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和美元的第一次交鋒,美元大獲全勝,英國準備報復行動

2021-05-25   大國爭霸

原標題:英鎊和美元的第一次交鋒,美元大獲全勝,英國準備報復行動

美元現在是占主導的國際化貨幣,這幾十年里美國一旦出現問題,就通過大量印美元來轉嫁自身的矛盾,讓全世界人們給它買單,比如特朗普執政時期,疫情爆發後數千萬人失業吃不飽飯,於是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放水了幾萬億美元救濟美國民眾,今年拜登上台也放水了1.9萬億美元,從而推高了全球物價水平,如今的美國民眾根本不想去勞動或工作,只等著美國政府印鈔發錢給他們,然後轉身就拿來購買生活必需品,這對全世界辛苦勞動換取美元的國家極不公平,但美國依然毫無顧忌地濫發美元,全世界也不得不接受,根本原因就是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還沒有誰能動搖,而美元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其實經歷了許多明爭暗鬥,特別是美元和英鎊的兩次較量中,差一點讓美國崩盤,今天我們在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其實可以從中汲取許多教訓,避免我們重蹈英鎊或美元當年的覆轍。網上關於美元和英鎊鬥爭的文章很多,但我希望這篇文章能更深入一點。

一戰前一年,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大英帝國的GDP是795億,美國517億,俄羅斯帝國232億、法國144億、德國237億,這是按照1990年的國際元為單位倒推出來的數據。當時英鎊是當之無愧的國際主導貨幣,雖然當時是金本位為主,但是一戰前各國都儲備了許多英鎊,比如當時一英鎊可以兌換7.32克純金,而一美元只能兌換1.5克純金,其它國家的貨幣只能兌換不足一克的純金或純銀,所以戰前許多國家都囤積英鎊,不過一戰爆發後,各國又開始拿黃金交易,貿易變得更加麻煩了起來。但是在一戰前,英國和英鎊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老大。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世界各國開始進入戰後經濟建設,歐洲大部分國家要麼打成了殘垣斷壁,要麼把過去積累的財富打光了。英國、法國、德國等都在劫難逃,而美國則因為優越的地理條件躲過了一劫,通過出售武器還大賺了一筆,美國的經濟獲得了空前發展,反超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一戰後美國工業生產占據了全球47%的比重,英國只剩下10%左右。

戰爭對英國工業打擊太大了,特別是民生相關的工業幾乎沒有發展反而倒退,而且因為戰爭的巨大消耗,英國數百年積累的財富差不多打光了,還借了8.5億美元的外債。大家不要小看當時的8.5億美元,我們按照1913年美元兌黃金的比例計算,8.5億美元能買到1275噸純金,1950年以前美元兌黃金貶值幅度不大,也就意味著8.5億美元能買到約1000噸黃金。英國欠債太多了,本國政府黃金儲備也所剩無幾了,德國和法國等情況也非常相似,相反美國則擁有全球黃金儲備的近60%。沒有了黃金、沒有了經濟繁榮,更沒了龐大的軍事力量,所以英國自然而然就失去了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鎊的地位自然大幅衰落,全世界也沒幾個國家願意把英鎊當儲備貨幣了,英國不甘心就這樣衰落,還幻想著英鎊能繼續成為全球主導的國際貨幣,但它卻不知道,美國已經展開了行動,要把英鎊扛把子的地位給打倒。

當時歐洲各國沒錢發展經濟,於是紛紛想要找美國借錢,美國見機會來了,就以各國把美元當作本國貨幣儲備金而不是黃金為要求,答應向各國借錢,而且拍著胸脯保證美元和黃金的匯率固定,而且可以自由兌換,美國這樣保證下歐洲各國就相信了,當時法國、德國等根本沒有話語權,反正不是英鎊就是美元,跟他們沒多少關係,相反能打擊英鎊也是一件好事,此時英鎊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依然占據很大份額,英國當時國內經濟要發展急缺資金,英國認為美元不可能這麼快崛起,所以就答應了。

於是美元第一次成為英法德等西方國家的第一儲備貨幣,這裡還特別說明一下,戰後國際貿易主要還是黃金交易,所以交易非常複雜,而用美元或者英鎊就特別簡單,所以美元的國際化隨著戰後經濟恢復,商品的自由流通而快速成為了全球結算的主要貨幣。既然歐洲幾大老牌強國都用美元了,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用美元,到1920年年底,美元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貨幣,占據了全球40%以上的比例。英國慌了,知道這樣下去英鎊肯定會徹底沒地位了,所以希望恢復金本位制度,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從美國手裡搶過全球貨幣主導權。在英國高層眼裡,英國過去兩百年的榮光全靠黃金,所以必須推廣金本位,而且英國曾經依靠金本位讓英鎊橫掃世界,曾經英鎊收割各國財富就像今天美元收割各國財富一樣容易。關於國際主導貨幣能收割世界財富的文章或理論,大家網上自己找吧,太多了。

