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粒中成藥,咽炎、氣管炎、肺炎都能調理,四季常備

2020-02-15     養生雜誌

中成藥「養陰清肺丸」,最早出處是的清代《重樓玉鑰》,其主要成分為地黃、玄參、麥冬、白芍、川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可以治療乾燥季節的上到白喉,下到咳嗽感冒。

如果做保健品,在乾燥季節,別等咳嗽發生,稍微吃一點這個藥,也可緩解乾燥乃至避免乾燥帶來的疾病,甚至使皮膚的乾燥都能捎帶解決,是一種口服的「皮膚保濕劑」,因為「肺開竅於皮毛」。

這個藥很甘甜清涼,特別是在乾燥的秋冬,暖氣很熱、嗓子很乾的時候吃它,你就知道什麼是沁人心脾的感覺了。


中醫給五臟一一作了評價,其中「肺為嬌髒」,意思是說肺非常嬌氣,其嬌氣在哪裡?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肺是喜潤怕燥的,因為肺在五行中屬金,和屬木的肝不同,肺具備了金的特點,嬌而脆,是經不起燥的。

肺又位於五臟的最上端,外界的邪氣首先影響的就是肺,所以燥這個陽性之邪對肺的損傷可想而知。

人之所以怕燥,是因為燥最容易引起「上火」,所謂「燥熱」就是這個意思,燥就是缺水,缺水自然容易上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潤燥就是「去火」。

因此,這個養陰清肺丸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柔和的「去火」藥,不管是肺炎、氣管炎、扁桃體炎、咽炎,只要有咳嗽,但是沒痰,或者咳不出來,為了咳出痰,把胸口都咳得生疼,即便有痰也是很少的白痰,不容易吐出來,再自己看看舌頭,肯定也變得發乾,缺少津液了,這個時候就是感染了燥邪了。

這個燥表現在肺就是肺炎,表現在扁桃體就是扁桃體炎,但內里的機制都是燥,所以吃養陰清肺丸不會錯。

需要注意的是,咳嗽但沒有痰的時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感冒初期,渾身發緊、怕冷,一點汗都沒有,就像我說過的受了風寒之後的「風寒束表」,肺氣被寒氣閉住了,束縛住了,肺氣不宣所以咳嗽才咳不痛快,痰也難咳出。

這個時候,先不要吃養陰清肺丸,而要吃通宣理肺丸,這個藥的作用類似感冒清熱沖劑,都能把被寒邪束縛的肺氣給散出去,出點汗,肺氣就開了,咳嗽吐痰也就痛快了。

但是感冒清熱沖劑不能治咳嗽,通宣理肺丸卻能兼顧肺氣被束縛的咳嗽,因為其中有又能解表又能潤肺的杏仁之類,在感冒初期吃,能及時把風寒散出去,表散得越徹底,以後遺留咳嗽、流鼻涕的問題越少。

養陰清肺丸沒有解表的能力,所以最適合用於雖然身上感冒的勁兒過去了,但咳嗽卻開始了,而且乾咳無痰的人。

如果除了乾咳,嗓子還紅腫得厲害,自己也覺得火很大,那就再配點雙黃連口服液,在潤燥的基礎上清熱,這兩個藥配合使用,在春天的時候,天氣轉暖了,但久旱無雨,或者是秋天,暖氣提前開了,一進屋就覺得燥熱難耐,都可以吃。

其實,中醫治燥是有春秋之分的,春天一般是「溫燥」,秋天一般是「涼燥」。但現在供暖條件這麼好,一年四季室內的溫度都可以控制著變化不大,所以秋冬季也會兼顧清熱去火,在感冒藥里配雙黃連口服液或者養陰清肺丸,都已經成了一年四季的常規。


文章內容整編自《藥方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 作者:佟彤(身心養生專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MbbSXAB3uTiws8KQv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