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中有一段對日本人的經典評價:
「日本人既好鬥又平和、既黷武又尚美、既倨傲又禮貌、既死板又靈活,被人呼來喚去時既順從又惱怒、既忠誠又奸佞、既勇敢又怯懦,對新事物既保守又友好,而且兩頭都走向極端。」。
如果說黑澤明的電影代表了日本人武士般剛毅的「刀」,那麼被稱為「最具日本特色的導演」的小津安二郎,則用電影反映了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菊花風情」。
物哀,幽玄,風雅,小津將這些日本傳統的美學意識融匯進了自己的影片,而在他一甲子的導演生涯中,54部作品的主題卻相當統一明確:家庭,以及家庭的分崩離析。
其中最代表性的便是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口中的「世界上最好的電影」——
《東京物語》
《東京物語》作為一部黑白片出現在 1953年,是小津安二郎戰後感人至深的一部影片,也是他的最高傑作。
2009年11月20日,日本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旬報》為紀念創刊90周年評選出的「最佳日本電影與外國電影TOP10」榜單中,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擊敗《七武士》,奪得最佳日本電影稱號。
影片劇情仍然是小津式家庭劇的重複:
主人公是一對夫婦,離開故鄉尾道來到子女們居住的東京探望。但兒女兩家人各忙各的 , 冷落了兩老,反而陣亡次子的遺孀細心照料。母親旅途操勞,回家後一病不起,子女回鄉奔喪,結束後便匆匆打道回府。
小津在《東京物語》中,要表達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日本傳統家庭的分崩離析,二是人不可避免的老去與死亡。
《東京物語》中所呈現的東京,無疑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鱗次櫛比的高樓、新幹線、商場......這些現代化的建築分割著整個城市空間。
來自日本鄉村的周吉夫婦在目睹這一切後忍不住感嘆:
「看看,東京多大啊!」「是啊,如果我們迷路了,可能就永遠找不著大家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空間的占有量是與財富的多少掛鉤的。
而周吉夫婦兩個孩子家逼仄的環境已經預示了後面的情節發展——這對老夫婦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面臨住宿難的問題。
城市化、工業化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人的異化。
日本傳統的大家庭在這樣被嚴格劃分的空間內解體了,人們開始彼此疏遠與獨立自足,更多考慮的是「我」,而不是「他人」。
比如父母到了東京之後,無論是大兒子的冷漠,還是大女兒的刻薄,他們顧及的是當下自己的生活,而無力承擔或忽略了父母養育之情。
大女兒帶給母親的是鄰居送的廉價餅乾,她和哥哥忙於工作和應酬,把父母打發到了熱海住廉價的旅館;老兩口在喧囂的年輕人夜晚無法安眠,第二天只能打道回府,並有了回尾道老家的打算。
周吉老人因女兒的住所要舉辦活動二無處可住,他同舊友在流連幾個酒館,聊起各自的兒女,欷歔感慨,不僅對戰爭、也對人生及人際的關係進行了重新的思考。
日常的一通喝酒,卻折射出了很多日常的觀念與文化。
甚至母親逝世後,大女兒志子很實際地索要了母親遺留下來的漂亮和服與上等麻布。
但不能就此認為小津是在批判子女的冷漠,他只是在呈現生活。
這一切,就是生活中所存在的,即便是家庭解體和死亡這樣的事。在小津眼裡,矛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像風吹落樹葉一般自然。
《東京物語》生活狀態以及人生狀態被設計得天衣無縫、不著痕跡。
生老病死的人生全過程的設置;
各種人生存在狀態的設置:中年、老年、青年、新婚、未婚、寡居、鰥夫等;
夫婦之間的設置:老年的周吉夫婦、中年的幸一夫婦、青年無子的志子夫婦、以及溫泉酒店的新婚夫婦等;
從生到死,人的關係都呈現在了這部電影中。
片中那句「誰知道誰是誰的」道盡了人生的本質:孤獨的個體。
這個思想幾乎就是《東京物語》影像生活化的核心。
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親情、愛情、友情等都是附加的東西之後,我們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對世間的一切分離聚合,包括死亡。
城市化也好,子女們的態度也好,周吉老太的死亡也好,都像是日出日落,花謝花開一樣,只是自然的變化。
就像周吉老頭在妻子死後所說的那句話「這樣啊,很美麗的黎明,我想今天還會很熱。」當變化來臨時,我們需要藉助自然的不變讓自己坦然、隱忍的接受。
小津在以感性化的方式展示上述主題的時候始終保持著一種溫和。
無論是能劇般緩慢卻風格化生活化的敘事,還是放低略微仰拍的固定鏡頭,小津都只是在呈現日常生活中的時間流逝和人事變換。
古蒼梧在《哀而不傷說小津》中所說的話,實際上解釋了包括《東京物語》在內,小津作品成功的原因——
「他對人生的悲憫,幾乎達到佛家的境界。他所體會到的,並不是某個人、某個家庭、或是某個民族某個時代的悲苦;而是所有人,所有家庭、民族、時代都有可能有的悲苦。這種悲苦,主要由人性、社會、文化等種種因素構成的偏差所造成。這種偏差,並不只是某些人的過失,而是人類的『共業』,導演小津安二郎所憂傷者在此。」
家庭,父母,子女,年邁,死亡,這些都是身而為人都會遇到的事情。
《東京物語》用緩慢的敘事節奏告訴我們:在這個無序的世界中,時間不可避免的流逝。無論人事如何變遷,死亡不可避免,我們都得一頭扎進庸常的生活中去,步履不停。
文/倒映電影作者:映映原創
文章著作權:倒映電影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