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亭|第3期|「巨變」樂亭縣40年少生人口16萬

2019-12-27   樂亭故鄉人

作者:習洪業

題圖來自網絡,為電影《甜蜜的事業》劇照,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悠悠的灤河,從歷史的源頭奔來,攜著高山的神韻,草原的純真,一路高歌投入大海母親的懷抱,她把歲月鋪成肥沃的灘涂,把光陰織成美麗的春韻,當這裡升起了第一縷炊煙時,便有了樂亭世代繁衍的子孫。自新石器晚期開始,樂亭的先民們,就在這片土地上開疆拓土,種植收穫,從事漁業捕撈、商業貿易等活動。

在歲月悄悄的流淌中,挺立起了生生不息的世代子孫,當人們歡呼人丁興旺、兒孫滿堂的時候,驀然發現,子孫們的挺立,大地上卻變得如此擁擠不堪,土地日漸貧瘠,陽光也不再那麼燦爛,衣食也愈發日益艱難,當人們醒悟了人多非福的現實後,才有了人類對自身繁衍艱苦的挑戰。

公元2004年5月的一天,電視台播出了一條消息,「截止2003年末,樂亭縣人口出生率為5.56‰,死亡率為6.04‰,自然增長率為-0.04‰,實現了我縣建國以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樂亭縣40年少生人口16.3萬。」

就這麼一組簡單的數字,透過這一組數字,是全縣的社會各界,特別是全縣的計劃生育工作者40年為之艱苦奮鬥、為之嘔心瀝血,為之廢寢忘食、為之披星戴月所換取的工作成果。而今群眾生育觀念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全縣一孩構成比達到了60.32%,達到了與城市齊平的水平。生育觀念的轉變,使群眾的興奮點轉移到高效農業和科學知識普及的殿堂,截止2003年末,樂亭的人均GDP值為14251元,居全省的第九位,群眾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般不斷攀高。

走進新時期,與多子多福傳統意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群眾對優生優育優教意識的普遍提高,截止2003年底,我縣的缺陷兒出生率為6‰,學齡前兒童的入學率達到了98%,高考成績每年都在全省占有重要席位,由此不難看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工程,人口數量的下降,帶來了社會的繁榮昌盛,人口素質的提高是全民族的希望。在少生快富、家庭幸福的今天,我們忘不了的是40年計劃生育工作中所走過的日日夜夜,所經歷的艱苦卓絕,所感悟的刻骨銘心,所體驗的艱難歲月。

艱難起步

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樂亭縣的總人口為31.24萬人,1949至1957年,樂亭經歷了第一次人口高峰,年度出生率平均為33.82‰,死亡率平均為10.96‰?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為22.84‰。1958年至1961年,由於自然災害等原因,樂亭縣的人口增長經歷了一個低谷期,平均人口出生率為17.51‰,死亡率為11.38‰,自然增長率為6.28‰,到了1963年,人口出生率又高達28.02‰,自然增長率回升到了19.64‰的新高。

1963年,國務院召開了第二次城市工作會議,對全國的人口控制工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樂亭縣委、政府,根據樂亭縣人口發展的趨勢,於1963年6月建立起了一個不起眼的新機構--樂亭縣計劃生育辦公室。

計劃生育工作是在沒有任何前車之鑑的情況下艱難起步的,當群眾得知要干涉群眾的生兒育女後,有著幾千年傳統意識的群眾,進行了相當頑強的抵制,那些尚沒有四世同堂的老人,那些尚沒見繼嗣煙火的老人,述說著他們一生的辛苦。述說著祖上老人彌留之際迫切盼望四世同堂的希望,為了傳承香火,見不到子孫死不瞑目,傳統意識使這項本來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進行得異常艱難。

