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了。
他帶著久違的爆笑喜劇來了。
前晚8點,一部國產新片在線上首映,免費給全國人民觀看。
主演是大家熟悉的大鵬+柳岩CP,還有田雨、張子賢、騰格爾、孟鶴堂等配角加盟。
一看這卡司就知道要搞事情。
果然,在荒誕幽默的氣氛之下,內容竟然是一節大膽的「網課」——
一個教觀眾搶銀行的教程。
大贏家
The Winners
嚴謹(大鵬 飾)是金陵市一家銀行的小職員。
這個嚴謹吶,人如其名:
凡事都嚴肅認真、謹慎負責,一點兒也不懂變通。
就像這次吧,整個支行能不能拿季度獎,就看他手上那筆貸款了。
但嚴謹把客戶的資料卡得死死的,缺一個證都不行,談了N次還遲遲不肯放款。
看得行長那叫一個心急如焚啊。
為了讓嚴謹先放款再後補資料,行長不惜拿自己的小秘密來誘導:
我跟我老婆是在結婚前有的我女兒
我們要看的是結果
然而,嚴謹這牛皮燈籠怎麼點也點不亮。
還反過來一句話踩中領導的雷區:
- 這種情況更要仔細核實,萬一孩子不是您的…
- 你給我出去!
這個耿直boy因為老是這樣得罪人,才會成為大家眼裡的怪咖。
但,就是這麼一個認死理的老實人。
竟然破天荒要……
搶銀行。
肉叔盲猜,你們此時的反應一定像嚴謹的家人一樣:
放心,編劇沒瞎寫。
人當然不可能說變就變,嚴謹可沒變壞,而是接到了一個工作任務:
公安局要聯合銀行舉辦一場搶劫演習。
「劫匪」這種丟人的角色,最後落到了嚴謹頭上。
領導還給他放三天假,讓他回去隨便看看電影學一下搶劫。
但你懂的,嚴謹這人怎麼可能馬虎了事?
第二天,他就一頭扎進研究中,為贏下這場警匪大戰做準備。
一個誤區:
大家可能會以為接下來的劇情,是劫匪像神一樣逆天。
對著建築平面圖運籌帷幄,找上優秀的同夥,拿著軍火和高科技工具衝進銀行一頓掃射轟炸完事,一切都乾淨利落、水到渠成……
那都是好萊塢大片騙你的。
現實中,一個普通人要怎麼搶銀行?
下面有請嚴老師來給大家示範:如何正確地搶銀行。
首先,你得算一筆數。
預計好你要搶的金額,算出這筆錢的紙幣到底多重。
一張百元新鈔重1.15克,那麼三百萬就是69斤,一個人拎也夠嗆了。
然後呢?
拖個幾十斤的行李箱天天練跑步呀。
身體越好,才能拿得動越多的金額,跑得越遠嘛。
還得提前踩點:
調查運鈔車的運送節點、熟悉作案地點附近的路況,搞清哪裡有巡警,哪裡有監控,找出最佳逃跑路線。
短短三天下來,嚴謹就寫滿一整本筆記。
在此溫馨提示一句:
各位觀眾請切勿模仿,這樣鬼鬼祟祟每天在銀行周圍轉,結果很可能只有一種——
被熱心群眾叫來警察當場抓捕。
你也沒法像嚴謹一樣,搬出「演習」的免死金牌。
終於,「搶銀行」的日子到了。
萬事俱備的嚴謹,順利按計劃捲款,並迅速逃離現場……
才怪。
剛開搶,就有熱心大爺見義勇為,騎著嚴謹一頓狂抽。
好不容易拿到錢出了門口,兩兄妹又開始上演笨賊滑稽劇場。
不是開車之後落下了贓款……
就是折返後連人帶錢一起落下……
最後,來不及逃跑的嚴謹只能再次跑回銀行里,跟警方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對峙。
如何劫持人質、控制警方、博弈抗衡……
他在前三天做的功課,這時一一派上了用場。
正片,從這裡才正式開始。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
沒有真槍實彈的大場面,沒有你死我活的緊張氛圍,這場「搶銀行」有啥好看的?
是,這裡的人並沒有受到真實的生命威脅。
人質甚至還能叫外面的警察幫忙點火鍋……
大家得先弄清楚一件事:
這不是一部警匪片。
《大贏家》的故事,取自日本作家都井邦彥的諷刺小說《遊戲永無結束時》。
電影在原著基礎上加入了適合中國觀眾的本土化改編。
它的賣點不是刺激眼球的犯罪,而是一種黑色幽默的荒誕日常。
一種你和我都在經歷,看似「正常」的日常。
故事開頭,因為貸款的事被領導斥責的嚴謹,就說出了那句點明全片中心的話:
凡事,就怕認真。
嗯,聽著是個爛俗的道理,誰都懂。
……真的誰都懂嗎?
一組鮮明的對比:
敷衍「劫匪」的警察 VS 暴揍「劫匪」的大爺。
演習中,本該第一個衝出來制止罪犯的警察,卻毫無防範地等著劫匪自己投降。
結果被對方「一槍爆頭」。
當然,上面只是嚴謹腦補的畫面。
現實中,他只有一把塑料水槍,外加自己配的音效:……砰!
