴張門店網絡,尤其是針對亞洲、北美及歐洲市場;進一步開發自有電商渠道等拓寬線上銷售渠道。

此外,名創優品有意用旗下TOP TOY的品牌,穩住在一二線城市的業務,同時也會向三線及以下城市拓展,複製「名創優品」品牌的發展道路。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有不少骨感之處。

如前所述,我們不可忽視的是,名創優品在期內門店凈增395家的情況下,營收卻是負增長,業績增長乏力的隱憂或在未來會更加突出。

另外,凈利潤大幅提高,除了毛利率更高的海外市場外,收入貢獻占大頭的國內市場,每家名創優品門店的平均年化收入卻在降低,期內為1.9百萬元,同比下滑24%。

要知道,這背後平均售價還漲了8.5%,但國內的門店總GMV依然下滑了19.3%。

如果繼續走下沉市場的路線,未來提價的空間和次數恐怕就沒那麼樂觀了。

另外,門店新增近400家,雇員卻減少了694人,未來能壓縮成本的空間也可見一斑。同時還要考慮,如此操作,長期能否留得住人。

而其寄予厚望的另一品牌TOP TOY,期內多渠道的GMV僅為3.14億元,但門店數量已多達117家(均在國內)。

財報披露,截至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6個月,其每家TOP TOY門店:

平均年化收入分別為7.9百萬元及4.1百萬元;

平均客單價分別為129元及122.2元;

平均售價分別為69.8元及63.3元。

簡單來說,就是相比2021年同期,2022年財報期內新增了28家門店,但平均年化收入、平均客單價、平均售價均在下滑。

總的來說,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後,名創優品如何保持業績穩步增長,壓力依舊不小。

本文數據均來自於名創優品招股書及財報,特此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4e557f1f8e2f4fd5d72d4d54fe951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