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等一系列的變化,似乎現代人患得癌症的機率越來越高,很多人都會「談癌色變」。這不,臨床上很多人檢查出了有肺部結節,就認為自己得肺癌,從此消極應對生活,使得本來沒事問題的事情變成嚴重的事情。其實這是不對的,查出了肺部結節也不一定是肺部。
肺部結節是指肺內直徑≤3cm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型病灶。也可以理解為,只要肺裡面3cm以下的病灶都可以叫做「肺結節」。
以上我們可以得出,「肺結節」這一稱呼包含了多種疾病,但肺部結節並不等於肺癌,其實肺部結節只有是惡性的才是肺部。根據肺部結節在胸部CT影像中的展現,可以分為3種: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磨玻璃密度結節。
惡性機率: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密度結節>實性結節。
針對肺部結節,我們可以通過它的直徑大小,我們又將肺結節分為高、中、低危結節。但是,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不同指南之間存在不能達成一致的地方,這裡提供兩種分類標準。
根據Fleischner學會提出的分類標準,適用於35-74歲、無腫瘤病史、無免疫缺陷的白人;
《中國肺部結節分類、診斷與治療指南》中提出的分類標準,更適合我們中國人。
在Fleischner學會制定的《2017年CT檢出肺部偶發性結節的管理》中,肺實性結節被分為了低危組和高危組。
從肺結節本身來看:
其他因素:患有肺氣腫、肺纖維化,年齡越大,有肺癌家族史、吸煙史或正在吸煙、接觸二手煙史,惡性可能性更大;女性比男性在磨玻璃結節中有更高的惡性風險。
只要有一個回答是肯定的,就不能參照Fleischner學會指南:得過惡性腫瘤的人應該由腫瘤專科醫生進行評估;小於35歲、偶然發現肺結節的患者,因為惡性風險較低,應酌情避免過多的CT檢查。
故而,如果我拿到胸部CT報告,發現自己有肺部結節,先不要害怕,對照這些看看:
一般而言,我們要分幾步:看清結節性質看清結節有幾個看清結節有多大有無危險因素對照表格,查看自己是否該複查CT及複查時間。如果情況太複雜,你還是不能確定自己的分組,可以詢問全科、胸外科或者腫瘤科醫生。
通過這些評判標準,或許就可以得到確診了。如果不能惡性腫瘤,那麼肺部結節應該如何消除呢?做好這些,或許可以慢慢消除結節,預防肺部發生。
戒煙
患有肺結的人一定要戒掉吸煙的習慣。由於現在社會人們的壓力普遍都比較大,尤其是對於很多男性朋友而言,平時喜歡藉助吸煙的方式來緩解自己過大的壓力。但是香煙當中含有比較多的有毒物質,這些物質進入身體當中,會逐漸的在肺部積累,不僅會損傷我們的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使粘膜遭受損傷,容易使人出現健康問題。而且對於肺部結節也有一天的刺激,如果出現肺結節的人還戒不掉吸煙習慣的話,就有可能會導致結節病變。因此出現肺結節時,一定要儘量戒掉吸煙的習慣。
保證睡眠
由於人們的壓力比較大,所以很多人都養成了熬夜的習慣,尤其是對於一部分上班族而言,平時需要熬夜加班。熬夜對身體帶來的傷害是比較嚴重的,如果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的話,我們身體的肝臟、腎臟等器官都會遭受一定的影響,也會給肺帶來一定的隱患。
熬夜會使身體當中堆積比較多的毒素和垃圾,這些毒素和垃圾會隨著血液循環被運往身體的各個部位。對於肺部有結節的人來說,如果身體當中仍然有必要多毒素和垃圾的話,就會刺激結節,使結節變大,甚至引發病變。所以,患有肺結節的人應該儘量的保證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樣才能夠及時的排出身體當中的毒素,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抵抗力,避免肺病的出現。
適度運動
由於現在大多數人已經擺脫了體力勞動,需要坐在辦公桌前進行腦力勞動。久坐給人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大的,如果不能夠保證充足的運動的話,我們身體的代謝速度會逐漸的變慢,這樣身體當中會堆積比較多的有毒物質。患有肺結節的人一定要注意養成適度運動的好習慣,適度的運動會幫助我們身體排出毒素,而且有利於結界消散。能夠起到很好的預防肺部疾病的功效。
定期體檢
患有肺結節的人一定要注意養成定期檢查的好習慣。因為即便是患有良性的肺結節,如果結節持續性長大的話,也會有一定惡變的可能性。因此,患有肺結節的人一定要定期的去醫院當中檢查自己的身體,及時的關注結節的變化。如果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了結節長大情況的話,就需要及時的去醫院當中治療。
肺部已成為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又料第一的惡性腫瘤,如果有發現肺部結節也不用害怕,大部肺部結節都是良性的,即使是惡性的,依現代的醫療技術,也是有辦法治療的。主要的是大家要改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延長我們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