避孕節育的原理是要人為的阻斷精子卵子的結合,達到控制生育的目的,而當時,在我國最成功的方法是男女結紮。為了適應工作需要,樂亭縣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立了計劃生育的手術隊,從沒接觸過這種手術的群眾,除了受到傳統意識的干擾外,對手術的恐懼成了最大的阻力,有時手術隊消完毒後等上一天,只落了個空手而歸,工作進展得相當緩慢。

縣委、政府根據當時的工作現狀,及時調整戰略部署,在全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計劃生育宣傳工作,各公社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大多數的村也建立了宣傳小分隊,充分利用大鼓、皮影、評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把實行計劃生育的好處宣傳出去,把正反典型編出來演出去;巡迴報告把典型的人和事寫出來講出去;宣傳展牌把多子多累,少生優生的人和事畫出來展出去,在全縣形成了計劃生育宣傳的氣勢和氛圍。

樂亭縣自古有文化縣的美譽,更是李大釗一手創立的革命老區,群眾有相當的思想覺悟和文化水平,因此,充分利用不同的形式宣傳計劃生育的好處,通過宣傳,那些遭受多年多子之累的群眾,開始有所感悟,他們深信:凡是黨的號召一定對人民有利。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定會給群眾帶來好處,於是一些群眾開始主動走上手術台。有的夫妻爭著搶著做手術,演繹出很多夫妻關愛、爭做手術的感人事跡。到1963年底,全縣共有24名群眾做了結紮手術,2548名群眾堅持經常避孕。

隨後,實行避孕節育逐漸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截止到1970年末,全縣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64年的22‰,降至14.22‰,計劃生育工作在全縣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

1971年,由國務院批轉的(國發[1971])51號文件《關於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中,表揚樂亭縣在全國提前實現農村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到15‰以下的要求。   1972年1月,河北省在樂亭縣召開計劃生育工作現場會,全國有17個省、市、區代表參加了會議,樂亭開始在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中嶄露頭角。

1974年12月,由毛主席圈閱的中發(74)32號文件中,再次肯定「樂亭縣經過調查研究,初步摸到了一些人口增長的規律,為控制人口增長制定10年規劃提供了依據。」從此,樂亭在全國名聲大震,成了當時一顆耀眼的明星,全國除台灣、西藏外,各省、市、區的7萬多名代表都曾踏上樂亭的土地來學習取經,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副組長栗秀珍來到樂亭視察工作,對樂亭縣的計劃生育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積極探索

1975年3月,樂亭縣組織了3000人的調查隊伍,對全縣35個公社的678個大隊群眾1974年的人口狀況、年齡結構、生育意願等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經過工作人員40天的情況分析,獲得了樂亭縣計劃生育工作的現狀、群眾生育的意識、人口的結構等大量數據,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極大興趣,分析這些數據,能對樂亭縣人口的未來走向,劃出一個清晰的輪廓,為了能為樂亭的經濟發展提供依據,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經過幾十天的努力,經過科學計算,制定出了1974-2075年樂亭縣百年人口發展規劃圖,這是當時在我國出現的第一張百年人口規劃圖。它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可信程度高,示範作用強,被當時人口專家稱之為「樂亭法」,並選入後來的人口規劃教科書。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把計劃生育工作納入規範化制度的軌道,這是樂亭縣在探索計劃生育道路上的又一創舉,隨後制定的「三級四制」的目標責任辦法,為計劃生育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三級四制」是:縣對公社(鄉、鎮)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制;公社(鄉、鎮)內部實行承包制;公社(鄉、鎮)對村實行雙軌承包制;公社(鄉、鎮)對村育齡婦女實行合同制;「三級四制」的工作模式使樂亭的計劃生育工作,第一次建立起與改革大潮,與當前形勢相適應的專業隊伍,將工作人員的責、權、利真正融為了一體。

如果說實行「三級四制」的工作方法激活了計劃生育工作的內在活力,那麼在群眾中普及人口理論與計生知識教育,在中學生中開辦人口課,在幹部培訓班中,加入人口形勢講座的培訓方法,則是在幹部群眾中,注入了生育觀念的基因。

