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去2個字,七絕變五絕:考官表誠心的詩被考生黑慘了

2019-11-04     聊史補丁

范進中舉

說起考試,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而在古代,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的比比皆是,但許多書生終其一生也無法考取功名,窮困潦倒一輩子。所以初三課本里節選自《儒林外史》的「范進中舉」,刻畫了一個因考中舉人喜極而瘋的讀書人形象,深入人心也就不足為怪了。

相傳唐宣宗年間任宰相的魏扶,就因為感慨科舉考試的不易而寫了一首詩。魏扶是何許人也?魏扶乃是唐初名相魏徵的四世孫,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後來步步高升,官至宰相。

貢院

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魏扶擔任主考官,當他走進肅穆森嚴的貢院時,觸發了自己寒窗苦讀,到貢院參考的情景,不禁心生感慨,於是提筆寫下一首七絕《貢院題》,並張貼在貢院的牆壁上,表明自己將以公平公正、嚴謹廉明對待所有考生的試卷,方不辜負那些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

梧桐葉落滿庭陰,鎖閉朱門試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初心。

梧桐葉落滿庭陰:開句點明了貢院的環境。鄉試之際,正值八月,舊時已至深秋。所以鄉試也稱為秋試、秋闈。正是落葉紛飛的季節,「滿庭陰」描繪出一幅秋風掃過,落葉飄零,這樣的景象也烘托出考生在應試前充滿緊張和憂慮的心情。

鎖閉朱門試院深:試院是考試應試的場所,考生們被緊鎖在貢院的高門大院之內,不得與外人有任何接觸,以免泄露考題。古時王侯貴族的大門往往都漆成紅色,所以稱為朱門,杜甫筆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朱門就是指各類王侯貴族。這裡借用朱門指代貢院的大門。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初心:到了三四句,由寫景轉入抒情,這裡曾是作者付出多年心血和勞動之後,來到此地,辛辛苦苦邁出成功的第一步,箇中滋味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深有體會。豈能辜負自己以前當考生時的那種心情及當時立下的志向?

這本是表露魏扶心聲的一首詩,也道出了過來人的辛酸。但因魏扶評審試卷過於苛刻。那些沒考上的士子們自然對他頗有微詞。其中有一位考生,在落榜後,非常氣憤,總覺得以自己的水平是能考上的。於是,他憤憤不平地,拿了一支筆,把這首七絕開頭兩個字抹去了,結果變成了五絕:

葉落滿庭陰,朱門試院深。昔年辛苦地,今日負初心。

如此一改,最最重要的是刪去了否定副詞「不將」,意思就和原來的截然相反,變成了「今日負前心」,對於魏扶評卷過於苛刻進行了絕妙的諷刺和指責。

作者:陌上榆

END.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角"聊史補丁"關注閱讀。看完記得點贊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6b3a24BMH2_cNUgcP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