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長的總統發布會:烏克蘭年輕人在等待澤連斯基

2019-11-22     Vista看天下

 鄭立穎 / 文

到最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看著面前的記者,幾乎說不出話來了。身著白襯衫和黑色西服的他,坐在一張寬大的桌子旁,已經接連說了14個小時話。

10月10日,烏克蘭基輔食品市場,上百名新聞記者、政府官員、旁聽者,甚至抗議者一早就聚集於此。市場裡人們熙熙攘攘,有媒體說,看起來像是舉行一場示威遊行。

這是澤連斯基擔任烏克蘭總統的第144天。9點50分,他帶著標誌性的笑容出現在食品市場的美食廣場,與首批記者一一握手後,落座在一張木質桌的一側,面前是一個一次性紙杯與一支話筒。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這是一場非正式記者會。」澤連斯基說,自己要藉此與媒體記者就任何話題,進行「無限制溝通」。

每半小時,澤連斯基與7到10名為一組的記者進行交談。他一邊解答記者的問題一邊生動地打著手勢,並在烏克蘭語、俄語和英語間切換。到了第3個小時,澤連斯基已經透露出些許疲憊。到了第8個小時,他不得不去尋求醫生的幫助,注射藥物來維持聲帶。

最終,記者會從上午10時一直到深夜,持續14個小時,澤連斯基回答了超過300名記者的500多個問題。

從來沒有任何一位國家領導人做過這麼久的嘗試。此前,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開過長達7小時的發布會。現在,澤連斯基創造了新紀錄。

對澤連斯基來說,這場漫長的發布會並非只是一場政治表演,500多個問題里,透露出這位演員出身的總統以及烏克蘭所面臨的複雜形勢。

「我的國家不需要我」

「我根本不打算回去,也不再關心它(烏克蘭)會如何發展」,30歲的安德烈對本刊記者表示,他出生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州,緊鄰烏克蘭東部的衝突地區(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從基輔國立語言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安德烈曾經到中國交換過一年,後來,他去了鄰國白俄羅斯。娶了一位中國太太后,兩人一直在白俄羅斯工作、生活。

像安德烈這樣的烏克蘭年輕人還有很多。烏克蘭媒體《今日》援引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500至700萬烏克蘭人常年在海外工作;近年來,每年有近100萬人選擇離開烏克蘭,其中,大多數為青年。

25歲的羅馬還留在首都基輔,不過他覺得自己在這個國家也毫無機會。「我才25歲,是滿身是勁兒的男子漢,但很遺憾,我的國家不需要我,」羅馬對本刊記者說,「也不需要工人、專家和學者。」

羅馬和女友租住在一間小公寓里,每月需要支付的房租為4000格里夫納(約162美元),不包括水電。這占其收入的大部分。

「官方數據說,烏克蘭人平均薪資是1萬格里夫納(約404美元),但事實上也就是這個數字的一半。我們必須至少打兩份工才能不餓肚子。我們都受過高等教育,但只能去當廚師、服務員、裝卸工,」羅馬說,「現在,幾乎我所有的朋友都在美國、比利時、荷蘭、斯洛伐克等國家工作。」

這就是澤連斯基上任後的烏克蘭現狀。就在他舉行這場馬拉松發布會之前的10月6日,上萬名烏克蘭人走上街頭,三大焦點議題里就包括經濟問題,示威民眾要求他履行承諾,恢復經濟建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我把選票投給了澤連斯基,不是我有多相信他的執政能力,而是我想投票給任何一位新總統,都不會比波羅申科再糟了」,羅馬說。

根據統計數據,烏克蘭總人口為4462萬人,就業人口為1540人。在2500萬16歲至60歲的適齡勞動人口中,失業人口占32%至35%,也就是說多達800至840萬人沒有工作。

中國留學生孟青曾在烏克蘭度過了自己的六年求學時光,她親眼見證了從2013年到2018年,烏克蘭兌美元匯率下降至原來的1/4。「由於格里夫納貶值得太厲害,學校定學費都會按美金定,當地人發了工資也會立即兌換成美金,用的時候再換回來」。

「烏克蘭的物價逐年上漲,當地人的薪資漲幅卻微乎其微」,孟青說。

烏克蘭國家統計局2019年第一季度的報告顯示,烏克蘭人將其收入的45.6%用於食品。而在2016年,這個數字是38%。而同期,白俄羅斯人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比為36.2%,俄羅斯為29.9%,匈牙利為18.3%,波蘭為16.5%,德國為10.6%,美國人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比則不超過6.3%。

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也被稱為恩格爾係數。最直觀的解釋是,一個國家越窮,國民收入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占比就越高。

「我和女友畢業後已經在基輔工作了三年,但沒有任何積蓄,朋友介紹我們去波蘭試試,我們已經接受了」,羅馬說,過完今年聖誕節,他和女友就會啟程去波蘭。

「我選擇成為一名好總統」

烏克蘭人之所以選擇澤連斯基,是希望新總統能夠拿出超出常規政客的方案,結束烏克蘭的派系之爭,著力發展國內經濟,提升國民收入,穩定物價,降低貧困。單是這些,就很不容易解決,而經濟千瘡百孔的烏克蘭,還面臨國土問題。

