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為何要大力推廣碳關稅?經濟搞不贏,就想對我們發起降維打擊

2021-05-27   大國爭霸

原標題:歐盟為何要大力推廣碳關稅?經濟搞不贏,就想對我們發起降維打擊

歐盟為何要竭力推廣碳關稅?我國為何要大力節能減排,除了環保以外,背後還是一場國際供應鏈的「爭奪戰」,事關各國未來的工業化,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經濟戰」,發起者正是歐盟,他們試圖對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發起降維打擊,確保他們的優勢地位。今天我們就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歐盟碳關稅背後的終極目標,以及對我們的影響。

碳關稅簡單說它是一種新的關稅,只是打著環保的旗號,人們給它取了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二氧化碳排放關稅,本質就是歐盟想繞開WTO關稅規定,想針對發展中國家的鋼鐵業和高耗能產業等徵收新的進口關稅,增加這些國家的商品成本降低其競爭力,然後讓製造業重新回流歐盟或引導到歐盟需要去的地方,確保歐盟在製造業領域的優勢地位。所以碳關稅的本質就是歐盟發起的一場新貿易保護主義。

我們先來看看碳關稅推出的背景,2000年時,中國對歐盟出口總額381.9億美元,進口308.5億美元,中方貿易順差73.5億美元。歐盟希望能從中國撈到更多好處,而不是貿易逆差,所以希望中國讓渡更多利益,要求中國修改更多的條款,目的就是讓歐盟進入中國市場後能賺更多的錢,能控制更多的企業,我國一直不妥協,所以歐盟一直不同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當時美國大力宣傳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各國的好處,特別是對美國的好處,當時美國多個部門公開誇讚中國帶給世貿組織的重大意義,柯林頓總統更是把中美貿易協定的意義提高到了非凡的高度,當時美國全面幫助中國進入WTO,而且做起了免費宣傳,更是慫恿歐盟退一步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今天看來,美國當初的舉動是多麼不可思議。為何美國當時這麼希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呢?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認為,中美關係將關係美國的未來,如果美國作出了錯誤選擇,美國人將可能後悔幾十年,為何當時中國對美國這麼重要呢?因為中國開始承接全球的產業轉移,美國大量資本家到中國開始投資辦廠,美國也能用美元買到更低廉的商品,對美國來說的確是一件好事,最重要的是,當時中國12億人口的市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美國認為中國加入後會讓美國賺更多的錢,所以美國才這麼熱心。當時法國《世界報》發表文章評論,中國的經濟地位獲得了美國承認。最終,歐盟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成為最後一個同我們簽訂同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協議的重要貿易夥伴。

2001年11月10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次日時任法國總統雅克·席哈克就發聲,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表示高興,稱對法國是一個好消息。從1997年一直到2007年,中法關係實際處於蜜月期。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些年中法經濟合作密切,法國跟中國的貿易活動中,能賺到許多利潤,所以關係友好不意外,法國也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從2002年開始,中歐貿易額大幅上升,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也大幅上升,從2002年2007年,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從482.1億美元上升到了2451.9億美元,5年時間增長了近2000億美元,而對歐盟的貿易順差也從2002年的96.7億美元,增長到了2007年的1342.3億美元,5年時間貿易順差增加了1200多億美元。其中最關鍵的是,法國和中國的貿易這麼多年下來,基本處於貿易逆差狀態,而德國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卻在拉大,我們知道,法國和德國一直爭做歐盟的老大,所以這種貿易狀態讓法國不滿,為何法國會不滿呢?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英法等西方國家就開始出現產業空心化,而德國等部分國家卻沒有出現,比如以最重要的製造業為例,1997年英法兩國的製造業只占本國GDP的15%左右了,而德國超過20%,而且英法去工業化還在不斷繼續,當然這個去工業化不是他們自己主動,而是由於國內各種問題被動去工業化,法國生產出來的商品競爭力越來越弱,而中國、德國、美國等國的商品競爭力越來越強,法國認為,這些國家通過「不正當競爭」搶走了本該屬於法國的生意。沒錯,法國不僅對中國不滿,而且對美國也不滿,至於德國,為了歐盟團結他們不敢開腔評論而已。

