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夫妻新疆打工記:送別姑父王曙光

2020-04-29     愚伯的自留地

圖文:張克龍


說起外出打工,以前是年輕人的事,可是現在農村裡上了歲數的人也離開家鄉,千里迢迢到處地去打工,或短期採茶葉,或長期上班,留守故土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和妻子將年近六十,這兩年也走出家門,加入到外地打工的行列。由於兩個女兒都在蘇州上班,去年我們第一次出遠門,來到了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蘇州城。

走出大半生的農村生活圈,融入到現代氣息濃郁的城市當中,高樓大廈,燈火闌珊,頓覺眼界大開,感到外面的世界原來如此美好。

去年年底,我們得知在新疆裝飾公司當經理的表弟,他們辦公室食堂需要做飯的人,由於兒子也在那裡上班,我和妻子商量決定今年到萬里之遙的新疆來打工。

我們來新疆打工有兩個原因,一是想在能走得動的歲月里到外面轉轉,再說打工比種地要強些,也能看看與家鄉不一樣的風景,二來也是想走個親戚,因為妻子的姑母家在這裡,他們年近九十,多年不見,路途遙遠,只有視頻通話時能見見面,再說十年前女兒在新疆財經上大學時,姑父一家都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我們很想來看望他們。俗話說路途再遠隔不斷的是血脈親情。


由於今年疫情嚴重,我們三月中旬跟著表弟的自駕車從豐縣老家出發,走京疆高速,經蘇魯,入河北,越內蒙,過茫茫戈壁灘、穿過幾百公里無人區,經過兩天兩夜的旅途終於到達了新疆烏魯木齊市公司所在地。

人們總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一點不假。新疆之大,大在壯闊;新疆之美,美在大氣磅礴,巍巍壯觀,令人震撼。

一路風景雖沒有江南水鄉的秀美和乖巧與小橋流水,但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星星點點的野馬、野牛、野駱駝,那也是天底下靈動的風景,還有那黑黝黝的起伏山巒,一眼望不到邊的不毛之地,波浪般的戈壁灘,見到木中之王黃楊樹,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新疆的天空碧藍如洗,綿綿天山白雪皚皚,終年不化。

這不都是上學時在課本上學到的《天山行》上所描寫的風景嗎?


我們到了公司,安頓下來,表弟早就安排好了宿舍,床上用品一應俱全,一點也不用再費心操辦,由於公司中大多是家鄉人,所以說有種不是家鄉勝似家鄉的感覺。

出門在外,老鄉就是親人,那是因為我們同飲一地水,同講家鄉音,親切而溫暖,這就是萬里之外的老鄉情。

來到公司第三天,表弟說,我安排了孟凱帶你們去姑母家去走親戚,同時還送給了一箱家鄉特產。

姑母一家居住在新疆師範大學家屬院,離公司不遠,女婿孟凱開車,大約二十多分鐘我們就見到了久別的親人。

姑母家表姐沁芳知道我們要來,就通知了遠在昌吉的表姐夫,還在在機場工作的表弟一家,銀行退休的表妹一家,大家聚在一起,聊家常,敘親情,其樂融融。

年近六旬夫妻新疆打工記:送別姑父王曙光

姑父王曙光,老家歡口鎮王莊人,因為與我的父親是同班同學,早就聽父親說過,他說王曙光原名王成明,大學教授,他弟王成立廣州白雲機場總工,歡口鎮志中榜上有名。我與妻結婚後常與姑父電話聯繫,由於萬里之遙而未曾謀面。


三年前父親去世時,姑父發唁電祭之,書寫「學兄張世英千古」挽幅,所以我印象深刻,十分感念。

如今與妻同來烏市打工,聆聽姑父教誨得以實現,可見面後姑父口不能語,骨瘦如柴,看著實令人心痛。


早知姑父善詩賦詞,寫詩無數,有結集出書之願望,我雖不才,願在空餘之時為姑父整理,發表於網絡,由於姑父兩手顫抖,一字百折,難以辨認,每天只能整理幾首,發表前三十首時表姐沁芳為其朗讀,姑父很高興,心感欣慰。


我本打算整理百首後結集出版,名曰「駝馬奔騰集」,讓姑父看到新書,了卻一生心愿。可天不遂願,姑父於四月二十六日十三時三十分在家無疾而終,享年八十七歲。


姑父一生坎坷,歷經磨難,身雖瘦弱但毅力堅強,才華橫溢而馳騁教壇,育桃李萬千。撰學術論文數篇而留芳後世。


姑父王曙光,生於一九三四年三月,幼聰慧,苦勤奮,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部隊工作,特殊年代轉業新疆于田工作,後調入新疆師範大學,副教授,曾主編《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多期,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姑父善寫詩詞,他把一生所寫的詩詞小令都抄寫在一個日記本上,視為珍寶,從不離身,第二次我們去看望他時,給他帶去了家鄉的槐花和榆錢,姑父很高興,似乎又嘗到家鄉的味道。

我說,姑父,我把您的詩詞整理出來發表網絡,您看好嗎?他雖吐字不清,邊點頭邊答應好。



在我整理前三十首時,姑父還健在,還能在手機上讀到自己多年前的詩作,甚感欣慰。我還準備把新韻百首整理完畢,編印成書,可萬萬沒有想到,四月二十六日,姑父卻無疾而終,一生中雖出版論文數冊,但詩集終未見到成書卻永遠離開了我們,詩作變成了遺作。


姑父自己還寫了序言,他寫道,近聞謠諺云:提拔了溜須拍馬的,重用了指驢為馬的,冷落了單槍匹馬的,坑苦了當牛做馬的。予以為大謬不然,有道是,無馬不君子,是馬三分龍。故曰:應以龍馬精神為是。

因撰《駝馬奔騰》新韻百首,以敬天人。

豐邑三槐堂 王曙光於新疆烏市洞天齋


姑父,生如春花之靜美,逝如秋葉之燦爛。如今子孫滿堂,子孝孫賢,天悲雲淒,祭而哀之。對我來說不料此次初見便成了最後的告別。


姑父雖去,精神永存。他把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到新疆教育事業,最後安葬在風景優美的九龍生態園,他的"駝馬奔騰」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行。


贊曰:

王氏三槐堂

教壇耀曙光

駝馬奔騰去

精神永流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yC2x3EBiuFnsJQV3e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