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不少優秀的女子脫穎而出,成了頗有影響力的人物,例如:林徽因,冰心,張愛玲等。
今天,小徽要和大家介紹一位傳奇的女子,她來自浙江海寧,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家和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蔣英。
提到蔣英,可能有人不太熟悉,但你一定聽說過「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她,就是錢學森的夫人。
如果說,錢學森出身於名門。那麼,夫人蔣英則是民國家世最顯赫的女子。
其父親是民國最負盛名的軍事戰略家、國民黨上將,被譽為「一代兵聖」的蔣百里。
正是他,發表了著作《國防論》闡述了對日作戰的基本思想,以空間換時間,利用地域縱深來進行持久抗戰。意思是:中國是有辦法的!無論勝也好,敗也罷,就是不能同日本人講和!
蔣英的表弟,是一代武俠小說的宗師金庸老先生,表哥是詩人徐志摩。
1919年,蔣英出生於這樣一個顯赫的家庭中,是上將蔣百里的第三個女兒。早年,蔣百里在杭州求學時,遇到了錢學森之父錢均夫。
兩人結為好友,後又同赴日本留學,感情深厚,可謂是莫逆之交。
兩位好友各自成婚後,蔣家生了「五朵金花」,錢家卻只有錢學森一個獨子。一次,蔣百裡帶著女兒蔣英去錢家做客,小蔣英活潑可愛,立刻引起了錢夫人的關注。
在錢家的懇求之下,蔣百里將女兒蔣英過繼給了錢家。因此,蔣英成了錢家的乾女兒,還有了一個名字錢學英。
在錢家的日子,蔣英過得很和諧。儘管和錢學森相差八歲,但蔣英可愛水靈,還會唱歌,讓錢學森十分喜愛。
一次家庭聚會時,錢學森與蔣英還合唱了《燕雙飛》,獲得一致好評。當然,此時兩個孩子沒想到,兒時的一曲《燕雙飛》,竟然成為他們日後結為伉儷的預言,成了他們偕行萬里的真實寫照。
晚年蔣英回憶起兒時經歷時,常說:
過了一段時間,我爸爸媽媽醒悟過來了,更加捨不得我,跟錢家說想把老三要回來。再說,我自己在他們家也覺得悶,我們家多熱鬧哇!
學森媽媽答應放我回去,但得做個『交易』:你們這個老三,長大了,是我乾女兒,將來得給我當兒媳婦。
蔣英回到蔣家後,依舊喊錢學森父母乾爹乾媽,喊錢學森乾哥,直到二人分別到國外求學,才斷了來往。
因為童年這段有趣的故事,兩人成婚後,錢學森還經常開玩笑說:「蔣英是我家的童養媳。」
1936年,17歲的蔣英隨父游歐洲,1937年進入德國柏林音樂大學研習。而畢業於上海交大的錢學森考到庚子獎學金赴美留學。
一人去了美國,一人到了德國,兩人斷了聯繫。
在出國留學前,蔣英還來送他,看著好久不見的妹妹,錢學森突然紅著臉說說:「你笑起來真好笑,你能為我一直保持下來嗎?」
蔣英笑道:「為什麼呢?」錢學森本正經地回答:「因為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比你的笑容更迷人!」
蔣英聽後,十分羞澀,但心裡卻特別開心,還特意為他彈奏了莫扎特的D大調奏鳴曲,送了他一本《唐詩》。
來自愛人的禮物,讓錢學森格外珍惜,將它放在藤條提箱裡,帶到了美國。
這一別,就是12年。
12年間,錢學森醉心學術,和導師馮•卡門共同開創了舉世矚目的「卡門——錢學森公式」,名聲逐漸傳遍了國內外。
蔣英研習音樂,在國外深造了一段時間。回國後,憑著她過人的才華,在上海蘭心大劇院舉辦的個人演唱會,在國內一舉成名。
1947年,錢學森回國探親,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蔣英。不僅拖母親去蔣家探口風問蔣英有沒有男朋友,還三天兩頭打著看望伯母的旗號去蔣家串門。
次數多了蔣英也懂了,後來,錢學森忍不住了,走到蔣英面前懇切地說:「我們一別十二年,太殘酷了。這次我回來,就是想帶你一塊兒到美國去,你答應嗎?」
蔣英問:「為什麼要跟你去美國?咱們還是再相互了解一下,先通通信吧!」
但錢學森卻反覆老那一句話:「 不行,現在就走。」
最後,蔣英「投降」了。那時,她心裡十分佩服這位哥哥,36歲就是正教授了,認定有學問的人就是好人。
1947年,在七夕節這一天,錢學森向蔣英求婚。
從此,兩人相濡以沫走過了62年的人生歷程,他們的愛情故事也被譽為科學與藝術聯姻的典範。
很快,錢學森回美國深造,帶著蔣英一起去了美國。
