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行業燒錢無度,從百花齊放燒到寡頭割據,但始終沒有改變盈利難的問題。
文/ 鄭 欒
「車置寶,一個專注收車的網站。」這家廣告曾經遍布寫字樓電梯的網際網路平台,目前已經岌岌可危。
2018年,它還宣布融資8億元,僅僅不到兩年,這個網際網路收車平台就命懸一線。
二手車市場並沒有如想像中隨著經濟發展而迅速繁榮——相反,隨著整個汽車行業陷入瓶頸期,從主機廠、零件廠、4S店到二手車行業和汽車後市場,幾乎無人倖免。
這其中,商業模式成熟度最低的網際網路汽車企業,無疑是受到衝擊最大的。
根據公開數據,車置寶累計融資超過20億人民幣。但如此大筆的融資,似乎也很難讓這個平台長久存續。
融資8億,人去樓空
去年11月底,車置寶得到浙商銀行的100億元授信額度,雙方擬在二手車全產業鏈進行金融合作。但跨入2020年後,這家網際網路平台瀕臨崩盤。
首先是賣車的用戶發現,車接受評估後被收走了,但賣車應得的資金卻拖了一兩個月沒有到位。
《商界》記者採訪到一位年前在車置寶平台賣車的用戶,他表示,自己12月份就把車賣給了車置寶,評估的價格為10萬元。當時,車置寶方面支付了1000元的訂金,並派員工將車開走,但直到3月底,這筆車款一直沒有到帳,車置寶方面也沒有給到任何回復。
該用戶的遭遇並非個案。從去年12月份開始,位於南京浦口的車置寶總部就已經聚集了大量前來討要欠款的賣車用戶和二手車商。早到的一批用戶和車商要到了欠款,1月份之後趕來的維權者們發現,車置寶的總部已經人去樓空。
《商界》記者調查發現,僅在QQ一個平台,以「車置寶用戶維權涉」為主題的群就有很多,其中幾個甚至達到了500人的上限。一位在維權群里的用戶告訴《商界》記者,他們在車置寶尚未收回的欠款數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
甚至,車置寶自己的員工,也被迫成為了維權者。
《商界》記者多方尋找到幾位車置寶的前員工,試圖了解車置寶員工的現狀,但幾位受訪者均告訴記者,自己已經離職半年以上,此前的同事也已經全部離職——可見車置寶的問題並非一日之寒。
據南京當地媒體報道,今年1月15日起,南京江北新區綜合行政執法總隊二支隊,陸續接到車置寶拖欠職工工資的投訴,經核實,總金額高達700餘萬元。
與用戶和二手車商被拖欠款的同時,車置寶的工資也僅發到了去年11月,1個月後,車置寶的員工都接到了緩發工資的通知。
進入2020年,這些員工發現,不僅被拖欠的工資沒有補上,就連自己的社保也斷繳了。
作為車置寶的創始人,創業7年多的黃樂也多次被限制高消費,車置寶3月9日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企業。
但最令維權者們憤怒的是,在公司風雨飄搖的情況下,黃樂始終沒有公開表態。有傳聞稱黃樂已經拋下公司跑路了。
賣車用戶拿不到錢,買車的車商見不到車,工資拖欠數月導致大量員工離職,甚至有在現場維權的用戶看到了警察進入車置寶的總部大樓。同為南京的網際網路企業,車置寶似乎在重蹈兩年前錢寶網的覆轍。
這不由得讓維權的用戶們心驚膽戰。
命懸一線,創始人終露面
3月底,就在維權者不抱希望,認為黃樂已經跑路,車置寶徹底倒閉時。黃樂突然召集車置寶全體員工開了一次線上會議,並公開接受了媒體採訪,稱收入正在恢復,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解決欠款、欠薪等問題。
黃樂曾在此前的幾次公開採訪中透露,「2019年第四季度將實現規模化盈利」「正籌備2020年登陸資本市場」。這樣一家在半年前順風順水,跑在大熱賽道上的快馬,怎麼會突然失蹄?