3月31日,波蘭華沙,居住在波蘭的的烏克蘭人在烏克蘭使館前排隊,為烏克蘭總統選舉投票。數據顯示,有超過100萬名烏克蘭人在波蘭學習和生活(東方ic圖)

2017年1月9日,烏克蘭基輔,居民經過銀行門前豎立的實時匯率表,當時烏克蘭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東方ic圖)

10月初以來,整個烏克蘭境內,大規模抗議活動接連不斷。

10月14日,原是烏克蘭的祖國保衛者日。這一天的烏克蘭,到處是遊行,遍地是抗議者。上萬名身著迷彩服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從舍甫琴科公園向烏克蘭總統府和獨立廣場行進。人們高喊著「不投降」「你好!侵略者普京」「榮耀烏克蘭」等口號,並在市中心點燃了煙霧彈,反對澤連斯基政府對頓巴斯(包括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地區的政策,此前,烏克蘭制定新法律給予頓巴斯地區特殊地位,他們認為,澤連斯基此舉,是受到俄羅斯壓力,主動向俄羅斯舉起白旗。

下午6時,抗議者圍堵了烏克蘭總統府,甚至,很多人直接要求上任僅五個月的總統澤連斯基辭職。

10月10日的記者會上,澤連斯基與記者們的交流也曾被一樓抗議者的喊聲打斷,仍是圍繞頓巴斯問題。

澤連斯基回應,之所以如此處理,是為了不引發國內衝突,現在的烏克蘭已經承受不住任何戰火,「烏克蘭人選擇的是一位和平的總統」。

這確實也代表了一些烏克蘭人的想法,至少,73歲的茨維塔是這樣想的。「我非常希望能夠結束戰爭,對於政客來說,戰爭更像是一場交易,但參與戰爭的人,卻可能是我們的父親、丈夫和兒子。澤連斯基是一位新的總統,我們別無他選,必須要去信任他。」

在過去一百多天裡,澤連斯基也試圖推進很多事情,但在烏克蘭,這些努力困難重重。上任初期,他接連提出16項議案,幾乎都遭到了最高拉達的否決。與此同時,在整治國內腐敗問題的力度上,民眾認為澤連斯基並未拿出一查到底的決心,目前為止,對前總統波羅申科及其親信的調查,僅停留在檢察院傳喚的階段。

承擔著巨大希望的澤連斯基,同樣也承受著巨大壓力。他和團隊的言行,都被外界拿著放大鏡觀看。他的新聞秘書試圖將接近澤連斯基的記者直接推開,人們因此質疑他此前打造的親民形象;上任五個月來,他沒有舉辦過公開新聞發布會,也被外界批評為對媒體不公開。

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進入10月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民意支持率出現明顯下跌。民眾支持率從73%下降至66%。

「任何問題,無限溝通」,這場馬拉松式的記者會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

儘管很多政策尚不明朗,但澤連斯基竭力試圖將新政府幾個月來的努力傳遞給在座記者。他坦言自己「從早工作到晚,儘管總統府有理髮店,但根本沒有時間去」。他同時表示,在照顧家人和成為好總統之間,他的選擇是「成為一位好總統」。

但面對記者關於何時能夠消除烏克蘭貧困的問題時,他也承認,沒辦法設定一個日期。不過,他承諾,除了解決腐敗問題以及頓巴斯衝突問題,新政府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將國內生產總值提升40%,並在製造業、農業及信息技術等行業創造500萬個新工作崗位。

烏克蘭經濟、貿易和農業部長季莫費伊·米洛瓦諾夫指出,「我們不僅需要談論月球的陰暗面,而且還要談論光明面。」他同時承認,變革的步伐是「瘋狂的」,但烏克蘭亟需行動。

「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烏克蘭人不希望我的團隊繼續管理國家,」這位年輕的總統說,「我也隨時做好辭職的準備。」

「歐洲糧倉」的淪落

選擇信任澤連斯基的茨維塔和丈夫住在基輔。她的丈夫是參加過二戰的老軍人,兩人住著國家分的住房,這曾一度是他們的驕傲,只不過,住了幾十年,房屋一點點變得老舊,而他們一直無力翻修。

「獨立後,烏克蘭將很快成為最富有的國家」,直到今天,茨維塔還記得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領導人的承諾。

位於歐洲東部的烏克蘭,原本是有可能變得更富裕的。它東接俄羅斯,南瀕黑海,北連白俄羅斯,西分別與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等國相鄰,土地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被稱為「歐洲糧倉」。