蔣英的到來讓「書呆子」錢學森枯燥的生活變得快樂和溫馨。錢的導師馮•卡門教授常說:「錢現在變了一個人,英真是個可愛的姑娘,錢完全被她迷住了。」
對於蔣英,錢學森也關愛備至,在美國講學或出差時,總是不忘給妻子買各種禮品,特別是各式各樣音樂唱片。
兩人都鍾愛音樂,家中藏有各種豪華版經典的鋼琴獨奏曲、協奏曲。
1949年,新中國成立,蔣英與錢學森的小女兒隨之出生。了解祖國發展的窘迫,錢學森立刻決定回國效力。
不料,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卻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
為了留住錢學森,美國人軟硬兼施。先是將他原本的10萬美金年薪翻了一倍,並許諾給他更多的福利待遇和研究環境,然而錢學森不為所動。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很快,錢學森在美國受到麥卡錫主義迫害,被囚禁了15天,體重驟降15公斤。
當時,錢學森和家人準備登船回國時,直接被美國官員攔下,找了個藉口把他一家人關進了監獄。
此後,美國人對錢學森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軟禁,時刻監視他的住所,監聽著他的電話。
5年里,幸好有著蔣英的陪伴,兩人用音樂與枯燥的生活搏鬥,錢學森吹一支竹笛,蔣英就彈一把吉他,兩人共同演奏著17世紀的古典室內音樂,來排除寂寞與煩悶。
夫妻二人患難與共,過著屈辱的生活。但蔣英卻時常鼓勵錢學森說:「你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將永遠伴隨在你的身邊!」
為了躲避美國特務的監視與搗亂,這5年里他們搬了5次家,日子過得很灰暗,但在這灰暗中,依然有愛與音樂相伴,錢學森含冤忍怒,還是安下心來完成了兩部著作。
1955年,在中國政府的幫助和斡旋下,錢學森終於踏上了歸國的旅程。回國後,作為中國飛彈研製的技術領導人,近30年里,錢學森肩負了巨大的壓力,那時,他經常神秘失蹤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一去幾個月,杳無音信。
作為妻子蔣英不但負責家中大小事務,還要忍受著丈夫死活不明的痛苦折磨。
有一次,她再也忍受不住了,急沖沖地找到國防部「索夫」:「錢學森到哪兒去了?他還要不要這個家?」1991年,錢學森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的榮譽稱號,在頒獎儀式接近尾聲時,他忽然話題一轉,談到了蔣英:
我們結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在1950年到1955年美國政府對我迫害期間,她管家,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蔣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與我的專業相差很遠,但,正是由於她為我介紹了音樂藝術,使我豐富了對世界的深刻認識,學會了廣闊的思維方法……
一席話,見證了他對妻子的一往情深。
錢學森的成就,並沒有掩蓋蔣英自身的光芒。這位28歲就舉辦獨唱音樂會的音樂家,並不是只站在偉大人物身後的女人,她有著自己的事業追求,並將一生奉獻給了藝術。
上世紀50年代回國之後,蔣英就是中國聲樂教育事業上的一面旗幟,是「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權威」。
她在中央音樂學院教學長達45年,培育了26位聲名顯赫的歌唱家,例如:傅海靜、祝愛蘭、多吉次仁、楊光等。
這是一個十分顯赫的家庭。但錢學森和妻子蔣英卻保持著簡約樸素、不事張揚的人生態度。
多年來,他們的房子又老又暗,除了四周的書和一架當年從國外帶來的、相伴多年的名貴鋼琴,幾乎沒什麼值錢之物了。
在家中,還有一個「四不」原則: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採訪。
2012年2月5日,蔣英在北京病逝,享年92歲。夫妻倆62年的風雨兼程,成就了國人心中「一生一世一雙人」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