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保護孩子,讓他可以發揮自己的個性,但也要鼓勵孩子直面挫折,學習接受和應對生活的難題。
作者:許轟轟(爸媽精讀主筆)
前兩天,一則「美國老爸陪孩子寫作業氣到飆中文」的新聞上了熱搜。
美國老爸輔導7歲的女兒寫作業時,急得拍桌子大喊:「克洗(快寫)呀!」。
近年來,不提作業歲月靜好,一提作業雞飛狗跳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我們明明給孩子很多愛,為什麼孩子還是沒有成長為我們期待的那樣子?
《良好家教十誡》這本書為我們的思考指引了一點方向,作者迪迪埃普勒是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醫生,對教育問題有很多研究。
20世紀,人們普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教育信條,對孩子非常嚴厲,只需給予他們生活上必要的照顧就可以了,很少尊重孩子的獨特性。
如今,父母們從多方面去學習如何愛孩子,似乎更懂教育了。但孩子的問題卻也不見得就少了。
普勒根據自己多年的治療經驗,給我們提供了良好家教十誡,我把它們簡單分為四個方面:
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胡亂分析心理
有個朋友的小孩去上幼兒園,第二天老師跟她反應,小孩說話時眼睛不怎麼看人。她開始擔心,回家徹夜百度,懷疑自己孩子是自閉症,非常焦慮,導致家裡氣氛有些緊張。
一些培訓機構看中家長重視教育的心思,使用一些不成熟不科學的所謂「心理學知識」誤導家長,試圖幫助家長分析孩子的心理和行為,揚言一定要找出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原因。
普勒提倡的「黃金法則」是:在試圖賦予兒童行為某一意義之前,請認真考慮他日常的實際生活,實際境況。
回歸到實際境況,我跟朋友說,也許你的孩子只是因為環境不熟悉,老師不認識,同學沒見過,所以對話的時候不太敢直視對方。
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當他不能確定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時,這種表現是非常正常的。
不要過度吹捧與激勵
要讓孩子提升
自從宣揚鼓勵性教育後,「你很棒」、「你是最優秀的」,這些語句就經常掛在家長口裡,似乎只要使勁夸,小孩就能像夸的那樣優秀。
但這樣夸出來的孩子往往表現出一種自我的過度膨脹,因為他覺得自己就是最好的。
這就可能出現精神分析學家威尼科特所說的「假自我」:構建於虛假評估之上的虛假人格。這種評估中不存在任何批評和負面評價。
過度激勵的另一種表現是父母的期待與孩子的真實能力之間的差距。
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童文潔一度不同意兒子方一凡參加藝考,認為藝考難度很大,忽視了方一凡對舞蹈的喜歡和在這方面的潛能。
一味激勵他在文化課上做努力,模擬考的成績只能一次次讓她失望。
最後參加藝考的成功恰恰證明了應該尊重孩子身上的潛能,找到他的興趣點,因為只有在這些方面他才能體現出自我的價值。
我們認可孩子優秀的品質,讓他在自己的潛能點上有所發揮。但是也要承認他身上真實存在的缺點,並教他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改善自己的不足。
不過度保護孩子
父母都希望儘量給孩子提供優沃的生活條件,為孩子的成長路上掃除障礙,但要警惕過度保護孩子。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終究要自己面對社會。如果從小被過度保護,容易出現幾個問題:
第1、 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不足。第2、 因這種生活能力不足導致的自信心下降,無法應對生活的挫折時的無力感,會讓他一再退縮,最終不敢面對。第3、 孩子一直長不大,認為外面世界是有困難和挫折的,但是爸媽會幫我搞定的。第4、如果父母為了舒緩孩子的心理,而將一切問題歸咎於外界。孩子將會形成外歸因的性格,而不思考自身的原因。
前陣子,日本76歲老人殺了自己的兒子,網友卻出奇地表示理解。他的兒子年過四十,卻不工作,一直在家啃老,還理直氣壯的認為:「父母生了他,就應該照顧他到死去的那天…」
經常在遊戲中炫富、辱罵他人,更可怕的是他多次表示,想要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
我們要保護孩子,讓他可以發揮自己的個性,但也要鼓勵孩子直面挫折,學習接受和應對生活的難題。
對抗與懲罰孩子
用積極心態面對未來
隨著「小公主」、「小皇帝」們的出現,很多家長也意識到要適當地對抗與懲罰孩子。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也主張對孩子要有對抗性教育。
「如果孩子的要求不現實,父母應當毫不猶豫地說「不」。
我要說的是,這並不容易做到,但只有這樣才能打破時時膨脹的「無法無天」,因為孩子天生想要現實屈從於自己的慾望。」
然而,與孩子的對抗與懲罰不是簡單的「打屁股」、「扇耳光」,這樣可能在短時間內是有效的,但長遠看來,並不是好的辦法。
在對抗與懲罰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確立事前規則與權威;堅持對抗,關於打消孩子迫不及待的需求;控制自己的情緒,免受憤怒的影響;保持積極的心態,教育孩子任重道遠。
普勒說,愛和挫折,沒有愛的挫折,是專制蠻橫;沒有挫折的愛,是縱容放任。
無論對孩子的愛有多深切,也要回歸理性,給孩子有愛的合理教育。
作者簡介:許轟轟,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2019生機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