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行原創丨洱海的雲(散文)

2023-07-08     真言貞語

原標題:周長行原創丨洱海的雲(散文)

洱海的雲

文/周長行

19日上午,我們乘坐D8676次動車開往大理。10點半到達。12點入住洱海東岸的「慢境酒店」。臨海而居,玻璃窗外就是洱海。推開玻璃,一陣海風吹進來。沒有魚腥味,也沒有海草味,卻有淡淡的花的芳香。

住進這麼個房間,就等於擁有了一座觀覽洱海的近水樓台。房間臨海的一面牆,全是玻璃組裝,能將大半個洱海盡收眼底。端坐在茶几前,或沿著玻璃牆散步,或側躺在床鋪上,甚或在衛生間裡,想看海景盡可看個夠矣。舉目遠望,洱海西岸的蒼山清晰可見。

下午出車到洱海濕地遊覽,回到酒店已是17點。開門進屋,發現夕陽將滿屋映照得輝煌燦爛,明晃晃的,讓人睜不開眼。屋內有點兒悶熱,我打開了幾扇窗戶。然而,屋內卻瞬間黑暗下來。還沒來及搞清楚怎麼回事,夕陽又照亮了全屋。我這時才發現,百米開外的海面上空飄蕩著濃淡不一色彩各異的雲彩,開始時一兩片,漸漸地就是一片接一片地越聚越多,看不到邊了。它們在我窗外交錯運作,夕陽的光柱在雲層的縫隙處晃來晃去,直弄得我的房間裡明明暗暗。

此時此刻的湖光山色,似乎也都體現在洱海雲彩上。這些拼接在一起的「雲片」,其形狀和色彩堪稱千姿百態,光怪陸離。有的像一群牛,有的像一群羊,有的像幾匹馬。有的方方正正的像一塊塊農田,上面似有玉米幾株。有的細溜綿長得像田間小路。更好玩的是正對著我們茶几的那塊雲,簡直太像奇石堆積而成的小山包。每片雲都有自己的形狀,有些你可以說它像啥,有些你可以想它像啥,有些四不像,讓人拿捏不准它像啥,卻也是蠻可愛的吆。

這是我進入雲南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引人注目的雲。但,我也好生奇怪,雲南因雲而得名,我來十多天了,怎麼看不到雲呢?在昆明沒看到,到石屏也沒看到,在元陽梯田似乎也沒怎麼看到。據老尚解釋,四月的雲南就是這個樣子,乾旱得夠嗆,哪來好看的雲呢?

洱海的雲,算是一個意外,愈發讓我覺得喜悅而動人。雲南的特點之一,就是天上的雲變化得出奇,雲的形狀,雲的風度,雲的色彩,歷來都是名動天下的,尤其是傍晚的時候。

我們窗外的洱海雲到了18點的時候,其色彩斑斕得就格外耐看了。這個時候的蒼山之巔全被夕陽暈染得血紅。我講不清楚,但卻認為,一定是一種光學原理,讓夕陽的餘暉將洱海的雲染成了黃紅青藍紫的顏色。讓人驚嘆的是,明明是太陽已經墜落在山那邊了,蒼山一派黑森森的樣子了,而洱海的雲卻依然五顏六色著。這種狀況大約要持續二十分鐘左右。搞不懂,就覺得奇怪,就覺得得給它好好地玩玩了。

我們在洱海邊上住了六天,天天都是這樣。早晨出發時,洱海的天空瓦藍瓦藍。傍晚回來,照樣有一頓彩雲的「大餐」讓我們享用。因此,我已顧不得那麼多,17點我務必要回到酒店,大約能觀看一個半小時的洱海雲的光景。洱海雲完全像一幅幅水墨畫,筆調超脫而大膽。有一片雲黑得如一片漆,雖然異樣黑,給人的感覺竟十分輕柔。在任何地方「烏雲蔽天」照例是要變天的徵候,唯有洱海傍晚的黑雲,越黑反而越不礙事,第二天下午的同樣的時刻,它仍然是昨天的老地方老樣子,還是那樣的千姿百態,還是那麼好看好玩,讓人看不夠,越看越愛看。洱海雲守時守到如此高妙的程度,則是我平生的第一次遇見。我把洱海雲作為可愛的朋友相待,每天與它廝守那麼一陣子,品茗觀雲,優哉游哉,一天的疲勞消散殆盡,這倒也是我在旅途上的一個有趣的收穫。現在想起來,竟滋生出那種對於戀人的思念的感覺。

為洱海雲記錄下這些文字,還覺得有些感受沒有說出,比如,我猜測,洱海能夠天天上演這些美妙的雲彩,沒準是蒼山洱海每一天的「尾氣」的集中運作與釋放的產物,抑或是洱海每天為它自己編織的面紗,抑或是洱海特意為我們贈送的一件禮物也未可知……

(39天旅行記之十八。寫於7月8日。插圖:洱海的雲,尚根發拍攝於2023年2月23日)

【作者簡介】周長行(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記者、詩人。著有長篇紀實文學《鵾鵬騰飛的地方》《大山的呼喚》《大京九解說詞》《趙忠祥寫真》《喬羽戀歌》《不醉不說喬羽的大河之戀》《大國詞人喬羽傳》《偉大的我們》《大浪淘金》;中篇報告文學《岩石歲月》《悠悠玉蘭情》《巷道雪洞》。詩集《句子的隊伍》。作品曾獲《解放軍文藝》大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14004fbe581a8a93f8811d29ea6d2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