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制源於元朝時期,厚重的歷史書之中說元朝因為懶於對地方進行精細的管轄,所有將朝廷中央才有的中書省機構在地方一一設立。只不過地方上面的都叫做行中書省。地方上的省級官員行駛的是中央中書省賦予他們的權力。按照中央朝廷的機構與模式在各個地方進行管理。
這種簡單,高效的方式成為了中國劃時代的制度藍圖。到現在的中國都還在使用省制度。然而不同的是,中國因為地理面積極其廣大,無論是從南到北,還是從東到西,都不是簡單設置幾個行省所能解決的,所有龐大的中國國土之上有著星羅棋布的行省,這些行省大小不一,但給我們的影響卻總是北方大,南方小,這裡面又是為什麼呢?
不是所有南方省份都小,北大南小是傳統印象
北方省份面積大於南方很多時候都只是一個傳統印象,並不能一概而論。就像我們對於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認知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傳統印象之中總是認為北方的漢子就應該是牛高馬大,身材魁梧,就像魯智深能夠倒拔垂楊柳那樣。
南方的男生則是應該斯斯文文,面白膚凈,一股厚重的書生氣,個子較小。這其實都是一種片面的認知,要了解到不是所有的北方省份都比南方省份大首先要知道中國省份之中到底哪些屬於南方,那些屬於北方?
劃分中國省份南北歸屬的要素一般有三種:
按照地理位置為界劃分南北。
按照生活習慣與民族風俗劃分南北。
按照當地人心中的歸屬劃分南北,因為一些省份的確是做到了南北兼備。
按照地理位置劃分中國省份的南北的話,一般是以長江和淮河為界限。長江淮河以北的省份就被稱為北方省份,長江淮河以南則是南方省份。按照生活習慣和飲食來劃分的話。平時吃麵食,包子饅頭,以粉食為主。平時吃稻米,做炒菜用筷子的則是南方省份。可是總有那麼幾個省份,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像安徽省就橫跨長江南北,江蘇省絕大部分直接在長江北面。河南省的一些靠南地方更是活脫脫的一副南方生活模樣。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北方省份都比南方省份大,如果單獨拿出來的話,就像四川省,這已經超過了許多北方省份的面積。北方省份面積較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傳統印象根深蒂固,事實上像河南山西這些省份單獨拎出來和南方的廣東廣西面積進行比較。河南省的面積只有區區的16.7萬平方千米,而廣西省已經高達23萬平方千米,這就是典型的南方省份面積大於北方。
新疆,內蒙,甘肅,青海,東三省歷史因素決定
北方之中最大的幾個省份莫過於新疆,內蒙,甘肅,青海,寧夏(指歷史上的寧夏)以及東北三省。這幾個省的面積廣大,橫跨經緯度長是由於它的歷史原因和現實情況所決定的。
我們通常會發現這些面積較大的北方省會(非農耕的北方、西北方),他們在古代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地方,而南方省份面積較小,一般都是農耕民族定居。
對於農耕民族來說,要養活一家六口人,如果單從秦漢春秋時期來看的話,在墨子的書中曾經說過,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意思就是說,一個6口之家只要耕種100畝的土地,就可以足以繳納官府的賦稅以及養活自己那個時候的100畝,相當於今天的20畝。農耕民族由於對生產需求較少,他們經常在一塊土地上定居,所以只需要很少的土地就能夠養活自己。
北方的游牧民族則是不同他們古代都是逐水草而居,哪裡水草豐盛就會跟著到哪裡去做。他們沒有固定常年的居住地方,而是跟隨氣候降水的變化在不斷的遷徙之中。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古代牧民經常會因為牧場而產生矛盾,部落與部落之間相互廝殺。
一個相同的6口之家放到北方的遊牧地帶,就光靠放牧牛羊需要幾百畝的牧場才能養活。所以游牧民族的不穩定性和上遷移性決定了他們生活的區域遠遠超過南方。所以到後面元朝建立省制的時候,在北方出現那麼多大省,都是歷史和現實情況所決定的。
南方人數密集,小省份便於管理
相比較之下,南方的省份都以面積中等為典型特徵。可是這並不表示南方以前沒有出現過特大省份。至少在明清的時候,四川行省和湖廣行省就是十分龐大。那四川行省和湖廣行省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
四川省是南方省份之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省,但這已經是過去時了。從元朝末年開始,四川行省就有4個地方。北邊的四川文化中心是以漢中為主。東邊的文化中心則是今天的重慶湘鄂西一帶交界地方。南方的文化中心則是今天已經劃入了貴州的遵義黔北方地區。
如今的四川可以說是名不符實,只剩下了川西和成都中部地區。這樣閹割四川主要就是因為四川地理位置太過於形勝,四面都是高山,絕嶺很容易形成割據勢力。將四川地理位置之中的天下劃入其他平原省份進行管理,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湖廣行省就是今天湖南和湖北以及江西安徽部分地區。他的分省是在清朝末年完成的。除去維護國家,統一防止地方割據勢力的出現之外,湖廣行省份省主要就是因為對於洞庭湖以南的讀書人考慮。那個時候的相處地區有兩個文化中心,一個是以武昌三鎮為主。另外一個則是以洞庭湖以南的長沙地區為主。
