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顏妻」的啟示:中年夫妻如何打響婚姻保鮮戰

2019-08-18     山寧貝貝

「晝顏妻」的啟示

日劇《晝顏》工作日下午3點到5點選擇出軌的家庭主婦,給出的一個合理化理由是新的戀情能給自己行將入木的婚姻增添一點刺激。在出軌之後,回家面對丈夫,包容心似乎也變得更強。當然,最終她們都在回不了頭的傷痛中明白了愛的真意。在婚姻指導專家們看來,選擇不離婚、不解決婚姻中的問題,而選擇出軌,其實是飲鴆止渴,逃避問題本質的依賴心理。婚姻內部壞了,要麼從內部加以修繕,要麼尋找新的幸福,這聽起來簡單,做起來比出軌更需勇氣。

快退休男人也可能「晝顏」

大家把「晝顏妻」的焦點放在出軌這個問題上,其實焦點錯了,焦點應該是「他們夫妻關係為什麼不好,該怎麼處理」。出軌是個現象,當原因被化解,現象自動消失。「大家把『晝顏妻』看做是一個新事物,其實它跟丈夫的一妻一妾本質相同。此行為不但會發生在夫妻間,還會發生在情侶間。」

無論是在婚姻還是情侶中,當彼此相處不好,分手又可惜,不分手又不甘心時,「晝顏妻」、「晝顏夫」行為就產生了。弱勢的一方往往會通過出軌來獲得平衡。《晝顏》里,劇情是男的工作女的操持家務,女性更弱勢而產生「晝顏妻」。其實夫妻中女的工作男的操持家務也有相當比例,這樣的丈夫做「晝顏夫」的情況也不少見,最常見的是通過網聊和微信談戀愛。

另外一種「晝顏」現象還會出現在快退休的男人身上,這樣的家庭以前是男強女弱,當男的快失去工作失去權力了,他在家裡的地位一下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弱勢方。而退休後妻子變成了強勢方,而家庭生活一向由女方控制,他便一下子失衡了,這時候也容易產生「晝顏」行為。

「晝顏妻」如同嗎啡 止痛不治病

在心理學看來,「晝顏妻」在做完家務下午三至五點去找情人時,是想通過自己出去找情人後的一種愧疚心理,「甘願為老公洗內褲」去彌補老公,實則是一種在婚姻平淡無味時一種消極應對心理,她們即在為自己找情人尋找一個看似合理的藉口,實則是她們在逃避問題。

「晝顏妻」這種行為在增加婚姻新鮮感上,有可取可諒之處,就如同嗎啡在醫學上的應用。醫用嗎啡和吸毒之間的本質區別就是劑量,「晝顏妻」行為也一樣。

「晝顏妻」的本質其實是人類對平衡的追求,當平衡被打破的時候,人們就感覺受到了攻擊,就想攻擊回去。晝顏妻』行為其實是攻擊行為。她們有個信念,你不滿足我的需求,我的需求不會消失,你不滿足,自然有人滿足,以此作為對丈夫的攻擊。」

其實晝顏妻現象的產生還是雙方溝通不暢引起的,當雙方不能用語言溝通時,就會用行為溝通,他們選擇「隱性的打架」,比如,丈夫對妻子冷淡,而妻子對丈夫出軌。

髮妻遭遇出軌 應重塑自我價值

《晝顏》第九集中,出軌中最令人難堪的部分赤裸裸展現在眼前:大房掐小三。女副教授失去冷靜和自信,面如鬼魅,在圖書館中瘋狂地追打丈夫的情人……

毋庸置疑,對被背叛的一方來說,在發現對方出軌時會遭受自我價值的巨大打擊:一直以為對我的自我價值持肯定態度的愛人愛上了別人,那麼愛人對自己價值的肯定也就隨之消失了。此時個人唯一的核心想法就是「奪回所愛」:把我的東西還來,把我丟失的被否認的自我價值還來。但這種想法與捉姦者真正的需求—重新獲得愛與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完全矛盾的。因而對出軌中被背叛的一方來說,最重要的是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明確自我需求: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如果是關係的修復,就要從如何培育愛的角度出發處理衝突。

另一方面,排除確實遇到真愛的情況,絕大部分出軌者追求的都是某種他們認為在現有關係中無法獲得滿足的需求。因此,出軌者最重要的是弄清自己需求的究竟是什麼。這種需求的渴望是對關係的不滿還是對自身的不滿?不弄清這些需求,出軌的慾望還會不斷出現,並且每一次出軌,都只能獲得開始時短暫的興奮,而其後留下的只有無限循環的空虛。

婚姻保鮮法

中年是婚姻的疲軟期,夫妻雙方一方面要正視和接納這種變化,一方面也應適時給自己的婚姻注入保鮮劑。

反思溝通方式

中年夫妻的溝通方式更多是基於兩人共同的價值觀的溝通,精神層面的溝通顯得更為重要,家庭事務也需要更為務實的商量。

重建親密關係

中年之後,性的親密可能不再是第一位的。除了通過性表達的親密,還有很多方式可以讓夫妻之間找回親密的感覺。比如記得彼此的生日,準備貼心的小禮物等。夫妻兩人定期來次旅行,也能增進彼此的親密感。

女性要有經濟上的獨立支配權

妻子不應該過分依賴丈夫,要有經濟上的獨立支配權。除了適當保養自己以外,要跟社會保持接軌,不要與整個社會脫軌。

修繕

增強內部免疫力

從童年錯誤程序開始修改

「出軌也許能帶來身心上短暫的快感和滿足,但同樣存在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方式其實是飲鴆止渴。在負罪、愧疚心理下,才會有彌補的行為。而這種方式長久來看,對婚姻起到的不是催化劑的效果,而是致命的打擊。婚姻出現問題,最好是在婚姻內部尋找原因,增強免疫力,從外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治標不治本。」

其實出現了問題應該化解,而不是攻擊。化解的前提是學會說出自己的需求和學會傾聽。

夫妻之間溝通不暢,矛盾化解方式選擇的錯誤,多是雙方在原生家庭中,從自己父母身上學到的。童年所經歷到的父母吵架、溝通不暢的事件,會讓當事人形成錯誤的印象,認為解決問題的「程序」就應該是通過吵架、冷戰、暴力等方式。沒見過父母之間「化解」的孩子,怎麼能習得夫妻之間的溫暖和體諒呢?這種時候,父母只有用正確的行為、語言才能帶來好的示範,才能形成好的「程序」。

當成年以後,即便發現過往的程序是錯誤的,也為時不晚,可以通過修改童年時期的印象,了解到「現在,我可以採取跟父母不一樣的解決方式」,學習接納與丈夫或者妻子的親密關係。夫妻之間,不接納的表現,是往往遇到問題想著要改變別人,而想不到需要改變的是自己的觀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XwxrmwBvvf6VcSZi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