一切都起源於二手車行業對金融的嚴重依賴。2019年,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信貸環境驟然收緊,重資產、運營成本高企的二手車行業面臨著巨大壓力。
9月份,黃樂得到消息,原本合作的幾家銀行由於大環境影響無法繼續或如期給車置寶續貸,此時正值車置寶新一輪融資磋商的關鍵時刻,這樣的負面新聞讓投資機構也謹慎了起來。
據黃樂透露,儘管車置寶方面盡力爭取,但還是有一筆約2億元的資金被銀行中止審批,融資方面則有超過10億元的損失。
原本活的還挺滋潤的車置寶,突然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由於交易量不小,平台對回收車輛的款項支付開始出現問題,一些敏感的用戶很快便報了警。
資金鍊緊張,外加公安機關介入調查。高壓之下,車置寶的高管團隊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我們內部開過很多會,做出的決策是選擇沉默。但我們越沉默傳得越沒邊,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如果以後再遇到這種事情,我們會第一時間對信息做出澄清。」黃樂如此解釋。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浙商銀行的100億元授信額度在風波時敲定,這讓黃樂有機會拆了東牆補西牆,繼續去談這輪生死攸關的融資。
但沉默面對給車置寶帶來了很多麻煩——車商和車主在維權時找到了同樣沒有任何信息的員工,沉默帶來了巨大的恐慌,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車置寶的運營幾乎完全陷入停滯,這樣的表象幾乎和一兩年前閃崩的P2P平台如出一轍。
黃樂透露,1-3月份,車置寶有約10%的員工離職,這三個月也是公司創立後虧損最嚴重的三個月。
所幸,車置寶看起來是止住了下滑的頹勢。如果能斷臂求生,以相對理性的估值拿到一筆足以補救運營資金鍊的融資,這家公司應該還能「苟一下」。
只是對車主和車商來說,後續的補救措施就有點耍流氓了。車主方面,車置寶計劃用5個月的時間還清車主的欠款。《商界》記者對此又回訪了部分車主,車主們均表示沒有收到車置寶的通知。
而對車商來說,這筆回款的期限更長——欠款以提車券的形式返還,根據不同的客單價,每台車抵用2000~5000元的提車券。
簡單來說,如果一位車商在車置寶有10萬元的欠款,他在後續買車時每輛便宜5000元,這位車商需要在車置寶再購入20輛二手車,才能把10萬元的欠款「賺回來」,而且這還是在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
對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二手車商來說,10萬元左右的資金已經在他們的流動資金中占到了一大部分,足以影響他們生意的存續。如果車商不同意提車券還款的方案,車置寶又將如何處理?
對此,黃樂並沒有說清楚。
難過的網際網路汽車平台,不止這一家
看似一帆風順,實則突然暴斃,這在網際網路汽車行業已經不是首例了。
3月中旬,美利車金融發布內部郵件宣布,「由於公司資金緊缺,公司於3月中下旬會按最低工資標準發放1月和2月的工資。」
在這份郵件中,美利車金融描述了當下的經營困境:巨量的客戶無法獲得及時客服服務,車輛無法及時解押,大量供應商、經銷商無法收回欠款,銀行等資金方無法收回貸款,股東無法收回投資,帳戶無法解封,美利車仍然深陷危機。
2014年,前有利網創始人劉雁南創辦美利金融,僅僅3年後,美利車金融業務就借著二手車的春風,從公司拆分出來,醞釀IPO。2019年,美利車金融公布赴美上市招股書,看起來上市在即。
僅僅10天之後,上百名警察突然沖入美利車金融北京分部,帶走了數十位員工。公司創始人劉雁南也同樣被警方帶走調查。彼時,美利車金融的眾多高管,如CEO顧崇倫等人都因上市路演尚在境外。
儘管有新希望集團、挖財網、京東數科等大股東,內外交困之下美利車金融還是迅速崩潰。
無論是二手車還是汽車金融,都稱得上大市場——據《2017年中國汽車金融報告》預測,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至2020年將達到2萬億元;去年的二手車市場也在行業整體承壓的情況下增長近10%。
但網際網路汽車平台高度依賴金融的孱弱體質,以及不夠完善的商業模式,讓這兩個細分市場亂象叢生,佣金、手續費、高息貸款、強制加購保險等套路都在暗中掏空消費者的口袋。
去年西安奔馳4S店的維權事件,起源就是汽車金融。美利車金融被公安機關調查,原因也是如此。
而在二手車行業,除了險些倒下的車置寶,行業知名的瓜子、優信、大搜車也都出現了降薪或裁員等情況。
二手車行業燒錢無度,從百花齊放燒到寡頭割據,但始終沒有改變盈利難的問題。將視角拉遠到整個網際網路汽車行業,我們不禁要問:把工業之王搬上網際網路,就真的能改變一切,為用戶創造更多商業價值嗎?
「網際網路+汽車」,是否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5CXVHEBrZ4kL1ViZl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