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詞的婉約派代表,才情頗高卻中年落魄,人稱「北宋曹雪芹」

2019-10-29   嫻娛有話說

站在中國文學發展的漫漫長河中望去,唐詩、宋詞是兩座無人不曉的巍峨高峰,有很多詩詞作者的名字,都曾鐫刻在不同的高度之上。

就像各地被人記住和頌揚的名山,大多以高聳巍峨者為人熟知,那些被鐫刻在唐詩、宋詞這兩座高峰之上的作者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更迭,大多已漸漸被人淡忘,只有一些極為耀眼的少數為現人所知。

山水畫里的山川風貌

而在那些被淡忘的人群中,有一位造詣頗高的北宋的詞人,黃庭堅說他「以詩人句法,精壯頓挫,能動搖人心」,儘管是婉約詞派的重要代表,但是婉轉之間仍有思昔撫今、憤世嫉俗的思緒,這和他少年繁華、中年落魄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而他的身世遭遇和文化才情,與後來的曹雪芹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因此便有人發出他好似「北宋曹雪芹」的感慨,這個人,就是北宋詞人晏幾道。

畫中的詩人形象

估計很多人對晏幾道這個名字十分陌生,但是在燦若繁星的宋詞作者中,他是能夠憑自身實力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有三:

其一,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奠定了他日後創作才情的高度。

晏幾道出生於北宋的官僚之家,父親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北宋時期,很多後來的文學家都出自晏殊門下,其中不乏范仲淹、歐陽修、梅堯臣、張先這些後來的大家。

晏殊與歐陽修是引領宋詞發展的關鍵人物,因為他們,宋代作詞之風漸漸盛行開來,晏殊與歐陽修為代表的詞派,也被後人稱為「晏歐詞派」。

歐陽修畫像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有這樣才學豐厚的父親,晏幾道可以說是含著文化的金湯匙出生,尤其在父親的悉心調教下,他7歲就能寫文章,14歲就參加科舉得了進士,這些都能看出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對他日後文學造詣的培養和塑造是十分關鍵的因素。

其二,身處特殊的時代,他的詞自然成為里程碑式的見證。

詞,是一種萌芽於隋代,成長於唐代,興盛於五代,繁榮鼎盛於宋代的一種古典文學形式,北宋前期正好處於宋詞發展的初期階段,當時的宋詞也基本還有五代十國詞的餘風,即多為小令形式,而且秉持婉約的詞風。

晏殊、歐陽修的詞作中,也承襲了這一時期的風格,身為晏殊之子,晏幾道的詞風自然也會受父親的影響,他的詞作中具有五代時候的影子也不足為奇。

畫中晏幾道的形象

而在晏幾道以後,宋詞擺脫了五代詞風的影子,發展到具有自己時代風格的鼎盛時期,他筆下的詞也就標誌著五代詞風結束,這在宋詞發展史上,也算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存在。

其三,以詞為筆述人生,《小山詞》就是最好的見證。

晏幾道跌宕的人生境遇成為了他創作的養分,原本春風得意的生活隨著父親的離世轟然崩塌,中年入獄的遭遇也讓他遭受了不小的打擊,年少時候的意氣風發不復存在,只能看似豁然地在一首首詞里,寫下自己人生的所見、所感、所思,而《小山詞》就是收納自己人生故事最好的「容器」。

畫作中展現的《鷓鴣天》

乍看之下,這些淺淡甚至泥一般柔軟的筆觸,都在述說女子的種種不幸,實則卻道出了晏幾道經歷過的愁苦與煩悶,《臨江仙》《鷓鴣天》《阮郎歸》這些傳世名篇背後,是他回望從前時,湧上心頭的離別愁緒以及重逢喜悅的講述,這一切都是美的,卻也是深沉、遲鈍而長久的苦痛,最終,也成就了這位「千古傷心人」。

晏幾道將少時繁華、中年落魄、寡然仕途的一生,統統付之筆端,寫下的詞句看似哀怨婉轉實則借夢寫情,這位現實中才情頗高卻無奈落魄的詞人,與後來的曹雪芹甚至賈寶玉,何其相似,也難怪後人感慨他就是「北宋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