獨立前,烏克蘭曾是蘇聯最重要的經濟區之一。鋼鐵產量占全蘇的1/3,穀物產量占1/4,此外,烏克蘭從蘇聯繼承的軍工業也十分強大。

起初,烏克蘭首任總統克拉夫丘克一心撲在經濟建設上,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就開始強推市場經濟,大量發行本國貨幣,擴大對外貿易。這導致烏克蘭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陷入了混亂。

克拉夫丘克之後,烏克蘭又經歷了四任總統的更迭,直到2014年,被稱為「巧克力大王」的波羅申科上台。

波羅申科上台,與2014年烏克蘭的顏色革命有著直接的關係。幾十萬名烏克蘭青年走上街頭,舉行「親歐盟示威活動」,整個首都硝煙瀰漫。當時20歲的羅馬也在其中,「這是我出生以來,烏克蘭最血腥的一天,我們從沒有想過示威活動會死人,但那一天到處是火、是殘骸,甚至是屍體」。

然而,激情與鮮血拋灑獨立廣場後,歷史並沒有翻開更好的篇章。

主張親西方反俄的總統波羅申科任期內,廢除了與俄羅斯之間的數十項國家以及地區、部門之間的協議。也是在他任上,黨內腐敗問題加劇,經濟下滑嚴重。

2016年烏克蘭GDP為932.7億美元,相當於2013年GDP的一半,接近2006年GDP值,比1989年GDP值僅高出12.7%——這一數據無論在歐洲國家,還是在蘇聯解體後的國家中都只能排在隊尾。

此外,在透明國際公布的2018年清廉指數國家排名中,烏克蘭列在第120位。烏克蘭的人口也繼續呈下降趨勢,2019年人口比獨立之初減少約1000萬。

烏克蘭民眾從滿懷希望,到等待觀望,最終到完全對其喪失信心。在2018年的民調中,僅有13%的受訪者對時任總統的波羅申科持積極態度。

莫斯科大學外籍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走近普京》作者王曉偉表示,烏克蘭獨立三十年以來,整個國家的政策都是失敗的。「烏克蘭獨立近三十年,領導人都在專注於搞政治、搞革命,而在他們革命的同時,也葬送了烏克蘭的發展。」王曉偉說,從而造成了烏克蘭現在的局面。西方希望利用烏克蘭扼制俄羅斯,波羅申科卻積極充當馬前卒、急先鋒,而西方的空頭支票卻幾乎不曾兌現。過去烏克蘭被稱為「歐洲糧倉」,如今變成歐洲最窮的國家。

研究獨立國協問題數十年、如今擔任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的蘇涵直言,自己已經喪失了對烏克蘭這個「糟爛、失敗國家」的興趣。

尋找自己的路線

「一般來說,成功的執政者,掌握大權後往往不會完全迎合選民。如果說在競選期間,排在首位的是選民的選票,上台後,排在第一的就是領導者的政績。過於迎合選民往往與取得政績相悖,儘管澤連斯基目前的政策還很模糊,但不得不說,在現階段的烏克蘭,澤連斯基是擔任總統合適的人選。」王曉偉舉例,正是澤連斯基的努力,讓烏克蘭東部局勢已經從死局走向緩和。

一些烏克蘭國內經濟學家也分析,格里夫納匯率的暫時穩定與澤連斯基當選不無關聯。「從這幾個月的情況來看,澤連斯基已經完成了從一位喜劇演員到國家領導人的轉變。」

「小國的命運往往不在自己手裡,目前看來,最合適烏克蘭的路線就是,讓國家成為東西方交流和合作的紐帶,這樣烏克蘭才能走向復興。」王曉偉說,就近幾個月澤連斯基的外交表現來看,他既不會像波羅申科那樣完全倒向西方,也不會像亞努科維奇一樣親俄。他正在尋找一條自己的路線。

烏克蘭政治分析師弗拉基米爾·費森科也指出,「從克拉夫丘克到澤連斯基,所有總統的民眾支持率變化都存在最初的『蜜月期』,『蜜月期』後,新領導者的支持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在西方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

烏克蘭極端主義研究所副所長波丹·彼得倫科也認為:「調查表明,澤連斯基上台初期,烏克蘭人近幾年來幾乎第一次相信該國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澤連斯基也在努力讓民眾相信自己,至少這場發布會給人們這樣的感覺。漫長的發布會進行到第8個小時時,澤連斯基看起來已經很疲憊了。他和記者們開了個玩笑說,「聲帶是我的弱點,我需要醫生幫我做一些程序」,同時做著注射的手勢。這之後,他又持續了6個小時。當時,已是午夜。這位烏克蘭的總統感到筋疲力盡,由助手扶著離去。

73歲的茨維塔是位虔誠的東正教徒,在每日的禱告中,她都會為這位年輕的總統和自己的國家祈福。儘管25歲的羅馬決定暫時離開祖國,但他和自己的大多數朋友一樣,夢想是,在國外掙夠了錢,就回到自己的家鄉開一家小店,「我當然希望看見祖國變好的樣子,只是不希望它再以廣場革命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Kk24BMH2_cNUg1l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