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為基做教育 以和為根譜華章

2022-03-28     豫見課堂

原標題:以愛為基做教育 以和為根譜華章

——訪輝縣市趙固中心校韓久學校長——

輝縣市是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城市,

地處豫晉接壤地區,

北依太行,南眺黃河,

是全國唯一以縣命名的市。

都說太行山把它最美的風光

給予了南太行,

而南太行又把最美的風光

給予了輝縣。

輝縣市,

集太行山水和厚重文化為一體,

自然山水,奇險秀幽,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被譽為「集巍巍太行之雄風,

匯蕩蕩碧波之靈氣,

繼犖犖風物之傳承,

揚悠悠歷史文化之久遠」的文化名城。

在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的

「中國民間文化書畫之鄉」的趙固鄉,

有這樣一所將中華傳統「和文化」

與學校辦學理念巧妙融合,

寓「和文化」於管理、教育、教學中的

特色學校——趙固中心學校。

懷著對傳統文化與教育的敬畏,

筆者走進趙固中心學校,

近距離採訪校長韓久學,

探尋其「和文化」背後的內涵。

以「和」為魂辦學校

趙固中心學校共有在校生四千人,

教師兩百多名,

是一所在當地具有示範作用的學校。

一走進學校,

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最吸引人的是寧靜幽雅的「和」園,

這裡是師生休憩漫步的一片園林,

設計布局獨具巧思。

園中心佇立著一座四角涼亭「和諧亭」,

亭子為木質結構,

造型古樸優美,

上書楹聯:

「愛生愛師愛嚴相濟,

和睦和諧和而不同。」

亭子四周是「人」字形的三條小徑,

互相通達,

彰顯了「以人為本、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

三條小徑由紅黃藍三色鋪就,

寓意著學子從這裡走出校門,

走向世界,

譜寫絢爛多彩的人生。

韓久學校長說:

我們通過校園景觀的設計布局,

為師生營造了一個「和」的環境。

「和」園的設計理念,

充分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

也表達了「和」的四方通達之意。

韓久學校長談到:

和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

在校園裡,

和文化體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要和諧;

然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

的關係也要和諧;

再進一步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比如說,

樹上有一個鳥窩,

我們就會教育學生去保護它。

只有校園裡的關係真正和諧了,

我們的教育工作才能出成績。

在趙固中心校的師生心目中,

「和」已經成為這所學校的立校之魂。

以「和」為貴建隊伍

正如楹聯中所題的

「愛生愛師愛嚴相濟」,

學校在管理、用人等方面,

將「和」文化的「愛嚴相濟」運用其中,

做到愛中帶嚴,嚴中滲愛,

既在制度、思想、行為上嚴格要求教師,

又對教師付出真誠的愛心和關懷,

在任何時候都把"嚴"和"愛"結合起來。

談到管理上的「嚴」,

韓久學校長說:人心齊,泰山移。

凝聚力是關鍵!

一個學校沒有凝聚力,

再多制度也只是一個擺設,

隊伍就會是一盤散沙。

我們的制度很簡單,

就是從老師最關心的問題入手,

把「晉級」制度透明化、數據化,

公平公開,不講人情。

同時,

學校也從生活、學習、工作等諸多細節上,

盡心盡力服務教師,

在學習成長上為教師創造更多環境與條件,

在生活上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

在教師培養方面,

學校為教師提供各類培訓成長機會。

比如為了提升教師三筆字基本功,

引入國家專利書法教學平台

——圓點格書法,

平台的專業性、便捷性、有效性,

使教師們很快獲得寫字的方法,

找到了書寫的感覺,

具備成為書法老師的素養,

讓書法習練成為每位老師的自覺行為。

比如在住宿方面,

學校建設了64套教師周轉宿舍,

衣櫃、書櫃、鞋櫃、廚房、衛生間、

空調、熱水等一應俱全,

被教師們譽為「酒店式配置、拎包即可入住」。

學校的這項惠師舉措,

不僅得到了教師們的讚譽,

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成為全市學校的學習標杆,

引得兄弟學校紛紛來校參觀學習。

韓久學校長說:

寫在牆上的文化是很淺表的,

關鍵是要將文化寫在心裡。

老師們已經將「敬業、積極、奉獻、肯干」

的精神深深地寫在了內心,

並落實在行動中。

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

學校將繼續用愛去關心每一個老師的成長,

不辜負大家的付出與期望。

以「和」育人樹精神

地處「全國書畫之鄉」的趙固中心校,

是一所以書法為特色的學校,

同時也是國家級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

書法、足球,

一靜一動,一陰一陽,

正是「和而不同」文化思想的完美詮釋。

韓久學校長尊崇毛主席講的

「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一方面,

在強力打造足球特色學校過程中,

引導廣大師生樹立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

另一方面,

堅持書法教育,

讓書法之鄉的深厚文化,

滋養到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韓久學校長說:

體育不僅是我們學校的一個特色,

更是我們學校的一種精神。

正是靠著這種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

讓學校在短短几年時間裡,

在校生從幾百人發展到現在的幾千人。

作為全國書畫之鄉,

學校以傳承中華書法文化為使命,

著力打造書法特色。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

讓孩子從小打好書法的基本功,

讓書法習練成為學校的常態。

學生們在圓點格練字本上,

寫字效果更明顯,

老師的參與積極性也特別高,

傳統書法文化的精神,

在師生共學共練的過程中,

不斷浸潤,心手相傳。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

韓久學在這所學校工作了三十多年

對這裡的一草一木滿懷深情。

漫步校園我們看到,

學校將中國「和」文化的精髓,

融入到校園裡目之所及的每一個細節中。

以和為貴、以和為美的理念,

浸潤在校園文化的每個空間,

將儒家中庸致和之道演繹得淋漓盡致。

文化長廊進一步將和文化分解到

國道、家道、孝道、誠道、善道、幸福道;

書畫長廊則展現了

這所書法特色學校的深厚底蘊;

隨處可見的主題雕塑意味悠遠,

樹叢中的母子小鹿象徵教育的引領與傳承,

葡萄藤、滴泉、水車雕塑,

寓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新時代教育碩果纍纍,

造福「籽」孫後代;

而這所有殷切期待,

都凝聚為操場的景觀巨石上

那個大大的紅色的「愛」字。

以愛為基,以和為根。

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

滋養著新時期的當代教育。

中華民族千年的民族精神,

在文化的薪火傳承中,

塑造著這所學校新時代的精氣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2e43927ef65527dd1e9407dad5fb6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