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已對地方「變相鬆綁樓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2019-12-30   炒股跟Z走


中國樓市總體平穩溫和下調的大趨勢已經形成。因此,儘管高層會議對「房地產調控」的措辭有所「緩和」,關鍵在於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已經沒有必要過多的提及。只要無礙大局,引起連鎖反應,對於經濟確實已經出現危機的部分中小城市,高層對於其變相「鬆綁樓市」的地方政府,往往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做法。儘管高層屢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並且對於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經濟、財政能力確實有這樣的底氣。但是對於部分經濟基礎較弱、前期投機操作較多的城市,在執行層面也不得不考慮實際的風險和可能的「暴雷」。

日前,住建部對2020年樓市調控再次提出「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並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會議新聞通稿中連續提了20次「穩」字,堅定調控決心一目了然。

2019年成為歷史房地產調控政策最密集的年份。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在570次左右,刷新歷史調控記錄,同比漲幅高達30%。

很多人會覺得樓市這個夜壺眼看又要被再次提起,擔憂此次不趁機好好梳理樓市,一旦再次起用,可能會導致樓市在未來產生更大的危機。

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幾乎為零,因為目前各城樓市政策鬆緊不一的背後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因城施策而已。

由於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仍然未能規避,未來樓市鬆緊不一就會一直持續,這種狀態將成為常態

2018年中信證券就在調研中發現,地方財政自給率呈下降趨勢,財政收支缺口增大。

特別是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呈剛性增長態勢。

去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已經明確,今年其中一個重點任務就是降槓桿,具體做法就是降低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

但這兩年隨著樓市新房增量的收縮,土拍市場也不再火熱如初,現在多地區財政平衡就面臨不小的壓力。

債務不小,賣地收入上不去,只能不斷深化地方經濟轉型以提高稅收。

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是地方有底子來支撐地方財政。

個別債務較高、財政收入增速減慢的區域在符合國家總體房地產調控大政方針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區域性結構性支持政策是存在可能的

比如蘭州和海南,在樓市調控嚴厲的去年,蘭州就開始了調整,而海南硬撐到了今年10月終於發現沒有土地財政的支撐還是很吃力,也開始借開放戶籍變相放鬆了樓市限購。

除了上述兩個城市,很多變相給房地產鬆綁的城市也是類似的情況。

有壓力,就可能通過放寬房地產限制政策來增加政府收入。

想在目前多個地區土拍遇冷的情況下把土地賣出去,提高賣地收入,第一步就只能是讓大家趕緊買房。

所以說,放鬆並不一定意味著當地樓市的風險已經出清了,也可能意味著在這一次的樓市控金融水分上,這個地區有些堅持不下去了

當然上述說到的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

比如南京六合、天津、燕郊這類只放鬆特定兩個區域、特定人群的「放鬆」就與蘭州和海南有本質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這類城市所謂的放鬆只是對特定區域的扶持和特殊群體的照顧,對整個行政區劃的樓市和土地財政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只要高層沒談房地產(或者措辭緩和),就代表著態度上放鬆了,管的不那麼嚴了,各個地方上可以因城施策適當放鬆了。

看看2018年10月和12月份的兩次政治局會議,也都沒有談到房地產,還記得當時的行情嗎

10月份,以碧桂園為代表的降價潮,業主打砸售樓處席捲全國,全國一片悲觀。

接著就是12月份菏澤放鬆限售,打響了調控放鬆的第一槍。

然後1月份全面大降准,隨即全國大多數城市迎來了小陽春。

這超出了放鬆的預期效果,所以2019年4月份才懸崖勒馬,即時收緊了手中的風箏線,高層會議重提房住不炒

今年7月份的政治局會議甚至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但這個態度沒堅持多久就變了!

因為經濟下滑比預想的快!

7月份,上海臨港就借人才引進政策,變相的放鬆了限購,之後,又有天津、南京六合、三亞借人才引進的名義,變相打破限購政策。

10月份的政治局會議沒有談到經濟這一塊,所以也沒有談到房地產方面。

而這次沒有談到房地產,其實也跟最近幾個月,多個地方已經在放鬆調控的現實是一脈相承,非常吻合的。

跟之前以人才名義遮遮掩掩變相放鬆不同,最近的放鬆顯得更為直接

比如廣州社保和稅單可以互補,深圳調整豪宅稅,青島高新區和城陽區放鬆限購,佛山本科以上不受戶口和社保限制可以直接購房,成都調整區域限購資格,都變得大大方方了。

畢竟以前還怕輿論的壓力,得先試探一下看看大家的反應強不強烈

比如成都一開始天府新區的限購明明放鬆了,但文件還是內部通知,不予公開,直到佛山放鬆後,給成都壯了膽,所以其他區也進一步放鬆了,而且是政府部門公開回應的方式。

要知道地方調整,上面沒反對,其實就是默許了,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嘛,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適當作出調整,中央是允許的。

因為明年就是2020年了,從上到下,確實都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