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不允許死掉

2020-03-12     商界雜誌

對於海南而言,海航不得不救。


文 / 周慧嫻

「哎,就知道會這樣。」

娟子(化名)嘆了一口氣,離開海航集團已經兩年多了,看到海航被接管的消息,心中依舊感慨萬千。

2月29日,海航集團發布消息稱,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會同相關部門派出專業人員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聯合工作組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本集團風險處置工作。

換而言之,海航公司目前所面臨的危機讓這家國內第二大民企自顧不暇,只能藉助政府的力量「回血」。

聯合工作組組長由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剛擔任,常務副組長由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任清華擔任,副組長分別由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李雙臣、國家開發銀行信貸管理局副局長程功擔任。

據了解,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擅長招商以及資產重組的國企,而兩位副組長所在的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以及國開航,一個管轄區域包括了海南省,另一個則一直深度參與了對海航的信貸支持。

有知情人士帶來了最新進展,聯合工作組將連同海航摸清公司真實債務水平,並加速處置航空主業以外的資產。有消息稱,債務風險化解方案最快於2020年3月完成,並報國務院。在航空主業上,也要陸續剝離在過去數十年間入股或控股的地方航空公司,讓海航回歸海南。

激情2017

海航集團如今的如履薄冰並不讓娟子意外,2018年,海航四面楚歌,娟子這樣描述著當時的海航:「公司擴張的規模太快,資金周轉不開,欠銀行的長期應收帳款太多,最終導致不少子集團都在縮減開支,變賣資產。」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毅然決然地離開集團。果不其然,在離開集團不久後,其所在的海航酒店集團便開始「瘋狂裁員」。

殊不知,在此之前的2017年,海航集團才迎來最輝煌的高光時刻,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海航升至第170位。

然而,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背後往往蘊藏著危機。

2017年,于海航集團而言就像是一場夢,恍惚之間,夢中花團錦簇,但一眨眼卻到了夢醒時分,醒來,寒風刺骨。

一切還要2003年說起,那時的海航還一心專研航空業務。「非典」疫情讓出行人數銳減,海航那年便虧損12.69億元,慘痛的教訓讓海航深刻地明白了著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托賓講的一句話:「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海航深以為然,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海航將雞蛋放在了旅遊、金融、商業、物流等多個籃子裡,將百貨業、酒店業、旅遊業、物流業等紛紛歸入囊中。中國22大行業,海航憑一己之力涉足12個,涉及了44個細分行業。

海航瘋狂擴張的速度並沒有隨著公司體量的龐大而放緩,2016年年中,海航總資產為5428億元,到2017年底,其總資產便膨脹到了12319億元,為2016年年中數值的1.3倍。

海航的瘋狂令人咋舌,在外界看來,其擴張之路毫無章法,外界將其稱為「看不懂的海航」,但集團卻不以為然。李先華副董事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解釋到,海航的併購並非魯莽之舉,這些併購案全都是海航主業的延伸,一直圍繞著三大戰略性支柱產業(航空旅遊、現代物流、新金融)發展。

海航瘋狂買進的「購物狂模式」讓其成為中國最活躍的境外資產買家,最終這也引來了銀監會的注意。2017年6月中旬,銀監會緊急電話要求各銀行,對海航集團、安邦集團、萬達集團、復星集團、浙江羅森內里投資公司的境內外融資支持情況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摸底排查,重點關注所涉及併購貸款、「內保外貸」等跨境業務風險情況。

沒想到,銀監會這通電話壓垮了風光無限的海航。在接下來的9、10月份,海航集團管理層明顯感覺到境內境外的銀行流動性大不如前,公司逐漸陷入了資金緊張的困境。

危機一觸即發,海航債務問題彼時變得異常尖銳,其負債最高時曾達7179億元。這下,平日裡看起來財大氣粗的海航一下子揭不開鍋了,甚至有旗下航空公司燃油費都沒資金支付。

為了彌補財務漏洞,海航集團只能「拆東牆補西牆」 。2017年下半年,海航進入了「賣賣賣」模式。從紐約、倫敦、舊金山、雪梨的寫字樓,到美國、西班牙的酒店,以及香港、大陸的土地。

又在這時,海航集團再次傳來噩耗,2018年7月,海航集團聯合創始人、57歲的王健在浪漫的法國普羅旺斯一座教堂附近,從扶梯上意外跌落身亡。王健的突然離世就像是一星導火索,再次把輿論的焦點引向了海航。但偏偏在那時,海航依舊沒有擺脫資金困境,到了2018年底海航集團的總負債超過了7500億元,最不需要的就是聚光燈。

莫須有的內鬥?

