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這部網飛新作,揭秘比爾蓋茨的退休生活

2019-09-27   倒映電影

說起微軟,我們最初的記憶可能只有 MS-DOS 和 Windows 系統,以及因為 Windows 系統而成為全球首富的比爾蓋茨。

然而有關比爾蓋茨的故事,有關他執掌微軟以及現在運營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故事我們卻知之甚少或者一無所知。

對於比爾蓋茨,我也只是偶爾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些他分享的讀書筆記,以及他的基金會去貧困地區做的一些事情的文章。

在 2019 年 9 月 20 日,Netflix放出了一部有關比爾蓋茨的紀錄片,名字就叫做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

就像當初看到沃倫巴菲特的紀錄片時一樣興奮,我在深夜開始觀看,一口氣看完了這部將近 3 個小時的片子。

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了什麼呢?

主要分為:

1.比爾蓋茨創辦微軟以及他與保羅艾倫和家庭成員之間的故事。

2.他和妻子梅琳達通過基金會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問題、解決脊髓灰質炎疾病的問題。

3.為了解決使用傳統能源給地球帶來的環境問題,他開始關注核能。

發展中國家的衛生問題

在大城市長大和生活的人們可能很難想像在世界上的一些貧困國家和地區人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廁所,就更不要說乾淨的水和安全的房子了。

這張照片是在貧困地區的清潔人員把開放廁所裡面的糞便裝入這樣的大鐵皮桶里。

裝滿了鐵皮桶以後拉著去附近的水都已經發臭的小河裡,然後把糞便倒在這樣的小河中。

可想而知這樣處理糞便會帶來多麼嚴重的衛生問題。

不過這是他們的無奈之舉,因為他們生活的環境並沒有好到哪裡去。

在貧民窟里,房子破破爛爛,沒有下水管道和污水處理系統,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地方,到處都是垃圾。

記者拍這個記錄片的時候,採訪了一家人以後想要去小便,家裡的女主人指了指旁邊的小水溝,意思是讓他在那裡方便。當時記者感到很驚訝,因為這個小水溝也是他們平時生活取水的地方。

比爾蓋茨做的是解決他們的衛生間問題,要設計一套和現代社會完全不一樣的馬桶,要便宜並且能夠方便使用,要能夠有很好的方式去處理糞便而不會污染到居民的生活環境。

所以他找了很多的方案設計了很多的馬桶以及污水和糞便處理系統。

在 2018 年,比爾蓋茨還在北京參加了新時代廁所博覽會,最終比爾蓋茨帶著研製的各種新型馬桶和一種小型的污水處理裝置在貧困地區開始投放使用。

這是糞便處理裝置的工作示意圖,通過燃燒糞便產生熱量驅動機器運轉,燃燒產生的水蒸氣最終處理成乾淨的水。

處理過的糞便還可以用來種植一些蔬菜,比如西紅柿。

這是小型處理廠最終的樣子。

占地面積很少並且不需要外部能源輸入,直接使用通過特殊馬桶處理過的糞便進行處理。

比爾蓋茨在喝通過小型處理廠處理糞便產生的純凈水

在 2018 年,驪住集團與比爾蓋茨合作生成比爾蓋茨研發的馬桶。

戰勝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簡稱小兒麻痹症,在我小的時候,大概是在上個世紀末,我生活的農村地區還能看到有一些人患有該疾病。

這是一張患有脊髓灰質炎的小孩的照片。

大量的人得了這個疾病的後果就是身體發育有問題,行動不便,生活會有大量的困難,也會有部分人因為這個疾病而死去。

然而在西方已開發國家,這種疾病早就通過給小孩子注射疫苗的方式根除了。在一些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這種疾病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它也成為比爾蓋茨關注的第二個問題,他對該項目劃撥4億美元,但是要求自己要隨時關注著項目的進行。

在給貧困地區人們註冊疫苗的時候,很快問題出現了。

宗教領袖說疫苗是西方世界的陰謀,要讓兒童絕育,說支持消滅脊髓灰質炎的人是當代希特勒。

比爾蓋茨去到索科托素丹的王宮,和當地的領袖交流,回答他們的問題,最終他們同意協商。

雖然有很多志願者去給當地的人注射疫苗,但總是有一些地方依舊有疾病的發生。

比爾蓋茨想搞懂為什麼,他讓團隊通過高清的衛星照片加計算機處理,製作了詳細的奈及利亞地圖,最終發現原來是一些生活在不同區交界的人們被忽略了。

因為這個區的志願者覺得另外一個區應該會給他們注射,而另外一個區的又覺得另一個區的志願者會給他們注射,最後導致忽略了這些人。

2013 年, 比爾蓋茨去阿布達比,和一些機構合作計劃在 6 年內消滅脊髓灰質炎,這大概要花費60億美元。基金會有很多項目還需要花錢,然後比爾蓋茨找到了老朋友沃倫巴菲特。