樂亭縣在毛莊公社(鄉)開辦了第一所人口夜校,對群眾利用業餘時間進行人口知識、衛生、健康、避孕節育等知識講座,在全省開了農民上人口課的先河。

在中學生中開展人口、資源、土地知識的教育,讓學生們從小就了解國情和人口、資源、環境知識,從小就樹立起了人口的意識。實踐證明,這種基本國情的教育對學生們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1978年,全國第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提出「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而此時的樂亭縣已在提倡終身只要一個孩子,工作步伐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到1980年底,全縣申報一孩的人數已達12006人,一孩領證率達到了79.88%,至此,實行計劃生育,終身只要一孩成了群眾的自覺行動。

樂亭縣的計劃生育工作,作為全國的模式不斷受到國家的重視,1981年10月,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首次在北京召開「亞洲議員人口和發展會議」,樂亭縣作為特殊代表,被特邀參加,樂亭代表王炎生走上講壇,以「充分發揮各個群眾組織的作用,搞好計劃生育工作」為題作了報告,贏得了在場中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讚譽。從此,樂亭縣作為中國農村人口發展的模式,讓世界矚目。

在以後的幾年裡,樂亭縣的計劃生育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紮實前進。1990年,樂亭縣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縣委書記王樹合走進中南海接受了國家對樂亭縣的表彰,並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為樂亭縣爭得了榮譽。

走向輝煌

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不斷深入,全國的工作形勢也越來越好,計劃生育工作由過去以行政為主的管理型,變為以服務為主的服務型,工作模式變了,工作內涵拓展了,工作內容更新了,工作的難度加大了,而此時南方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亦把計劃生育工作搞得新穎別致,異彩紛呈,相對而言,樂亭的工作優勢卻在逐漸減弱。

此時,縣委、縣政府也正在為新形勢下樂亭的計劃生育工作而焦慮,縣委書記范紹慧指出「計劃生育工作要走出樂亭看樂亭,站在全國看樂亭」,1998年6月,由計生局各科、室負責人組成的考察學習小組,帶著縣委領導的重託,奔赴山東、江蘇等這些國家級的先進地區去取經。每到一地,他們像蜜蜂采蜜般如饑似渴的取經學習,新型的管理模式,獨特的工作方法,開闊的工作思路,超前的服務理念,給考察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南國風光山清水秀,泰岳美景天下聞名,而他們卻無暇顧及,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讓他們收穫頗豐。

先進地區一行,極大地激發了計生局一班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激活了大家的聰明才智,為樂亭縣的計劃生育工作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全局上下開展了一場工作創新的攻堅戰。

全新的村級自治的工作模式

把先進地區的經驗與樂亭的工作實踐相結合,通過廣泛徵求意見,幾易其稿,出台了一個12章62條的《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的管理規範》,確立了縣調控,鄉服務、村自治,組管理的全新的計劃生育管理模式。把自主權交給群眾,讓群眾做計劃生育的主人,通過實踐證明,村級自治是在新形勢下適應群眾需求、符合發展規律、具有新穎特徵的工作方法,是由管理型轉向服務型的必由之路。