法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民眾享受的福利太高了,而本國由於高稅收等政策不利於製造業發展,所以法國必須得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優勢,打擊這些製造業為主的國家,於是在2007年推出了碳關稅這個概念,大家知道,想要打擊另一個國家的商品保護本國生產的商品,增加關稅是立竿見影的辦法,但是增加關稅別國會報復,而且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國,這違反了世貿組織的相關法律,而法國想出這個碳關稅,就是為了避開世貿組織的關稅協定,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讓其它國家沒辦法報復法國。法國是一個喜歡搞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每一次自己競爭不贏別國時,法國就會推出貿易保護主義,比如幾百年前,印度的棉花很有優勢,衝擊了法國的紡織業,於是法國就搞起了貿易保護主義,禁止出現在法國及其勢力範圍內,我此前講過瑞士的崛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法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結果便宜了瑞士讓其崛起,喜歡的朋友可以翻看我我的主頁查找相關內容。

說到這裡,可能許多人還是不明白,這個碳關稅為何對法國等歐盟國家有利,對我們有危害。我們就以法國為例來說明:法國製造業比例下降太快了,國際競爭力不行了,現在想要重新發展製造業,但是自己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了,根本競爭不贏發展中國家,但是法國有更先進的設備,在生產這些商品的過程中排放的污染氣體更少,而且生產過程中用的電基本都是水電和核電為主,排放的污染氣體也少,所以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法國生產同樣一件商品,排放的二氧化碳就遠遠低於許多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的設備相對落後,電也是煤電為主,那麼排放的污染氣體肯定相對較多。所以法國就抓住了這個優劣勢,來推廣新的關稅,也就是前面說的碳關稅。這樣法國就有理由,對污染氣體排放更高國家的商品增收更高的關稅了,而這些國家卻沒辦法反擊,這就會讓這些國家的商品價格大幅上升,進而保護法國想要保護的行業。法國推出這個碳關稅,其實就是在世貿組織外重新制定一個組織,制定一套新的關稅模式,而這個模式對已開發國家就特別有利,而對發展中國家就特別不友好,當初美國石油產業發達,而且美國鋼材等高能耗產業也多,所以這也是為何2007年時,法國公開表示,美國也應該被增收碳關稅。法國的野心很大,想要把中國和美國當作墊腳石,這就註定了碳關稅的推進一直很艱難。

不過中美都知道,這個機率的確很有殺傷力和蠱惑力,畢竟環保也是為了子孫後代,這是一個道德制高點,所以中美兩國紛紛暗中改革,美國有技術有資金這一點做起來很快,在2009年時,美國也開始宣傳碳關稅了。而我國當時碳排放當時還處於上升狀態,對於法國的陰謀,我們當然不會答應,所以我們在這一年公開反對碳關稅,認為需要逐步推進。

此後我國加快推出節能減排方案,比如2011年我國環保部就提出:年度減排目標未完成將被問責。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十二五」計劃中,我國對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減少了18%,超額完成了任務目標。去年和今年,我國公布和實施了更多更嚴格的節能減排措施,目的就一個,儘快讓中國成為碳關稅的主導者,而不是被動挨打的對象。我們不能小瞧這個碳關稅的威力,根據國外研究表明,當碳成本每噸為40美元時,高能耗產業的產值會下降2.5%,而歐洲現在的碳價已經突破了50歐元,如果放到我們國家,因為設備落後等因素,我們的碳價格可能高出歐盟一大截,如果真要對我們實施下來,那對我們的製造業打擊將會有很大影響。

世貿組織曾是西方國家制定的貿易標準,目的是希望已開發國家能長期保持優勢,在中國未加入之前,他們的確長期保持優勢,讓發展中國家翻不了身。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逐步建立起了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商品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歐盟發現在世貿組織的規則內,他們已經競爭不贏中國了,這就像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當中國在某些領域很強時,西方國家就要修改規則或者取消這個項目,想讓規則變得對西方更有利,如今碳關稅也是這個道理。歐盟希望用碳關稅,削弱中國商品的競爭力,打擊中國的製造業,讓產業再次轉移到歐盟內部或其控制的勢力內,重新掌握國際供應鏈,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掌握了國際供應鏈,一個國家才擁有強大的競爭力,才能讓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所以,碳關稅的表象之下,其實是一場製造業的「爭奪戰」,更是一場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戰」,歐盟今年加快了碳關稅的推進腳步,對外貿型經濟為導向的我們,的確需要研究一下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