當時英國國內分為兩派,一派是凱恩斯為代表的人認為,英國已經沒有多少黃金了,而且經濟也趕不上美國,推動金本位不利於出口,只會給英國帶來更多麻煩,而諾曼為代表的人則認為:雖然會加大失業但是會給英國帶來榮譽和權威,只要英國權威恢復了,就能像戰前一樣收割各國財富了。不過高層並未下定決心,1924年12月,諾曼跑去美國「求救」,希望獲得支持讓自己的理論得以在英國推廣。

諾曼到美國後,美國高興不已,當時美國正在推動美元全球化,巴不得英國這樣搞,於是不斷遊說諾曼讓英國推動英鎊金本位,為何美國這麼好心幫助英國呢?原來美國早就計算好了,只要英國推出金本位,那麼它的出口必然受到打擊,這就有利於美元區的商品搶占市場,更有利美元擴大優勢了,說簡單一點就是,表面看金本位對英國有利,前提是英國能熬過短痛等經濟恢復起來,實際對美國更有利。諾曼得到美國支持後,立馬說服了搖擺的財政大臣邱吉爾,英國開始推廣金本位,此時英國的黃金儲備還有7.03億美元。比法國都少了3億多美元,更別說和美國比拼了,所以英國想用金本位重新崛起註定不現實了,為何這麼說呢?英國當時拚命恢復金本位的目的,就是想把戰後英鎊兌黃金的比例提高到戰前水平,說通俗一點就是英國希望大幅英鎊升值,這樣英鎊就成為了全球最值錢的貨幣,帶來的好處有兩個,那就是英鎊如果全球投資很容易收割當地財富,而且還能提高英鎊的國際地位,但是戰後英國的黃金儲備太少了,而且經濟遠落後於美國等,所以這就是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說通俗一點,這就像幾個國家打價格戰,英國說我要提高商品價格,而美國卻是降低商品價格,表面看提高價格能帶來更多利潤,但是價格高了買的人自然少了,所以英國的商品怎麼可能在國際上有競爭力?所以英鎊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反而越來越低了。

在英國恢復金本位的第二年,英國煤炭、鋼鐵、紡織等出口銳減,企業賺不到錢紛紛停工,數百萬人失業引發了嚴重的社會矛盾。而美國則相反,因為英鎊變相升值了,美國商品在全世界更有競爭力,美元也跟著受益被更多國家儲備。美國經濟在這一時期連續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長,英國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很快英國的黃金儲備就開始流向美國,英國堅持到1931年9月,被迫停止實施金本位,宣布英鎊脫離黃金。自此美元和英鎊的第一次交鋒,以美元勝利結束。第一階段的鬥爭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當本國黃金儲備不夠多時,當本國經濟占據世界經濟比重沒有絕對優勢時,當本國商品在國際上沒有很強的競爭力時,千萬不要貿然啟動金本位來推廣自己的貨幣,雖然這一方法快速有效,但是會留下許多隱患,一旦對手抓住機會就容易被得不償失,當前我國在推廣人民幣國際化,背後需要一樣東西來支撐,美元靠石油,我們就別指望石油了,但是我們可以學習美元前期擴張的手段,依靠龐大的商品提供能力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支撐,也就是我們能向全世界提供性價比更高更全面的商品,讓別國拿到人民幣後,不用擔心買不到需要的商品,所以當前我們需要在高端製造業領域發力,現在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份額很低,雖然許多國家想把人民幣當作儲備貨幣,但是買不到高端先進的商品啊,比如大飛機、發動機、光刻機、晶片等,所以人家就沒有足夠的理由要我們的貨幣了。對於人民幣國際化而言,它將隨著我國製造業的崛起而變得更受歡迎,所以這一過程急不得,否則根基不穩要跌跟頭。

就在美國人沾沾自喜時美元成為國際第一貨幣時,英國展開了報復行動,當第二回合交鋒時,美元被英鎊狠狠教訓了一把,差點讓美國崩盤。關於第二回合的交鋒,咱們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