恰恰相反。
一位不知道這是演習的老大爺,第一反應就是衝上前制服壞人。
導致了大爺和警察兩種反應的,是搶劫這件事的真假。
知情的人,一個個都是敷衍的態度:
演習啊大哥!走個過場就成了。
差不多得了,快快快。
演習做做樣子不就行了嗎!
這些人都想儘快結束演習,早點下班,有錯嗎?
沒有。
牙疼多時的女職員早就預約了醫生,一旦錯過又得繼續煎熬;
母胎solo二十幾年難得脫單的男職員,今晚終於能見家長了,不能遲到;
警察今天生日,一家人都在等著他回去切蛋糕。
說白了,這些人並非不認真。
而是每個人所認的那個「真」,也就是對真實生活的界定標準,都存在著區別。
屬於自己人生的部分,要較真。
不屬於自己人生的部分,就敷衍過去。
電影正是巧妙地把「演習」這個介乎於真假之間的場景,變成一面照出誰在「演戲」的鏡子。
不是演戲,是演習
電影為什麼要做這麼一面「鏡子」?
咱再來一組對比:
集體噤聲的成年人 VS 一言道破的小孩子。
眼看這場演習越拖越久,甚至還上了新聞,嚴重影響了銀行的面子。
行長便動用了自己的權力,用辭退來威脅下屬結束演習。
於是,原本處於上風的劫匪,就這麼莫名其妙就被「擊斃」了。
在場外的警方對這個結果十分疑惑。
但見證了過程的銀行職員,沒有一個人敢說出真相。
唯獨那個坐在角落旁觀的小孩,戳穿了謊言。
- 被打死的是那個行長吧。
- 小孩兒倒是敢說實話~
你看,很多人不照「鏡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只剩下一種表情——
麻木。
演戲演多了,面具早就已經刻在了臉上。
所以電影才要做這麼一面「鏡子」。
這也是電影最有趣的地方——
通過營造一個真假難分、黑白顛倒的環境,讓正常變得不正常,讓不合理變得合理。
哪個歹徒會乖乖地跑去讓警察抓?
連小孩都懂的道理,成年人反而不懂了。
- 警察都來了,歹徒不就是應該被抓住或者當場擊斃嗎?
- 我是歹徒,我得負隅頑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流行著這樣一句話:
「認真你就輸了。」
數千年來一直被提倡的人生態度,在當下反而變成了錯誤觀念?
認真的人,反而不受歡迎?
我們真的不需要像嚴謹這樣的人了嗎?
認真的人,總不太受歡迎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
鲶魚效應。
沙丁魚在運送途中總是大量而亡,有漁民在魚槽里放進了一條鲶魚,四處躲避躲避的沙丁魚,大大提高了存活率。
電影中,嚴謹就是那條被所有人討厭的「鲶魚」。
我們可以看到,這次演習里的人在他影響下,開始產生一點點的變化:
大人終於意識到,人的尊嚴,比飯碗更值錢。
小孩也漸漸明白了,親人的愛,比零用錢更重要。
你看。
這不僅僅是一場演習。
電影通過「搶銀行」這個小型求生環境,折射出整個社會範圍的生存環境。
而這次演習中的贏家,也必將是生活中的大贏家。
正是嚴謹的存在,刺激著那些麻木的人,讓每個人都真正地「活」起來。
在現實中。
小到每一個家庭、公司,大到整個社會。
都需要這樣的「傻子」。
如果你在看電影的時候,也覺得嚴謹的行為可笑。
心裡也跟那些銀行職員一樣,認為「至於嗎?有必要嗎?」。
危險的信號已經響起。
路邊看到一個垃圾,好像也沒有必要去撿?
貸款放出去再後補資料,好像也沒什麼所謂?
每一次的「沒必要」,都是對自己做人底線的放任。
每一次的「半睜眼」,都是對社會風氣下限的縱容。
從小事到大事,態度越來越模糊,界限一點點被侵蝕。
幸災樂禍的人,能保證災禍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嗎?
搶銀行嘛
只要不是搶到自己頭上
大家都還是喜聞樂見的~
還是那位見義勇為的老大爺。
無論旁人怎麼勸也不肯停手,他只相信自己聽到的警鈴聲。
直到銀行職員取消了警報,警察也出示了證件,他才終於相信了。
- 大爺,我們這演習呢。
- 演什麼習呀,警鈴都響了!
《大贏家》這部電影就像一張試紙,檢驗著我們對生活的警惕性。
很多人活得就像電影里的演習人員。
他們把人生當成一次長達數十年的演習,像演戲一樣敷衍地活著。
一次次對警鐘的無視,直到「狼來了」那天才被殺個措手不及。
但人生不是演習,也沒有劇本可言。
你對生活用幾成的認真去看待,生活就會回報給你幾成的真實。
天災人禍固然可怕。
但最可怕的,不是敵人有多強大。
而是當你的人生早已岌岌可危。
但你,卻連害怕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