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在其古代數千年的歷史當中,幾度成為世界上的強國,其輝煌程度自然是不用說的。然而隨著封建制度的逐漸衰落,古代中國的實力逐漸沒落。
我們也都知道,在16世紀新航路之後,世界的中心已經逐漸轉移到了歐洲地區。此後英國更是憑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優勢,成為了18世紀的世界霸主。
但是在新航路開闢以後到英國稱霸以前,又是哪一個國家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呢?今天我們便一起來看看吧。
這個國家的領土面積不過4.1528萬平方公里,而中國陸地面積則是約為960萬平方千米。我國首都北京的面積則為1.641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這個國家不過是兩個北京城那麼大。
沒錯了,這個領土雖小但是實力卻強的國家就是荷蘭了。那麼它是如何能夠稱霸17世紀的世界,還占據我國一個地方長達幾十年的呢?
說到荷蘭,想必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17世紀的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還有人說十七世紀是荷蘭的世紀,這便是對於荷蘭強大的認可了。
那麼對於「海上馬車夫」這個稱號的由來,這就要說到17世紀世界形勢以及荷蘭的發展狀況了。
在新航路開闢以後,但16世紀中後期時,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交往主要都靠海上交通,海上交通最為重要的行業便是造船業了。
可以說只要一個國家的造船業發達,擁有商船的數量和噸位多,就能在東西方貿易中起決定性作用,從而稱霸海洋,進行海外的殖民掠奪。
用一個比喻來說,船隻就猶如陸上運輸的馬車一樣,船就是海上的馬車。而十七世紀的荷蘭正是擁有海上馬車最多的國家,因此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當時,荷蘭的造船業古世界首位,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著數十家造船廠。並且荷蘭的商船噸位約占當時歐洲總噸位的四分之三,可以說荷蘭幾乎壟斷了海上貿易。
除了造船業發達,壟斷海外貿易之外,荷蘭也是是世界 金融信貸業務的中心。
我們都知道,荷蘭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它的資產階級有著極其雄厚的資本。世界上第一家資本主義性質的銀行一一阿姆斯特丹銀行就是荷蘭創辦的。
在阿姆斯特銀行,各國商人要在這裡規定每日所販運的貨物的價格;貿易公司的股票要在這裡進行開價;就連給各國政府的借款也是在此進行分配。
可見荷蘭的強大,它在海外的殖民擴張更加穩固它17世紀世界霸主的地位。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以後,就開始掠奪、控制其他國家的地區,先後侵占了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和馬六甲等地區,最後我國的台灣地區也被荷蘭占據了幾十年之久。
那麼荷蘭為何偏偏要侵占台灣呢?還一占就是數十年的時間。
其實從新航路開闢之後,西方的船隊就開始進入亞洲,並且在東西方的文化獲得深入交流以後,殖民侵略現象由此逐漸發生。荷蘭人侵占台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荷蘭占領台灣是發生在明朝末期也就是17世紀初時,而荷蘭人選中台灣的原因也很簡單。
台灣位於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它東臨琉球、太平洋,南邊又是菲律賓群島,與中國內地相隔也是很近。可以說,自古以來台灣便是十分重要的海上貿易的中轉點。
據《清史稿》記載:天啟元年,閩人顏思齊引日本國人據其地。久之,為荷蘭所奪。清順治十八年,海寇鄭成功逐荷蘭人據之,偽置承天府,名曰東都,設二縣,曰天興,曰萬年。
在天啟六年,即是1626年,西班牙侵占了台灣北部的基隆等地。為獲得對台灣的全權控制,因此在崇禎十五年,即是1642年,荷蘭人擊敗西班牙人,完全控制台灣。
為了更好的統治台灣,荷蘭還在當地創辦了學校,以便讓兒童從小學習他們文化,從而以達到奴化思想的目的。同時荷蘭人還選擇了當地人負責治理,以傀儡的方式穩固他們的統治。
後來荷蘭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漸衰落。並且最後經過多次激戰,鄭成功也成功收復了台灣,由此結束了荷蘭對台灣的殖民統治。
參考資料:《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