湖廣行省時代的時候,洞庭湖以南的所有讀書人都要去武昌趕考這十分的不公平,所以後面進行分省。也是因為這次湖廣行省的分割,才有了後面長沙湘楚地區人才的大爆發。而歷史發展到今天之後,南方省份除去西藏與四川,其他都是以中等面積為主的省份。
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規模是分地建省的決定因素
發展經濟始終是中心點。北方擁有土地十幾倍於南方的大省份,如新疆,青海,內蒙等省份。為什麼不進行分割出來建立小省。主要還是因為經濟發展程度不夠高,人口規模不夠龐大,不足以成為一個省區的建制。
像南方的四川省過去重慶分割出來,主要是因為它的人口規模已經達到3,000萬的基素。而經濟發展程度飛速的重慶也是和成都因為歷史上的一些特殊因素,使得四川出現了兩個省級行政中心與經濟中心,所以才有了後面的重慶分治。
北方的新疆,青海,甘肅,內蒙,黑龍江等省份,不進行小省治理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一個省的人口都只有幾百萬。經濟總量也是不夠格。可以說這幾個北方大省的所有經濟GDP加起來,還不如沿海的一個浙江省。綜上所述,才會給了我們一種北方省份面積普遍大於南方的。
什麼是結構
結構,是指事物自身各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構成事物要素的數量比例、排列次序、結合方式和因發展而引起的變化,這是事物的結構。結構是事物的存在形式,這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有結構,事物不同,其結構也不同。
2
涉及的概念
(1)人口結構
是指將人口以不同的標準劃分而得到的一種結果。其反映一定地區、一定時間人口總體內部各種不同質的規定性的數量比例關係,主要有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
(2)人口性別結構
人口性別結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構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在其總人口中的比例。通常用「性別比」來衡量。
(3)人口年齡結構
指一定時點、一定地區各年齡組人口在全體人口中的比重。根據反映人口年齡結構的一定指標,可 將人口分為 3 種 不同的人口年齡結構類型 ,即 年輕 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3)城市空間結構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做城市地域結構。城市內部一般可分為工業區、居住區、商業區、行政區、文化區、旅遊區和綠化區等,各個功能區有機地構成城市整體。
(4)經濟結構
經濟結構是一個由許多系統構成的多層次、多因素的復合體,有多重含義:
1)從一定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來考察,則主要通過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經濟成分的比重和構成來表現。
2)從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的各個方面的組成和構造考察,則包括產業結構(如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
3)從所包含的範圍來考察,則可分為國民經濟總體結構、部門結構、地區結構,以及企業結構等。
4)從不同角度進行專門研究的需要來考察,又可分為經濟組織結構、產品結構、人員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能源結構、材料結構,等等......。
經濟結構是個經濟系統,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互相關聯、互相結合,有著數量對比關係。
經濟結構的概念大於產業結構。
(5)產業結構
按生產活動性質,產業可劃分為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和生活資料生產部門兩大類;按生產活動發展順序,產業可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根據生產要素密集度,產業可劃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繫和比例關係。
(6)農業結構(或農業生產結構)
農業結構指農業中各生產部門或各生產種類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關係。
按農業中各生產部門或各生產種類劃分的農業生產結構,可以有不同層次。
第一層次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各生產部門在農業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關係。
第二層次是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各生產部門內部按生產種類劃分的各種生產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關係。例如,種植業內部可分為糧、棉、油、麻、煙、糖、蠶、茶、果、蔬菜、藥材等各種生產,它們在種植業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關係,就是種植業的生產結構。
