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洛陽龍潭大峽谷,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岩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峽谷內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二百六十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瓮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盛讚龍潭大峽谷景區是世界上最美的峽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中國最美的四十個景點,龍潭大峽谷景區是河南省唯一入選的景區,2018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龍潭大峽谷景區有六大自然謎團、七大幽潭瀑布和八大自然奇觀,六大自然謎團是: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跡。七大幽潭瀑布: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八大自然奇觀為: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瓮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鏈掛天。
這塊石頭是不是很獨特?名叫天碑,是一個巨型崩塌岩塊高50多米,由於崩塌時的位移,原來近水平產出的岩層此時呈直立狀,巍然聳峙在峽谷一側,高大雄偉、氣勢恢宏,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形態各異,或蒼鷹、或飛鳥、或飛魚、或刀背、或天碑,大自然賦予其無限美感。
天書石是由於差異風化所形成的一種景觀。在中厚層石英砂岩的層面上,常常會有薄層狀的泥質砂岩或泥質粉砂岩,崩塌暴露地表,在差異風化作用下,一部分風化流失,一部分殘留下來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案。「一人一石」是其中最為典型的圖案。
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接。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接,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石峽,是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形成的海濱地帶,距今12億年,由於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副副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五龍潭,因峽內有五個水潭,猶如五龍在此聚會而得名。五龍潭是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潭內可行船。潭的南側為高達百餘米,長達150米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龍瀑和懸溝,赤壁丹崖之上有兩座孤峰,其造型酷似兩隻猩猩在俯瞰瀑布,曰雙猩觀瀑。潭內碧水瀲灩,可以蕩舟行船,潭周圍有五條山脈,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這清水一泓,人們按山脈水系,給它命名為「五龍潭」。
黃龍峪,地勢比較平緩,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在開闊的峽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裡水草豐美,植被茂盛,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慾滴。龍潭峽谷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凈,生態環境優美。
峽瓮谷,高峽聳立,雄關擋路,放眼峽谷上空,嵐煙四橫,猶若淡雲薄霧在輕舒曼卷。這就是龍潭大峽谷內最具代表性的紅岩嶂谷群地貌,由於地殼運動和長時間的水流沖刷切割作用,形成了峽谷內絕妙的奇景。潭前有關峽,潭後有飛瀑,關峽相望,潭泊聯珠,瀑布連疊,飛練懸空,溝深谷峽。
串珠潭,是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叫故名串珠潭,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圖案,艷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床上如漩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成群分布為奇特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