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280人只有17人倖存,可他們卻完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壯舉

2022-04-21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這一仗,280人只有17人倖存,可他們卻完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壯舉

在之前的文章里講過了志願軍很多近乎神跡的防禦戰鬥,但都排不到第一名。志願軍最牛的防禦戰鬥是1951年10月1日至10月4日的天德山防禦戰鬥。

1951年9月29日,美軍第3師發起「清理行動2」,用一個加強團的兵力圍攻志願軍47軍最前沿的陣地——141師423團駐守的夜月山。美軍第3師攻克夜月山後,得到命令要求加入美軍第1軍的大規模進攻計劃——「突擊隊行動」,發起時間為10月3日,美軍第3師的任務是奪取天德山。

天德山,位於鐵原西北,海拔476.8米,美軍稱為477高地,是鐵原阻擊戰時志願軍63軍的軍指揮所所在地。鐵原阻擊戰後,63軍撤退鐵原地區,美軍騎兵第1師進占天德山,並將陣地一直推進。47軍接防驛谷川一線陣地後,為配合東線的人民軍夏季防禦戰鬥,主動對美軍騎兵第1師發起蠶食進攻,又奪取了天德山和夜月山。天德山和夜月山毗鄰漢城至金化的公路、鐵路。這是美軍在韓戰中運輸線中的主動脈。天德山和夜月山被志願軍占領,意味著主動脈被切斷,這種情況美軍無法容忍。美軍認為連級規模的戰鬥已無法奪回天德山、月夜山,遂發起軍級規模進攻,意欲解除對其運輸線的威脅。

美軍第1軍定下「突擊隊行動」計劃後,美軍第3師的「清理行動2」尚未奪取全部目標,美軍第1軍軍長奧丹尼爾中將遂命令美軍第3師師長索爾,先奪取「清理行動2」中的460高地、292高地,再和美軍騎兵第1師一起發起「突擊隊行動」。

9月30日,美軍第65團3營奪取志願軍423團的292高地,美軍第3師遂停止在第65團方向的作戰,決定集中全力奪取460高地,任務交給了美軍第15團,奪取460高地後再參加「突擊隊行動」,拿下天德山,全師炮兵負責對第15團提供火力支援。

460高地其實正是志願軍422團5連天德山陣地的前沿陣地,志願軍稱為天德山以東無名高地由3排駐守。5連,連長楊寶山、指導員閻成恩,全連130人(加強了8連1排)。

美軍第15團團長奧尼爾上校

美軍第15團團長奧尼爾上校認為,當面天德山和460高地的志願軍不過區區一個連,何必一個一個高地奪取,直接以兩個營的兵力碾壓過去,同時拿下天德山和460高地不就完事了麼。因此奧尼爾驕狂地下令,2營從夜月山出發從西往東進攻460高地,3營從261.5高地出發,直接拿下天德山。奧尼爾狂言:「我一腳就能踹倒天德山,『突擊隊行動』就讓騎兵第1師自己干吧。」

10月1日7時30分,在兩個半小時的地空火力準備後,美軍第15團2營、3營從東南兩路向天德山、460高地發起第一次進攻。美軍投入兵力高達1700餘人,敵我兵力對比為13:1。

460高地上志願軍422團5連3排布防情況如下:副排長宮景林率8班鎮守前沿,其中宮景林和副班長等7人守陣地左前側,班長尚玉芝等4人守正面;排長劉學武率7、9班于山後為預備隊。在美軍第一輪進攻中,志願軍3排實際投入兵力11人。

美軍第一輪進攻是試探進攻,兵力為兩個排。志願軍首先採用老戰術,待美軍進至30米範圍再火力全開,成功擊退美軍進攻,志願軍方面宮景林等3人傷亡。於是8班班長尚玉芝接替指揮,而副連長張關福趕到3排指揮所。尚玉芝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戰士,他認為美軍在試探進攻後必定發起強攻,而美軍的作戰特點是機槍敢於前出側翼,壓制我火力,掩護步兵突擊。於是尚玉芝命令,第二戰鬥小組3人前往左前方山樑埋伏(此處是尚玉芝判斷的美軍機槍前出陣地),自己和其他4名戰士在正面抗擊。

美軍第二次進攻直接動用了兩個步兵連。果然不出尚玉芝所料,戰鬥剛剛打響,美軍機槍組就向左側山樑疾進,意欲占領陣地。當美軍機槍手正在架槍之時,埋伏的第二戰鬥小組突然開火,全殲美軍機槍組,反過來拿起機槍對美軍側翼猛烈掃射。遭此突然打擊,美軍戰鬥隊形立即混亂,尚玉芝趁機率正面抗擊部隊發起反衝鋒,再次擊敗美軍進攻。

