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中,佛教文化占了很大比重。為禮佛而修建的寺廟,便成了值得保護的文化遺產。
安徽,便是一個寺廟遍布的省份。
無奈的是,安徽的寺廟名氣不大。因此,常常被人忽略。
今天,小徽就要簡單介紹安徽的一座千年古廟,該寺廟曾有百里巢湖第一寺的美稱。如今,卻不幸被人們遺忘。
它,便是相隱寺。
可別小看這座默默無聞的城市,實際上,相隱寺歷史悠久,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底蘊。
位於安徽省巢湖縣之濱的西黃山腹地,曾經是一座高僧輩出的古剎,原名「白衣庵」,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
從白衣庵到如今的相隱寺,這座古寺可謂是幾經滄桑。
據說,明朝末年,一位臣子吳相(祖籍合肥人)目睹朝廷沒落衰亡。於是,回到故鄉憤世出家,隱居在白衣庵。
後來清延請其出山,幫助治理朝政,被他拒絕說:「吾出家之志堅,指南即不向北矣!」
因此,白衣庵更名為指南庵。
相傳,吳相(萬如法師)在寺廟設書院執教,學生有四十八人,此後大師創叢林,興道場,香火日盛。
到了清咸豐三年,相隱寺毀於戰火。
光緒十五年,由齊齊、浩參而於金陵寶華山隆昌律寺任住持的浩凈老和尚及行寬和尚共同修復。
1949年後,古寺被徹底拆除。
1991年,妙安法師重修指南庵,將古寺更名為相隱寺。
寺廟依山而建,三面環山,林密清幽,面臨巢湖,背依西黃山,登後山極目可見湖平如鏡。
巢湖春秋古邑,人傑地靈,其中人文興盛代不乏人,名將張治中就出生於此。
寺廟知名度雖然不高,卻是一座值得研究的古剎。
對安徽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