有的還可以進一步做第三層次的劃分,例如,糧食中又可分為水稻、小麥、玉米等在糧食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關係。在不同國家,農業生產結構的各生產部門劃分、各生產種類的劃分都不完全相同。
(7)工業結構
工業結構指各工業部門組成及其在再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技術經濟聯繫。常指部門結構、輕重工業結構和採掘—原材料—製造工業結構三種。
(8)服務業結構
服務業結構是指構成服務業的要素之間的比例關係及其相互關係。主要表現為服務業行業結構(或稱內容結構)、服務業地區結構、服務業城鄉結構以及服務業商貿結構。
按服務對象分,服務業分為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兩大部門,和流通類、為生產生活服務的部門、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四個層次。
(9)交通運輸結構
運輸結構就是綜合運輸系統中,各種運輸方式的地位、布局及相互發展的比例關係。包含運輸結構、區域結構、技術結構、投資結構、運力結構。
(10)運力結構
它反映各種運輸方式運輸能力的比例關係,通常我們可以用運輸的總噸位來表示。
(11)商業結構
商業結構是指商品流通行業在經營主體、客體、地區、規模、業態等方面的構成狀態。
它內涵豐富,主要包括所有制結構、自然行業結構、商品結構、人員結構、技術結構、規模結構、業態結構、流通渠道結構、地區結構、內外貿結構等。
商業結構是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在國民經濟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能源結構
能源結構指能源總生產量或總消費量中各類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構成及其比例關係。能源結構分為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
(13)能源生產結構
各種能源的產量占能源總產量的比重。
(14)能源消費結構
是指各種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核能、太陽能等)占能源總量的比例。
3
習題連結
(2015福建高考)圖3示意我國不同生育率方案預測的2050年人口結構。讀圖完成1-2題。
1.c方案與a方案的人口結構比較,差異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別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壯年人口比重
D.少兒人口比重
2.從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判斷,三種生育方案
A.a方案較合理
B.b方案較合理
C.c方案較合理
D.均不合理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2014山東卷)圖2為某個組團式城市布局圖,各城區分散布局。完成3-4題。
3、該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於
A、縮短居民出行距離
B、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C、加強各區之間的聯繫
D、節省基礎設施投資
4、該城市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和化工園區,應分別安排在
A、處和處
B、處和處
C、處和處
D、處和處
(2010上海高考)5.讀我國東部某地區圖表資料,回答問題。
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同理,某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有賴於該產業內部不同行業的優化與升級.這種產業或行業的優化與升級有一定的規律,「雁行模式」是揭示這種規律的一種模型。它是指作為「雁頭」的領先地區,在發展新型行業的同時.將本地區的傳統行業逐步轉移到「兩翼」相對落後地區,實現「雁頭」和「兩翼」各自行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我國東部基地區是圖內綜合賓力較強.製造業較發達的區域。十多年來,甲市作為「雁頭」,帶動了作為「兩翼」的乙、丙兩市製造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1).下表顯示,在三市的主導行業中,產值比重均持續上升的行業是____業,持續下降的行業是___業。這一現象說明,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該地區的_____密集型行業比重在持續上升,而____密集型行業比重在持續下降。
我國東部某地區製造業主導行業(比重高於6%)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比重變化
(2).表格顯示的甲市某一主導行業比重下降,而乙、丙兩市相同行業比重上升,反映了該行業由甲市向另兩市進行的轉移。以鋼鐵工業為例,甲市由l998年的第四層次,下降到2002年、2006年的第五層次;而接受轉移的乙市1998年、2002年未進入主導行業.2006年上升到第四層次。讀表,再找出一個由甲市轉移到乙市或丙市的主導行業,並說明依據。
