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順治帝即位後,多爾袞與濟爾哈朗等八旗權貴隨即準備入關。
但是這一計劃被寧遠總兵吳三桂所摧毀,清軍雖攻占了明朝中前所、中後所和前屯衛,明朝將領吳良弼和李輔明也被殺,但是清軍依然無法入關,不得前進。
清朝為了入關逐鹿中原決定招降吳三桂。
多爾袞命令投降清朝的漢人大員洪承疇和吳三桂的舅父祖大壽、兄長吳三鳳、表弟祖可法等人寫信勸降吳三桂,被吳三桂嚴正義辭的拒絕。
清朝還用國書來麻醉李自成。順治元年(1644年)正月,派遣遲起龍到陝西榆林向李自成遞送國書,《明末農民起義史料》記載:「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三月三日,遲起龍到達陝西榆林,國書轉呈李自成。
李自成置之不理。
大順軍經由山西、河北向北京進軍,明朝決定讓遼東鐵騎回防,下命令急調吳三桂放棄寧遠,入關保衛北京。
吳三桂立刻率領軍隊四萬、丁口七八萬人,撤離寧遠。
清朝得到消息後大規模調動兵馬,準備四月份乘機大舉攻打入關要塞。
大學士范文程上書攝政王多爾袞,《清世祖實錄》記載:「有明流寇踞於西土,水陸諸寇,環於南服,兵民煽亂於北陲,我師燮伐其東鄙。四面受敵,其君若臣,安能相保耶?」「蓋明之勁敵,惟在我國,而流寇復蹂躪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
范文程清晰的提出來清朝爭奪天下的主要對手是李自成的大順軍。並且首要的問題是安撫百姓,得到民心。比如「當申嚴紀律,秋毫無犯」再比如「官仍其職,民復其業」等等措施,維護百姓的生計和士紳們的權力。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領北京。
四月,多爾袞親自統率占全清朝2/3的滿洲、蒙古八旗軍隊和降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毛文龍部將)的漢軍南下入關,范文程、洪承疇、祖大壽等明朝降將一同前行。
大軍到達遼河,多爾袞向明朝投降大員洪承疇徵詢策略。洪承疇認為:「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掃除亂逆,期於滅賊」,「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掠財物。」
建議清軍「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近京處疾行而前,賊走則即行追剿,儻仍坐踞京城以拒我,則伐之。」
多爾袞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採納洪承疇的謀策,加快進軍。
吳三桂率領軍隊準備保衛明朝,三月二十日到達豐潤。
然後收到消息,崇禎帝自殺,李自成已經占領了北京城,立即退守山海關。
李自成命令吳三桂之父吳襄寫信招降吳三桂,得到吳三桂允諾。李自成派遣唐通帶白銀40000兩犒勞大軍,並且調兩萬大順軍去山海關接防。
但是吳三桂得知李自成拘禁了他的父母和愛妾陳圓圓,搶掠明朝皇宮和勛貴大臣,疑慮自己會遭受李自成的迫害,決定反悔,不回北京城,返回山海關,擊潰前來接替他防禦山海關的大順軍,舉兵反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