領先的「知情選擇」思維

《河北省計劃生育條例》是計劃生育工作的「法」,多年來,我們的工作依據就是這個由省人大通過的法規,而隨著樂亭工作的開展,過去《條例》中非常有效的條款,卻對當今的工作造成了束縛,是樂亭的工作不適宜《條例》了嗎?還是《條例》已不適宜樂亭的工作?為此,計生局一班人坐下來,對照樂亭實際,認認真真逐條逐款的學習了《條例》,大家一致認為,一直沿用至今的如「二孩必須實行結紮手術」等條款,已不適應群眾的生育觀念發生了徹底變化的樂亭工作形勢,經過大家反覆討論和請示縣委主要領導批准,一份請求在樂亭縣實行避孕節育措施知情選擇的報告,擺到了省計生委主任劉德運的辦公桌上。劉德運,這位曾在樂亭縣搞過「四清」運動、對樂亭縣有著極深感情的省計生委主任可犯了難,《河北省計劃生育條例》是經過全省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不說搞「法」外開恩有多難,一旦措施放開,如果造成人口失控,這個責任誰也擔不起,為了了解樂亭的工作形勢,他帶領省里的專家來樂亭考察,經過認真調查研究,認為樂亭的群眾生育觀念確實發生了徹底變化,根據樂亭的實際,可以把樂亭當作全省的「試驗田」總結經驗,經過逐級批准,樂亭縣在全省,乃至全國破天荒的第一次違背了《條例》條款,在全縣實行了避孕節育措施的知情選擇,而在知情選擇的過程中,縣計生局一班人又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出台文件,制定規範,為知情選擇在全省推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新穎的「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

為了突出樂亭的工作特色,宣傳多年來我縣計劃生育工作的成就,弘揚男到女家落戶,女兒也是傳後人,生男生女都一樣,計劃生育丈夫有責的時代婚育新風,自1998年開始,樂亭縣在全縣開展了「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為了展示樂亭縣計劃生育家庭的致富成果。1999年,樂亭縣與中央電視台合作,搞了一次獨生子女家庭致富成果展示會,中央一台以《喜看今日新農家》為題播出後,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反響,這台節目被評為國家七部委舉辦的人口文化獎的二等獎。

利用電視媒體信息廣、傳播快、收視率高的特點,經過精心準備拍攝的電視散文《古韻新曲》,在中央電視台3台播出後受到了一致好評,電視專題片《渤海灣的女人》作為文化交流片被交流到170多個國家進行展播。

龐各莊鄉李玉芹一家,兩代倒插門的故事,被編為樂亭大鼓到處傳唱,收到了極好的宣傳效果。大鼓藝人曾曉峰、張蕊夫婦,把培養獨生女兒成材的故事編成鼓詞並演唱,成為全縣第一個計劃生育知識宣傳志願者。

同時,社會各界共同攜手,參與了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大合唱,十星級文明戶的評比,好婆婆好媳婦的評比,搬房敬老活動等都為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增添了活力,為社會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高效的優質服務活動

為了不斷提高全縣育齡群眾的生殖健康水平,提高群眾對計劃生育工作的參與率和滿意率,制定了多項為群眾服務的措施。自1993年開始,樂亭縣開展優質服務先進縣的創建活動。首先制定了鄉(鎮)技術服務站的工作標準和業務規範要求,各鄉(鎮)都把技術服務站搬到了便於群眾就診的臨街地段,購置大型B超,乳透儀、紅外光治療儀等先進的檢查治療設備,提高檢查水平和醫治能力,同時各鄉(鎮)組織生殖健康服務小分隊,為群眾提供個性化諮詢,開展預約式、定點式、入戶式等不同方式的各種服務。為了把創建活動落到實處,他們在全縣開展了「真情互動」項目,用真情感動群眾,用真情體貼群眾,用真情呵護群眾,用真情服務群眾,從而使群眾動起來,自覺參加到計劃生育工作中來。

幾年來,樂亭縣計劃生育工作每年一個新步伐,年年都有新點子,連年在國家評先中奪冠,不斷走向輝煌。

計劃生育工作是群眾自己的事,建組織,讓群眾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越來越成為發展方向,1983年,樂亭縣建立起計劃生育的群眾組織「計劃生育協會」,吸收社會上各界人士加入協會,幫助群眾少生快富。

高級農藝師常壽祥是樂亭縣計生協的理事,他利用自己的專長,為群眾講解農業技術,讓群眾把興奮點由多生孩子轉向發家致富上來,在大黑坨村,每天晚上人口學校燈火通明,常壽祥講的農業技術課成了群眾最愛聽的課。

