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掖丹霞一起入選「世界地質公園」,湘西紅石林有何神奇?

2020-07-09     行者老張

原標題:和張掖丹霞一起入選「世界地質公園」,湘西紅石林有何神奇?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就在昨天,我國又新增兩處「世界地質公園」,甘肅張掖湖南湘西地質公園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已經有41處,世界第一,全球共有161處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占了四分之一。

這一結果是7月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後公布的,我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甘肅張掖地質公園主要組成部分就是著名的張掖丹霞地貌,因為張藝謀在那兒取景拍攝了一部電影而一夜成名,近些年成為熱門旅遊景區,好幾次還因為遊客腳踩七彩岩石而登上熱搜,這樣的地質奇蹟如果被損壞,需要很漫長的過程才能恢復,現在成為世界地質公園後更應該加強保護,大自然的饋贈我們人類應該倍加珍惜。

那麼,湘西的地質有什麼神奇之處可以和張掖丹霞一起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呢?湘西地質公園以紅石林、德夯大峽谷、坐龍峽和瀑布為主要地質景觀。相比於張掖丹霞地貌,湘西地質公園的知名度要低一些,湘西地區的旅遊景點最著名的還是鳳凰古城。

紅石林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境內,所以叫「古丈紅石林」,距離著名的「掛在瀑布上的古鎮」芙蓉鎮18公里, 芙蓉鎮屬於永順縣,紅石林處於永順和古丈兩縣交界處,核心區占地約 20平方公里,岩石色彩鮮艷,造型優美,保持著原生態。

長久以來古丈紅石林幾乎沒被人打擾過,遊客也很少,一是知名度低,二是這裡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來一趟挺不容易的。湘西地處武陵山脈腹地,這裡是土家族和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他們是湘西自治州最早的原住民,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民俗風情。

古丈紅石林的形成年代距今已有4.5億年,那個時候湘西的這一大片區域屬於當時的揚子古海,海底沉澱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鹽物質,經過地殼運動,海底變成陸地,地表岩石在流水、風力、溫度、生物等外力作用下發生變化,並經歷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岩,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地質奇觀。

古丈紅石林也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種,除了地上石林奇觀,這裡還有地下溶洞、絕壁天坑、千年古木等自然景觀,融紅、秀、峻、奇、絕、古於一處,被譽為「武陵第一奇觀」,也是全球唯一在古代奧陶紀形成的紅色碳酸鹽石林,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珍貴禮物。

德夯大峽谷,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的又一處自然奇觀,位於湖南湘西州首府吉首市西部二十公里處。也許這個大峽谷你不熟悉,但是說起峽谷上的一座橋,很多朋友都知道,矮寨大橋,就是架在德夯大峽谷上的一座現代「藝術品」,矮寨大橋被譽為「世界第一懸索橋」,橫跨大峽谷頂端,沒有橋墩,建成之後就成為了湘西的地標景觀,是湘西旅遊不可錯過的網紅打卡景點,大橋下層為專用觀景平台,可以一覽腳下德夯大峽谷的震撼景色。

德夯,在苗語中的意思是「美麗的峽谷」,谷中居住著歷史悠久的苗族村寨——德夯苗寨,這條峽谷也就叫「德夯大峽谷」,峽穀穀深幽長,石灰石岩溶地貌形成的奇觀千姿百態,大峽谷中分布著數量眾多的小峽谷,其中以大龍峽、小龍峽、高岩峽、大連峽、玉泉峽、夯峽、九龍峽等最具特色。

德夯大峽谷內古樹倒掛,奇峰突起,奇特的高原台地邊緣岩溶峽谷地貌被國際地質界稱為「金釘子」剖面,具有重要的地質研究價值。形成於寒武紀的「金釘子」和奧陶紀的古丈紅石林是湘西能夠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因素,它們是具有稀有性美學價值和生態學文化價值的地質遺蹟。

隨著進入「世界級」,知名度會迅速提高,必然帶來更多的遊客量,稀有地質奇觀的保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如果去古丈紅石林旅遊參觀,切記不要隨意踩踏那裡的紅色岩石哦!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G38NHMBd4Bm1__YG_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