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活了100天的父親,最終還是回到了老家的農村

2019-12-02     愚伯的自留地

文:忙著的閒人

圖:來自網絡


父親這次來我工作的城市,算是比較長的一次,前後加起來剛好100天,然而,昨天他執意要老家農村,雖再三挽留,但他去意已決,想想我真是痛從心生。


父母老了,不是他們白了幾根頭髮,不是多了幾道皺紋,而是他們望你的眼神中,竟有一絲孩子般的依賴。但現實總是那樣的無奈,那些曾經牽著你的手上路的人,終有一天要離別,走他自己的路。



回到家裡,兒子照例回到電腦前「忙碌」著,我則開始在父親生活了100天的房間裡打掃衛生、整理物品。


坐在父親睡過的床邊,腦海里不時浮現父親在臨別前獨自抹淚的鏡頭,思索父親究竟為何落淚?

二十歲之前,我一直同父母生活在農村,在我的印象里,他集倔強、好強、專制集於一身。在家裡,大事小事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容不得母親及他的幾個兒女做錯一點點事。


最讓我耿耿於懷的是,父親時常無端地責罵勤勞善良的母親,而逆來順受的母親並不反抗,任他歇斯里地之後,再偷偷擦完淚,又精心準備父親的一日三餐。從我懂事起,眼中的父親就像「暴君」,家中「戰火」不斷,母親淚流不止。


那時,我很調皮,為此也沒少挨父親的拳打腳踢。在我一年級那年,由於期末考試時的數學成績太差,才考了71分,為了怕挨打,於是,在回家的路上,我私下改成了91分,但我的小聰明並沒有逃過父親的「火眼金睛」,那次,父親打得特別重,他脫下我的棉褲,用家裡挑烙饃的木坯,連續打了20多下,末了,他丟下一句話:下次再弄虛作假,比這打得還重。事後五六天時走路,依然鑽心的痛。


還有一次,是在小學四年級暑假的時候,由於連續暴雨,附近河裡發大水,鄰村幾個去那裡洗澡的孩子已經淹死了兩個,父親一再警告我,絕不能到河裡游泳,我口頭上連忙應允,但父親到田間幹活之後,在村裡的小朋友們邀約下,我早把父親的話當成了耳邊風。


游泳一時的快意,換來的是父親暴怒之後的拳腳交加,在一旁實在看不下去的母親,就因說了句「你想把孩子打死嗎?」也遭來了父親的一頓痛打。


那晚,母親抱著痛苦不止的我說:「孩子,到長大了就好了!」直到高中三年級,我與父親說話的時間很少,父子之間感情上仿佛存在著某種無形的隔閡。


對父親的怨恨像種子在心底滋生,1992年,我高考落榜,遠在蘇州打工的舅舅給我來信說,如果成績實在不理想,就去那邊跟著他打工吧。我看到信後,欣喜若狂,我終於可以擺脫父親的「魔掌」了。



臨別的那一天,母親在房間裡,默默地為我收拾行李,父親則一聲不吭,只是拿著行囊送我上路。


我們家到小鎮有三里多地的路程,我們是推著自行車去的,說真的,這麼多年,我還是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和父親接觸。灼熱的陽光下,父親滿頭大汗,我覺得腳下曲折的黃土小路是那樣漫長,一路上我們兩人都不說話。


四十多分鐘後,我們到了鎮里的客運站,我像逃避瘟疫似的,迅速地上了汽車,而父親則在下面,在跟車人員的指導下,忙著為我搬運行李,汽車已經開始發動,緩緩行駛。


忽然,父親氣喘吁吁地追了上來,車門開了,父親快速跑到我座位前,把50元錢塞在我的手裡,那錢,滿是汗水的味道,皺皺的,父親乾涸的嘴唇動了幾下,終究沒能沒說出一句話,在司機極不耐煩的催促中,他慌忙下車。看著風塵中佝僂張望的父親,不覺間淚濕眼眶。


打工的日子,父親偶爾也會給我寫信,內容幾乎是千篇一律,讓我好好乾,不要想家,在外要吃飽穿暖等等……


以後的每年,我基本是春節時回去一趟,每次都來去匆匆,走親訪友,但很少和父親坐在一起,說說知心話。


這次,父親終於在我們的一再邀請之下,來到了我生活的城市。

這100天,是我們父子倆共同生活時間最長、感情交流最充分的日子。節假日,我們一起坐在陽台上曬太陽、談天說地。我晚上回到家裡,都要走進他們的臥室,聽父親講過去、現在和將來。


父親的結婚前後的那些年,都是一人獨自在外漂泊、奮鬥,有過風光無限的歲月,當年,他曾一個人獨自到安徽蕭縣的黃口,去販賣綠豆、紅薯乾和玉米面,然後再拉到我們當地,以物易物。在短短的幾年之間,家裡成了當地的「首富」。家裡蓋了五間磚瓦房,還買了電視機、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


但家裡的一場變故,讓父親徹底放下了一切。


1970年的12月,放學回來的哥哥被車撞成多處骨折,無情無義的司機逃之夭夭。後來,雖經多方醫治,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次年的五月,到樹上摘洋槐花的爺爺,從樹上摔下,而母親積勞成疾,做了腫瘤手術。


那些年,家裡人受盡了病痛的折磨,沉重的家庭經濟負擔如一座座大山,壓得父親絲毫喘不過氣來。為了給家裡人治病,他東奔西走湊錢,跑南訪北求醫,嘗盡了人間的辛酸苦辣。


由此,我也明白了父親罵母親時,我總不還口的原因。還有,父親的暴怒和焦灼,也許和他當年背負的壓力有關。



在這100天裡,我徹底讀懂了父親。他決計回家,有很多個理由:城市裡的物件太高,住在高樓上感覺像是在坐牢,怕給子女增加負擔……

正像姐姐所說的,正是因為父親愛我,他才選擇了離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DRIxm4BMH2_cNUgy5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