1998年,中央電視台人口欄目組到樂亭採訪時,聽說常壽祥講課,群眾不論在吃飯還是在幹活,十分鐘內准能召來一屋人,記者們不太相信,問可否一試,從常壽祥打開廣播發出講課的通知起記時,整整10分鐘,當老常走向講台時,屋裡屋外已被群眾圍得水泄不通。記者們連忙拍下這使他們深感意外的鏡頭。

1998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來到樂亭大黑坨村視察計生協工作,她走訪群眾,與大家交談,給予樂亭縣計劃生育工作很高的評價。

自1983年至今,計生協這個群眾組織,已經連續4次榮獲全國先進的榮譽。

1996年,河北省政府發布144號令,提出農村獨生子女在中、高考時可以享受加10分照顧的待遇,這使樂亭人獲利極大,當年全縣有155名農村獨生子女高考時受到照顧,占全省總人數的20.2%,當學生名單送到省有關部門後,工作人員大惑不解,一個小小的縣,竟能占去全省的20%,帶著極大的疑慮,把樂亭的考生名單發回,要求重新審定,本著積極負責的精神,樂亭縣計生局,教育局、公安局組成聯合工作小組,對155名學生逐個進行嚴格審查,結果無一差錯,省領導對此事十分關心,指示省計生委,組織一個專家組對樂亭的人口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分析。1998年,由河北師大人口研究所所長高元祥,河北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王俊祥,河北農業大學人口學博士孫文生,河北師大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員梁秋生,河北省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李樹卿,河北大學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員呂紅平,河北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室主任王文錄等河北人口研究的精英雲集樂亭,帶著為省政府探究樂亭計劃生育工作虛實的使命,開展了為期10天的廢寢忘食的探究工作,他們找來自建國以後,特別是1963年以來的所有與人口有關的資料,進行了大量的紛繁的工作研究。

人口專家是河北省最頂級的人口權威人士,對數字的一絲不苟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為了求證一個年份出生率低的原因,他們找來大量的背景資料,仔細對比研究,在廢寢忘食的10天裡,專家們不進飯店,把三餐端到宿舍,飲食簡單到令人心疼的地步,在一組組數字面前,樂亭縣的計生工作思路逐漸的清晰起來,隨之專家的臉上也放出了異彩,在離開樂亭時,人口學博士孫文生說:「樂亭是一塊真正的金子」。專家們回去後紛紛發表學術論文,發布樂亭人口狀況的研究結果,河北省人口學會在石家莊專門召開了由河北人口專家參加的樂亭人口學術研討會。

通過研究認為,樂亭縣自1963年開展計劃生育工作以來,40年共少生人口16.3萬,這種數據的獲得是經過計算和建國初期與樂亭人口相近的魏縣比較後取得的,這種比較不僅僅是簡單的兩個縣人口數據的對比,而是對兩個縣人口增長對縣域經濟、人民生活等因素產生的影響的客觀參照,從而論述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增長的差距也越來越大的必然結果。

2004年2月,邯鄲市委書記張力,看到了河北人口計生委的《人口發展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的文章,引起了他極大的關注和深刻的思考,並就此項工作作出了批示,責成邯鄲市辦公廳連同有關材料一同印發全市各縣、鄉、鎮和各機關的主要負責同志,要求他們「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認真學習,舉一反三,切實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抓緊抓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2月10日省委副書記馮文海,看到張力的批示後,作出重要批示:「張力同志的比較分析透徹,入情入理,對深化國策意識,強化計生工作很有意義。」

樂亭與魏縣的數字對比

<一>解放以來,兩縣人口發展狀況

1949年末,魏縣總人口29.56萬人,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增至77.8萬人,50年凈增人口48.27萬,人口總增長速度為163.29%,年平均增長19.55‰。

樂亭縣1949年末總人口為31.24萬人,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為49.71萬人,50年凈增人口18.47萬,人口總增長速度為59.12%,年平均增長9.33‰。