兩次進攻後,美軍已判定支援3排作戰的志願軍迫擊炮陣地位置,美軍第15團2營以一個排的兵力佯攻460高地正面,以兩個排的兵力迂迴至460高地側後偷襲迫擊炮陣地。422團2營機炮連迫擊炮1排猝不及防,炮兵手中只有一支步槍,眼看就要陷入滅頂之災。炮兵們急中生智,用迫擊炮平射的辦法對著衝到眼前的美軍步兵猛轟,在迫擊炮彈和手榴彈雨中,偷襲的美軍傷亡慘重,沖在第一波次的幾乎沒有活人。隨即炮兵以80度大射角對後續美軍繼續打擊,美軍潰敗。

美軍第15團團長奧尼爾上校感覺不可思議,一個排陣地,一個營的兵力居然拿不下來。於是,美軍還是老辦法,招呼地空火力對460高地進行洗地。8班剛剛辛苦重新修復的工事再次全毀。在美軍這次地空火力突擊中,8班10人傷亡大半(7班補充了2人),剩下的戰士剛剛在硝煙中抬起頭,一個連的美軍步兵又攻上來了。這個時候的戰鬥沒有任何計謀和技巧,誰勇敢誰勝利。8班經過苦戰,只剩2人,戰士王興福一邊打一邊喊:「第一槍為毛主席爭光!第2槍為祖國爭光!第3槍為湘西人民爭光!第4槍為戰友報仇!」

這時排長劉學武帶著一個戰鬥小組對突入陣地的美軍發起反擊,劉學武手持機槍,邊沖邊打,戰士李萬發在他身側猛扔手榴彈。激戰中劉學武中彈倒地,戰士謝叢恩立即跑過去撿起機槍繼續射擊,經苦戰,3排再次擊退美軍進攻。給8班再次補充7班3名戰士後,8班(5人)繼續堅守前沿。美軍這次進攻被打退後,士氣大降,5名戰士又連續打退美軍七次進攻,最終自己只剩8班副班長1人。10月1日,美軍第15團2營對460高地發起11次進攻,全部被擊退,志願軍3排激戰13個小時,投入戰鬥兵力17人,傷亡16人。23軍著名戰例「丁字山戰鬥」,防禦兵力也是一個排,投入戰鬥兵力也是半個排,但美軍投入戰鬥兵力是一個連。而460高地,美軍是一個營。

美軍2營打輸了,3營一樣是難兄難弟。美軍第15團3營直接展開兩個連向天德山南麓發起進攻。連長楊寶山指揮部隊節節抗擊,美軍3營戰術和2營不一樣,突擊隊隨打隨補,始終保持建制完整,一波又一波發起衝擊。戰至16時,美軍3營沖至主峰100處,我炮兵火力突然急襲,楊寶山立即組織部隊投入反擊,美軍3營戰敗。

10月1日,天德山陣地的5連主力傷亡60餘人,表現最好的是加強的8連1排,僅傷亡2人。

當天晚上,連長楊寶山和指導員閻成恩立即開會,總結一天戰鬥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總結3排和8連1排傷亡小、戰果大的經驗,422團給5連補兵80人,恢復建制,準備次日再戰。

結果10月2日,美軍第3師沒有發起大規模進攻,只有一些步兵的試探攻擊,試圖尋找志願軍陣地的薄弱環節。原來,5連在總結經驗教訓,美軍也在總結經驗教訓。美軍第3師師長索爾少將在之前兩次攻打月夜山的戰鬥中認為,志願軍的工事已極為堅固,非155毫米榴彈炮以上口徑的炮彈直接命中,無法摧毀。這次他對之前的戰法提出了改進,他請求空軍動用B26轟炸機用1000磅炸彈和凝固汽油彈對天德山、460高地進行無差別轟炸。軍屬、師屬炮兵群集中155毫米榴彈炮以上口徑火炮,以兩門155毫米榴彈炮、一門203毫米榴彈炮為一組,所有火炮分為若干組,對志願軍天德山、460高地陣地劃分網格線,每一組火炮明確區域,對志願軍工事掩體進行精準定點打擊,徹底摧毀一個目標後,再轉向下個目標。10月2日的試探進攻就是為了進一步查明志願軍工事和火力點的情況。

10月3日,美軍航空兵出動25架戰鬥轟炸機,2架B26轟炸機對志願軍區區一個連陣地狂轟濫炸。索爾的戰法取得了效果,在155毫米榴彈炮和203毫米榴彈炮面前,5連無論是真工事還是假掩體,統統被美軍重炮摧毀。美軍根本無需辨別真假目標,只要能看見,一律炸平。