提起王健和海航,外界渲染得最多的還要屬王健與另一聯合創始人陳峰之間的內鬥。儘管當事人一直否認不和的消息,但坊間卻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聞,在海航內部,「陳峰用過的人,王健不會再用,反之亦然。」

王健對海航融資和資本運作持激進的態度,但這一舉動被不少高層不理解,陳峰對這樣的決定也有分歧。於是,有關「海航內鬥」的消息風傳一時,坊間流傳的內情是這樣定奪這場內鬥的:2016年年初,陳峰敗給了王健,前者最終淡出管理層。

接下來在這短短兩年內,王健帶領下的海航突飛猛進,其在財富五百強的排名也從2015年的464位,暴漲至2017年的170位。但與此同時,海航也麻煩纏身。

隨著王健的離世讓陳峰「重出江湖」,陳峰堅定了變賣非核心業務的決心,在一次大會上,平時言語溫和的他,難得言辭激烈:「要是沒有海南政府出手相救,我們去年年底(2018年年底)就破產了。領導要求我們回歸核心業務,海航以後就是賣機票的命。不要再搞什麼資本運作了,該賣就賣!」

陳峰要讓海航重新聚焦航空主業,在此之前,他還大刀闊斧地對監事部、董事局進行「清洗」,在海航集團監事長文江被撤職的那天,海航官方甚至痛斥,監事部不能像監察部,很多人假監事之名,行報復之事。

董事局則從11個席位擴充至12個,王健生前組建的董事局分崩離析。種種跡象表明,陳鋒要從根本上拯救搖搖欲墜的海航。

2019年11月,陳峰在接受採訪時透露,海航一年多已經賣了3000多億元的資產,除此之外,集團還進行了債務重組,再有債轉股,還有以股抵債、以資抵債,以及合作經營,幾種方式多方才能夠解決,應該說是一個綜合的方案。

海航的處境在2019年似乎遇到了轉機,根據海航控股發布的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9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5億元至6.75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扭虧為盈。

海航認為,2019年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歸功於公司主營業務經營改善及資產處置收益增加等因素。再加上公司運營能力穩步提升,航油價格走低、航線補貼收入增加等因素,使公司主營業務利潤得到改善。

然而2019年年末,一場病毒卻再次將海航集團這朵浪花拍打在礁石上。對於航空公司而言,春節期間本應是一年中航空公司營收的高峰期,但今年卻因新冠肺炎疫情,整個航空系統幾乎被迫按下暫停鍵,這給航空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海航也不能倖免。

於是,海南政府出手了。

To Be or Not To Be

于海南政府而言,海航必須要救。

2018年,海航集團年度營業收入為6182.93億元,而整個海南省當年的GDP為4832億元,海航憑一己之力,營收跑過了個一個省份。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會同相關部門派出專業人員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今後,陳峰還將繼續掌舵海航集團,7名董事中,有5名來自海航,也就是說在政府介入的同時,海航依舊保留有很大的話語權。

介于海航在海南省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各方勢必將共同推動海航這艘巨輪繼續前進。

但在此之前,海航似乎更需要收買人心。「聯合工作組」成立的消息一出,網絡上叫罵聲一片。

有網友在微博上留言稱自己為海航集團理財投資者,2018年7月份,海航聚寶匯出現逾期的情況,在隨後雙方溝通的過程中,投資者認為海航非但不處理退款事宜,還態度傲慢,引起了投資者的不滿。

先是有員工抱怨海航拖欠工資,再有網友爆料海航招飛項目的自費擔保政策一再推遲落實,公費飛行學院被強制要求改自費,旗下子公司不斷爆出勸退、解約學員事件。

在海航危機爆發後,集團似乎有些自顧不暇,沒有勻出精力顧忌投資者、員工、學員的利益,但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將自身口碑扼殺掉,後續彌補也將事倍功半。

2020年之前,海航是一家私企,2020年之後,海航將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xahz3ABgx9BqZZIht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