1949年魏縣比樂亭少一萬多人,50年後魏縣卻比樂亭多出生人口近30萬。

<二>人口發展狀況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

《河北省經濟年鑑》顯示,2000年樂亭國內生產總值(GDB)為702136萬元,居全省第十三位,是30強縣、市之一;而魏縣國內生產總值為327955萬元,居全省第50位,樂亭人均GDP為14251元,居全省第9位,而魏縣人均GDP僅為4133元,居全省的113位。

1998年10月,河北省計劃生育領導小組作出決定,發出《在全省學習和推廣樂亭縣計劃生育工作的經驗的通知》,樂亭成為全省的一面旗幟,一場轟轟烈烈學習樂亭的運動在全省全面展開。

自1990年開始,樂亭縣計劃生育工作連續7次被國家評為各項工作先進,截止2003年末,樂亭的人口出生率為5.56‰,死亡率為6.0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8‰,實現了有人口統計以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全縣有12000多對夫婦推遲或放棄了二胎生育,使樂亭真正走出了一條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計劃生育工作有兩項最基本的任務

一是控制人口數量。二是提高人口素質。

當樂亭群眾的生育觀念發生徹底的變化,實行計劃生育成為群眾的自覺行為的時候,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樂亭,控制人口數量的任務已基本完成。

縣計生局領導班子,認真分析工作形勢,適時的調整了工作的重心,開始摸索提高人口素質的工作路子。

在我國,各種缺陷兒的出生率高達6%,每年幾十萬缺陷兒的出生,給家庭造成了極大的痛苦,更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提高人口素質就是要利用現代科學的手段,幫助群眾將那些生育缺陷兒的因素篩選出去,從而確保缺陷兒的出生降到最低的比率。

為了完成這個關乎樂亭社會安定、家庭幸福的神聖任務,縣計生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並設立了優生篩選的五道關口。

1、建立了染色體檢測系統。染色體不正常是導致缺陷兒出生的直接原因,出生前對夫妻雙方的染色體進行檢測,是當前十分有效且比較先進的檢測方式,縣二院自建立檢測系統以來,已對3246人進行了檢測,其中檢測出異常的有9人,占檢測總人數的3‰。   2、建立了精子檢測系統。精子檢測儀對那些患有生殖系統疾病或曾生育過缺陷兒的精子進行檢測,篩選出異常者並進行積極的治療,確保這些群眾的生育質量。

3、建立了優生四項檢測系統。縣二院建立了巨細胞病毒、單純泡診病毒、風診病毒、弓形體四項對生育有影響的相關疾病的檢測項目,確保這些疾病的患者在患病期間不懷孕,最大限度的減少缺陷兒的出生比率。截止目前,全縣已檢測8500人,查出異常的76人,占檢測總人數的9‰。

4、建立了孕後的檢測系統。從縣到村建立了完整的優生網絡,村裡的專干小組長對懷孕的婦女,實行陪護上站制度,定期陪護他們到各級醫療部門進行B超等優生檢測,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5、實行了藥物介入。斯利安是國家推行的一種確保優生的口服藥物,在孕前孕中服用這種藥,能有效的防止各種胎兒畸形的發生,目前這種藥物已在全縣普及,更被群眾所認可。

五道優生關口,有效地控制了缺陷兒的出生比率,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都會感到,呆傻的孩子越來越少,而更多的是聰明健康的優良孩子。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縣的缺陷兒出生率降到了6‰,是全國的1/10,為我縣人口素質的提高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展望未來,樂亭縣現任局長陳穎,這位在計生戰線摸爬了20餘年的老計生感慨萬千,他說:「在黨的計劃生育政策方針指引下,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我們忍辱負重、默默無聞的廣大計生工作者和支持計生工作的各界同仁、人民群眾,經過40年的努力,使樂亭縣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成功之路,為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樂亭縣的明天將會更加光輝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