現在,5連全部的工事就是彈坑,美軍第15團2營、3營輪番對天德山、460高地發起衝擊,被打下,就招呼航空兵、炮兵再打,然後步兵再上。戰至13時,460高地的3排彈盡糧絕、傷亡殆盡,高地失守,剩餘人員退回天德山主峰。天德山上,美軍3營從南麓各個方向突入5連陣地,每一條戰壕都湧入美軍步兵,到處都是殘酷的白刃戰。黑山阻擊戰特級戰鬥英雄李乾坤被5個美軍包圍,肉搏中,一個美軍抱住他,另一個美軍死命按他的頭,李乾坤拼盡全力摸到一顆手榴彈,毫不猶豫拉掉了導火索......戰士王克勤看到美軍扔過來的手榴彈落在戰友身邊,奮不顧身撿起手榴彈扔向,連續和美軍投擲多次後,一顆拿起來的手榴彈爆炸了......排長姚振華刺死5個美軍,身中數刀,重傷垂危......美軍3營七次進攻,七次被打退。

下午16時,美軍喪心病狂,動用了毒氣彈。原國民黨軍士兵岳明玉接受過防化訓練,識別了毒氣彈,招呼大家立即用毛巾捂住口鼻。從460高地撤回主峰的8班班長尚玉芝向連長楊寶山提議,美軍必會在施放毒氣後偷襲,我帶人摸下去,打一下再回來。跟隨尚玉芝出擊的6個戰士全部都是傷員,無人退縮,摸到山腳成功打掉美軍尖刀班。

10月3日,美軍第15團2營攻克460高地,但傷亡慘重無力再戰。3營一度攻上天德山主峰,卻再次被5連打了下去。美軍第3師師長索爾急調菲律賓營接替292高地的第65團3營,以第65團3營為第15團預備隊,原預備隊第15團1營前出接防460高地,2營退出戰鬥,第15團3營轉至天德山北側,南側移交給美軍騎兵第1師預備隊第8團1營。

志願軍方面,10月3日晚,8連兩個排奉命對460高地進行反擊,美軍一個營,我軍兩個排,敵眾我寡,反擊失利。422團再次給5連補兵70人(白天的損失),5連繼續堅守天德山。

10月4日,美軍騎兵第1師騎兵第8團1營在天德山南麓投入戰鬥(3營為預備隊)。天德山北側,美軍第15團3營同時展開I、K、L連,為美軍第3師主攻方向。460高地的美軍第15團1營對天德山進行牽制進攻。

可是對5連來說,什麼美軍主攻方向,什麼美軍牽制進攻,根本沒什麼區別。10月4日,5連依然是130餘人,可美軍是三個營2300餘人。敵我兵力對比就是17.7:1,什麼主攻不主攻的,對志願軍來說,根本不重要。

可是美軍發現他們還是攻不下來,美軍戰史稱:「一次連續五波的強力衝擊幾乎讓我們占領了山頂,可山頂依然在中國人的掌握之中。」

可美軍兵力太多了,打退一波進攻,馬上就是第二波。10月4日,5連在天德山血戰一整天,美軍依然沒有停止攻勢。17時,又輪到美軍I連進攻,I連又一次衝上了山頂。連長楊寶山最後一次給營長打電話:「哪怕一個人,我連也會守住陣地!」

此時5連經過一天血戰,把擔架員、理髮員、衛生員、通信員、炊事員、司號員等剩餘人員全部湊起來也只能編成4個班,且人人帶傷。連長楊寶山燒掉文件、連隊花名冊,砸碎自己的手錶、鋼筆,率領這些渾身是傷的戰士對美軍I連發起決死的反擊。早已多處負傷的尚玉芝剛用槍托敲碎一個美軍的腦袋,就身中數彈犧牲。戰士張作忠一隻眼睛已經瞎了,死死掐住一個美軍的脖子,被旁邊的美軍射殺,他身下的美軍被他活活掐死。楊寶山用刺刀連續捅死7個美軍,刺刀卷刃,不堪再用。他抱起一塊大石頭高喊:「祖國萬歲!」從一塊5米高的石壁上跳下,砸倒一個美軍後,身中數十彈......