當巴菲特問比爾蓋茨有多大的機率可以徹底消滅脊髓灰質炎時,比爾蓋茨說他基本押上了基金會的聲譽並對此有很大的信心。

於是,巴菲特對他說了下面這句話。

解決能源以及全球的環境問題

全球變暖以及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關注的重大問題,這次,比爾蓋茨把視角轉到了新能源,他希望通過新能源的改造與使用來解決全球的環境以及傳統能源枯竭的問題。

雖然全球已經在使用新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等,但是這些新能源受環境影響較大,並且這些新能源產生的電能進行儲存也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同時,因為使用傳統能源產生的大氣污染對環境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所以,比爾蓋茨選擇了核能。

但是核能對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甚至是可怕的,尤其是今年HBO播出的迷你劇《車諾比》更讓大家又一次認識到了核泄漏造成的危害之大,危害之廣。車諾比的發生簡直是對人類狂妄自大的懲罰。以及前幾年發生的日本福島核電站泄露事故不由得讓人膽戰心驚。

如何解決核電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是重要的問題,哪怕發生了斷電、地震、海嘯或者其他的自然災害,保證核泄漏的事故不會發生才是最重要的。

這又是一場投資巨大的項目,比爾蓋茨找來世界上厲害的科學家,根據以往的技術方案以及核泄漏的事故原因進分析,與泰拉電力合作研發了新的核電站。

經過5年的努力,事情終於有了一些進展。

微軟、朋友、愛人和家庭

在整部紀錄片中還有大量的篇幅來講述蓋茨讀書時的生活,講述他古怪的性格以及聰明的大腦。

蓋茨在高中時進入了私立學校湖濱中學,以及他在高中時期認識的幾個好朋友,正是在這個時期,他的中學生活為未來創建微軟打下了基礎。

在高中三年級的時候,湖濱中學與隔壁的一個女校進行了合併,在開學之初學校需要給2個校區的學生進行排課,這是一個複雜的工程,最終比爾蓋茨和保羅花了 2 個星期的時間寫好了程序,完美的處理了學校的排課問題。

接下來,更多的學校找到他們想要他們幫助排課,還有一些其他行業的公司想要蓋茨幫助他們編寫程序,由此開始了他們的編程之路。然後就是進入大學,繼續編程,然後輟學創辦微軟的故事了。

當然,劇中還有很多蓋茨在微軟的故事,他年輕時的輕狂與桀驁不馴,以及他與保羅·艾倫隔閡的產生。以至於到後來他們彼此原諒,但是在保羅·艾倫去世時,蓋茨也沒能見到他最後一面。

不僅僅是微軟和保羅的故事,片子中還提到了在蓋茨媽媽的安排下他和沃倫巴菲特認識並成為好朋友的故事。

劇中還講述了蓋茨和梅琳達認識並結婚的故事,這部分相當有趣。

當然,現在看來他們兩人的結合也是非常合適的。他們在生活中相互扶持,以及後來創辦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梅琳達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後記

我查看了蓋茨基金會最近這些年做的慈善事情,不僅僅是紀錄片中所列出的這3 個方面,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有意義的事情,可能也是編劇需要吧,選擇了3個相對不錯的項目。

看本劇發現了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的一個共同點:讀書

這個方面我在比爾蓋茨的 Blog上就已經發現了,他經常在 Blog 上分享一些自己讀過不錯的書,一般還會有一篇讀書的筆記或者感想。

劇中他的助理會每周整理他的書,並且他也會偶爾時間去湖邊的小屋帶著十幾本書度過一周,在這裡他讀書和思考。

當記者問他現在一般會讀什麼類型的書的時候,他這樣回答:

當然,現在的蓋茨也是一個態度積極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有著非同常人的積極性和樂觀的態度。

因為這部紀錄片現在還沒有在中文世界傳播,我看網上少有的幾個評價已經有人再說它類似於蓋茨的PR稿了。

不可否認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但從某些角度來看,蓋茨在從微軟退休後所積極從事的慈善事業就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無獨有偶,在中國,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是和蓋茨相似的人,他們都在決定甚至還沒有退休之前就已經開始或者將要做慈善了,或許這是有錢人追求快樂的方式?

如今的微軟,是唯一一個可以和蘋果公司共同號稱市值突破 10000 億美元的科技公司。

微軟最近這些年的轉型也在程式設計師心目中有著不錯的口碑,比如收購Github之後積極推進開源事業,為免費用戶開放私有倉庫權限。開發了好用且好看的 IDE 工具 Visual Studio Code,簡稱 VS Code。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比爾蓋茨退休之後完成的。

這部紀錄片也給我一些啟發:比如如何做真正有價值且對社會有積極意義的事情,富豪們都在積極的做慈善,這也許稱得上是最顯而易見的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如果做對社會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呢?

我個人覺得,作為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做好最本職的工作,通過工作產生對社會有價值的東西。

比如商人不賣假貨、廚師做菜乾凈衛生且不使用有害或者腐爛的食材、程式設計師開發軟體更加注重質量和用戶的體驗、有能力的人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對別人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等等,這都是我個人認為普通人都能盡力做好的事情。

這或許有點理想主義了。

那就從小事做起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本文作者Calvin,經授權發表在今日頭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