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古琴是曾侯乙墓中的十弦琴,製作完成於公元前433年。
十弦琴的琴體上有個似魚尾的琴尾,琴底有個結實的腳,這和《山海經》中「晏龍是為琴瑟」相輝映。
這說明最早的古琴不是為了音樂而製作的,而只是作為一種巫術的工具。
古琴最初很可能是巫覡直接向上蒼求助的工具。
他們用古琴在這些宗教儀式中傳達神靈的旨意,因而決定應當在何種情形下做何決策,以得到圓滿結果。
最早的古琴音樂並非追求悅耳,而只是相當於現在道教、佛教儀式中的那些音樂,與神界溝通,表明其存在。
巫覡關於中草藥的知識也很豐富,古代醫的繁體字就是毉,古代巫覡就是醫者。
當儒家思想影響越來越大的時候,巫覡的影響減弱了,公元五世紀的詔書,女巫被禁止參加官方祭祀儀式。
但是也被另外一種精神所替代,那就是君子。
可以說儒家的君子也是巫覡的繼承與延伸。
《韓非子十過》記載:衛靈公,位於現山西省境內的衛國的國君,在前往晉國的路上於濮水露營。夜半時分,他突聽到有人在黑暗中彈琴。於是他問侍衛,可所有白人都否認他們聽到了琴聲。衛靈公乃召琴師師涓師涓坐在水邊傾聽,記下了曲子。
過了一天,衛靈公及其隨從繼續前往晉國。右晉平公設置的盛宴上,靈公講述了他聽到一首新丟曲之事。晉平公於是請師涓坐在晉國樂師師曠旁彈奏。但師涓還未彈到一半,師曠就阻止了他,說:「這是亡國之聲,不能聽。」
「這從何說起?」平公問。
師曠回答說:「該曲為商紂王的琴師師延所作。當紂王戰敗時,師延向東逃走,投濮水而死。你們一定是在濮水邊聽到了此曲。首先聽到它的人會目睹國家的消亡。」
「我喜歡音樂,願意聽完。」晉平公說。他令師涓繼續彈奏。
於是師涓彈完了整首曲子。晉平公問:「這是什麼音樂?」
師曠答:「《清商》。」
晉平公問:「《清商》是最悲的音樂嗎?」師曠答:「不如《清征》。」
晉平公又問:「《清征》可以聽嗎?」
師曠答:「不可。古代聽《清征》的人都是有德義之君,而您德薄,不能聽。」
晉平公堅持說:「我喜歡,願聽之。」
師曠不得已,撫琴而奏。音樂剛起,就有十六隻玄鶴降落在宴會門前。彈第二段,玄鶴站成一排。待第三段奏響,玄鶴就伸長脖子叫起來,展翅起舞。晉平公興致勃勃地和琴師舉杯共飲。
平公又問師曠:「有沒有比此曲更悲的音樂?」
師曠說:「有,《清角》。」
平公說:「《清角》可以聽嗎?」
師曠阻止:「不能聽。您的德義比不上黃帝,不聽為好,否則國家會有敗亡。」
晉平公說:「我老了,只喜歡音樂,還是想聽一聽。」
師曠不得已,又撫琴而奏。當他奏完第一段,有烏雲從西北升起。等他開始奏第二段,則狂風驟起,暴雨傾盆,磚飛牆塌,眾人奔走逃遁。晉平公恐懼,伏於廊屋。晉國此後遭受了三年可怕的旱災,晉平公也身患重病。
這說明古代音樂的重要作用,古琴和神獸分不開,玄鶴就是其中一種,而神獸代表的就是君子精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iCpEHUBd8y1i3sJfx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