轉移的行業是_______ 。依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行模式」認為,當「雁頭」率先進行行業結構升級時,「雁頭」與「兩翼」之間的行業結構差異擴大;當「兩翼」跟隨「雁頭」進行行業升級後,它們之間的行業結構差異則隨之縮小。下圖顯示。
該地區製造業結構相似度的變化過程呈現_____特點。其中,1998年至2004年期聞的製造業結構相似度變化趨勢表明,這一時期,甲市率先進行_____,甲市與乙,丙兩市行業結構差異______。
(4).圖中2004年到2006年該地區製造業結構相似度的變化趨勢,既體現了該地區行業結構調整的台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業雷同的現象.如果這一現象加劇,會產生哪些問題?結台所學知識.對此提出改進建議。
6.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山東是我國傳統海洋經濟大省,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復合功能區,包括青島、煙台和威海等地區的膠東半島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地是其核心區域,在此雲集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一流的科教機構,以及大量海洋科技人才。
材料二:山東半島略圖(圖11)及甲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圖12)
材料三:M地以蔬菜歷史悠久、面積大、質量優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榮獲「中國蔬菜之鄉」的美譽。下表示意M地1996年和2008年種植業結構。
材料四:煙台、威海自2012年入冬以來,僅12月份的降雪天多達20天,其中多次降大雪。
(1)描述甲地區地形特徵。(8分)
(2)分析煙台和威海冬季多大雪的自然原因。(9分)
(3)說明M地種植業結構的變化及原因。(10分)
(4)簡析膠東半島發展高端海洋產業的主要優勢條件。(10分)
下圖為美國能源消費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7.圖中數碼代表水能、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其中代表煤炭的是
A.
B.
C.
D.
8.關於美國能源利用狀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最快
B.目前已經進入後煤炭時期
C.能源消耗量將迅速減少
D.未來將長期以化石能源為主
【參考答案】
1.D
2.B
3、B
4、A
5.(1)通信設備製造;紡織;技術;勞動
(2)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甲市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在1998 和2002 年分別位於第二、第三層次,到2006 年下降到第四層次,而接受轉移的乙市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在2001 年進入主導行業,2006 年上升為第三層次(丙市交通設備製造業在1998 年、2002 年未進入主導行業,在2006 年開始進入主導行業)(兩市任答一個即可)
(3)先下降,後上升;行業結構升級(或傳統行業轉移);擴大
(4)問題:行業雷同加劇可導致重複建設,資源浪費,惡性競爭,不符合行業結構優化的戰略要求(任答兩點即可)。
建議:甲市要繼續率先並帶動乙、丙兩市的行業升級與優化;三市要走創新發展之路;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優勢的行業;形成本市特色的主導行業,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任答兩點即可)。
6.(1)以山地丘陵和平原為主;(2分)東南部地勢起伏較大,西北部地勢起伏較小;(2分)(東南部以山
地丘陵為主,地勢起伏較大;(2分)西北部以平原為主,地勢起伏較小;(2分)地勢東南高,西北低;(2分)海岸線較曲折;(2分)
(2)緯度較高,冷空氣勢力強,冬季氣溫低;(3分)冬季盛行偏北風,經過廣闊的海面帶來較為豐富的
水汽;(3分)受南部丘陵山地的抬升作用,易形成降雪(南部為山地,為冬季風迎風坡)。(3分)
(3)變化:糧食作物和棉花等經濟作物的播種面積比重減少,產值比重下降;蔬菜播種面積比重增加,
產值比重上升;2008年蔬菜種植在種植業結構中占優勢地位。(4分,答對其中二點得4分)
原因: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冷藏和保鮮技術的發展;政策的支持;工業
化和城市化推進,地價上漲;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產值高,有利於提高農民收入;勞動力
充足。(6分,答對其中三點得6分)
(4)海洋產業基礎好;海洋科技人才多,海洋科研力量強;海域廣闊,海洋資源豐富;海岸線曲折,港
口優良,水陸交通便利;國內外市場廣闊;國家政策支持;經濟外向程度高;海洋文化底蘊深厚;社會協作條件好。(10分,答對其中五點得10分)
7.A
8.B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