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生「悉」在此程——2019羅氏移植論壇精粹報道(主會場篇)

2019-11-06     壹生

11月2日,2019羅氏移植論壇在蘇州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器官移植醫師分會會長鄭樹森院士,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石炳毅教授和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薛武軍教授擔任大會主席,全國近600名移植界醫生、護士、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協調員齊聚姑蘇,就器官移植、器官捐獻、移植免疫等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共謀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現梳理主會場精粹內容見下,以饗讀者。

主席致辭

鄭樹森院士

鄭樹森院士在致辭中指出,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得到蓬勃發展。當下,我國器官移植水平發展正以不斷提高器官捐獻質量、改善移植後受者的長期生存率和生存質量為重心。欣喜看到本次會議聚集了國內移植領域多學科同道,相信充實、全面的會議內容能夠為與會學者提供開闊眼界的良好機會,並進一步推廣中國器官移植領域的進步與發展。

石炳毅教授

石炳毅教授表示,「無限生『悉』在此程」的主題既蘊含著醫生陪伴患者、羅氏陪伴醫生走過移植再生一程又一程的深刻含義,也傳遞了對於移植後受者無限生息、長期生存的美好期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相信通過這一學術平台,定將規範和提高我國臨床醫生器官移植診療水平,促進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

薛武軍教授

薛武軍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器官移植是現代醫學發展中最引人矚目的成果之一,在21世紀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和更廣泛的應用。當前,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的車輪還在滾滾向前,變革路上仍面臨諸多困難與阻力,有道是「無限風光在險峰」,相信在全社會和醫師同行的積極努力下,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會越來越好!

經典基石,高瞻遠矚

篇章1: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DCD)腎移植熱點聚焦

石炳毅教授

石炳毅教授從擴大標準供體(ECD)、供體源性感染(DDI)和免疫抑制方案優化三方面展開,圍繞DCD腎移植近期熱點展開詳細闡述,精彩學術盛宴就此開啟。近年來,各國都在探索減少供體棄用的策略,ECD也逐漸演變為更精準的KDPI評分系統。石炳毅教授特彆強調,通過合理優化ECD腎臟的分配規則可增加ECD/DCD移植率,同時機械灌注、雙腎移植和免疫抑制優化等措施有助於改善ECD腎移植結局,最大化臨床獲益。

DDI防控策略包括潛在捐獻者感染狀態的快速評估篩查、在ICU停留期間感染的防控及接受感染高風險供者器官移植後受者的防控措施。目前,中國尚未形成成熟的供體來源感染評估體系,亟需高度重視。

腎移植受者的免疫耐受狀態和移植腎長期存活是移植領域長期追求的目標,免疫抑制方案如何優化成為臨床醫生關注的焦點。目前抗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ATG)+他克莫司(TAC)+嗎替麥考酚酯(MMF)+激素是腎移植中最常用的免疫抑制(IS)方案;國內一項大樣本真實世界研究通過分析初始採用MMF為基礎的IS方案的腎移植受者臨床結局發現,心臟死亡捐獻組和腦-心雙死亡器官捐獻的移植物/受者存活率相當。該項研究也是迄今中國移植領域的首項大型真實世界研究,入選2019年歐洲器官移植大會(ESOT)壁報展示,受到國際同行廣泛關注和認可。石教授總結道,臨床應根據供腎情況及受者年齡、個體狀況和免疫狀態,提倡腎移植術後個體化選擇IS方案,以期發揮最佳臨床效果,未來仍待進一步開展大規模的前瞻性、對照研究。

篇章2:從CLTR看中國肝移植受者生存現狀及未來

徐驍教授

自2005年發展至今,中國肝移植註冊中心(CLTR)項目已成為全球三大肝移植資料庫之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肝癌肝移植資料庫。國家肝臟移植質控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徐驍教授介紹了CLTR的2019年度工作,全面分析了我國肝移植髮展態勢。據統計,全國肝移植的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移植預後整體呈良好發展趨勢,受者術後一年和三年的總體生存率分別為84.32%和74.74%。

質控工作是持續推動肝移植質量提升的關鍵。國家肝臟移植質控中心自2016年7月成立以來,依託已有資料庫基礎,持續優化平台,修訂、發布質控標準指南並組織實施,以指導臨床實踐。徐驍教授強調,CLTR將嚴格遵循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政策和要求,為各移植中心做好服務工作,未來還將進一步精細化管理和科學分析肝移植大數據,與全國專家共同努力、推動我國肝臟移植臨床質量、服務和療效的提升。

篇章3:省級OPO建設歷史使命及經典「擁擠實驗」解讀

陳忠華教授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分配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陳忠華教授從經典擁擠試驗娓娓道來,風趣又不失深刻地闡述了省級OPO建設的必要性。現有OPO發展往往由於過於「擁擠」,而引發區域內和跨區域惡性競爭。在此背景下,逐漸建立全省統一OPO成為改善擁擠現狀的當務之急。山西省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服務中心是率先在全國成立的省級OPO,成立近一年來效果顯著。陳忠華教授總結道,我們不能在如此嚴肅的生命相關問題上犯下經典的「擁擠」錯誤,加強現有OPO質控及監管,推進省級OPO建設,是歷史賦予的使命與重任!

篇章4:中國器官獲取與移植費用成本核算與規範管理

葉啟發教授

人體器官獲取與移植費用的規範管理對於完善獲取與分配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是移植領域同道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中國醫院協會器官獲取與分配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葉啟發教授表示,器官獲取成本核算是陽光工程,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勢在必行。國家衛生健康委對此高度重視,委託中國醫院協會器官獲取與分配工作委員會進一步核算成本及制訂管理規範,《人體器官獲取與移植成本核算和經費管理試行辦法(草案)》正於近期廣泛徵求各移植單位專家意見,期待其儘快出爐指導臨床實踐。

百家「驍」談,博採眾長

精準醫療時代如何提高移植受者長期存活

器官移植雖然得到飛速發展,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研究解決。排斥反應、術後併發症是影響長期存活的重要原因,優化免疫抑制方案、優化全程管理是改善現狀的重要途徑,包括如何維持合理的免疫負荷強度、實現精準治療等等。

在上海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朱同玉教授的主持下,石炳毅教授、徐驍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陳知水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祥慧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於立新教授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臧運金教授圍繞精準醫療時代如何改善移植受者長期存活的話題,結合自身實踐經驗,進行了緊張熱烈的交流和討論。專家們強調了優化全程管理對於器官移植術後長期生存改善的重要性,並指出對於MMF等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應根據患者個體化免疫狀態實施精準監測和治療方案劑量的及時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原研MMF(商品名:驍悉)藥物濃度穩定、有限採樣法(LSS)監測濃度方便可行,可實現個體化治療,顯著減少急性排斥反應發生率;並可降低鈣調磷酸酶抑制劑(CNI)用量,繼而減少後者可能的腎損傷作用;此外,足量MMF為基礎的免疫抑制方案還有助於減少CNI和激素對移植腎和代謝綜合徵的不良影響。

現場花絮

編輯整理 | 中國醫學論壇報社 晨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WciRG4BMH2_cNUgWh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