5連連長楊寶山

指導員閻成恩高呼:「給連長報仇!報仇!」帶著渾身血痕的戰士們把美軍I連打得潰不成軍。我軍的記載上並沒有說楊寶山犧牲的具體時間。按美軍戰史,10月4日17時,I連攻上了天德山山頂後,遭到了志願軍拚死反擊,I連傷亡慘重,一路潰逃到山腳下。所以我估計應該是這一波進攻。

打退美軍這次進攻後,5連還剩12個人。天德山的山頂有一塊弧立的大石頭,長、寬、高都在10餘米,非常醒目。石頭上寫著「爭取創造英雄連,不當英雄不下山」,這是6班戰士彭光富用美軍燃燒彈燒完的樹枝寫下的。這塊大石頭周圍就是5連最後的陣地,美軍戰史也提到了。美軍I連敗退之後,美軍第15團團長奧尼爾「瘋了」,他命令:3營L連立即拿下這塊石頭,K連配合;1營C連從東側發起牽制進攻。所以我說他「瘋了」,當時在場的美軍官兵肯定和我一樣的想法。志願軍5連最後的陣地,肉眼可以目測大小,陣地上不會有多少志願軍了。居然要動用三個連,他瘋了。

這才是真正的人海戰術。

美軍第15團3營早已深知這些中國人的頑強,無論是主攻的L連還是配合的K連,都磨磨唧唧往前走,邊走邊磨洋工。在4日才參戰的C連卻不知死活,他們沖得飛快。

這是美軍在10月4日的第11次進攻。除了三根爆破筒,5連已經沒有任何彈藥和武器,哪怕是刺刀、槍托和鐵鍬都已經打斷了。他們拿著石頭、樹枝坐在戰壕里等待著美軍的進攻。當美軍C連衝上來的時候。重傷的排長姚振華一聲怒吼:「就是現在!」三根爆破筒扔進了敵群,12個傷員殺進了敵群,美軍C連慘敗。

我軍戰史稱:這三根爆破筒炸倒了80多個美軍。很多人質疑數據誇張。當然,這是估計數據,不會準確。但美軍戰史確確實實寫道:「L連和K連沒有多少損失,牽制進攻的C連傷亡極其慘重。」惱羞成怒的美軍在10月4日之後的時間和10月5日上午都在用155毫米榴彈炮對天德山進行報復射擊。

志願軍連彈藥都沒有了,C連憑什麼傷亡極其慘重?三根爆破筒確實炸倒了很多美軍。

5連指導員閻成恩

美軍又被打敗了。天德山上的志願軍5連還剩4人,指導員閻成恩、通信員和另外兩個負傷的戰士。4日黃昏,7連趕到,接替了5連陣地。當日晚,7連奉命主動撤離天德山。

10月5日11時20分,美軍第15團1營小心翼翼地爬上了空無一人的天德山。13時20分,該營在天德山西南山腰與一直在磨洋工的美軍騎兵8團1營會師。

天德山防禦戰鬥,美軍第3師和騎兵第1師出動兵力兩個團(美軍第15團、第65團3營,騎兵第8團1營、3營),僅美軍第3師的傷員就高達500人。5連累次補兵後,共計280餘人參戰,最後陣地上只剩4人;戰鬥結束後,這280餘人中僅倖存17人,這其實在告訴我們,除了極少數傷勢非常嚴重的,其餘傷員全部繼續戰鬥,並全部壯烈犧牲;抗美援朝戰爭結束,這280餘人中僅倖存9人。

賀龍元帥在朝鮮西海岸檢閱「天德山英雄連」

志願軍422團5連天德山防禦戰鬥,以280人力抗二十倍的美軍,美軍總兵力兩個團,實際參加戰鬥四個營,敵我實際參戰兵力對比11:1(3100:280),在還沒有坑道工事的情況下,堅守4天,傷亡殆盡依然守住了陣地,斃傷美軍是我之傷亡的兩倍多。這是志願軍連級防禦戰鬥的巔峰,當之無愧的第一名。戰後,5連榮立集體特等功,授予「天德山英雄連」榮譽稱號;連長楊寶山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指導員閻成恩記特等功,授予二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當然啦,志願軍主動撤離天德山後,美軍宣稱此戰大敗中國軍隊,可查了美軍戰史,看看他們動用的兵力、火力和戰況,我覺得能這樣吹牛,這臉皮也實在太厚了。

本文所用志願軍照片均為422團無名烈士,他們留下了遺像卻沒有留下姓名。有的是犧牲於天德山,有的不是,因為我沒有辦法區分。我沒有辦法區分的原因和他們留下遺像卻沒有留下姓名的原因一模一樣。280餘人絕大部分人都犧牲了,兩次補兵,一次80人、一次70人,他們互相之間還沒認識熟悉,就在第二天的戰鬥中犧牲了。能說出他們姓名的人,和這些烈士一樣,都永遠躺在了天德山!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3f8bac60d44ec7b42eaab88170480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