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給人生留一份彈性,「偽裝」的人生,更有價值。
曾經有一個戲班,他邀請三個當紅的大腕一起同台演出,三個人對於這個事情欣然同意。
但是都有同樣的要求,要求在海報上印上自己的名字,還要把自己的名字印在第1名。
戲班老闆就非常為難,這時有一個下人在老闆面前耳語了幾句,老闆聽了之後,當時就笑了。
於是到了演出時,三個大腕兒發現戲班門前沒有海報,只有一個很大的紅燈籠。
上面豎著寫著三個人的名字,而且燈籠不停的轉著,彼此不分前後,三個人都非常滿意,演出也非常順利。
在面臨一些問題和窘境的時候,老練圓滑的人與言語直率的人相比,總會占據一定的上風。
很多人會對於那些奸詐圓滑的人嗤之以鼻,覺得他們背離了內心的淳樸和正直,但是,在與人交往的時候,適當的圓滑一些,比剛正不阿卻更有魅力。
圓滑的處事特性,並非一無是處,而是能夠在更多的時候,更好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菜根譚》中說:應酬處要有圓機,無圓機則觸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為人處事要圓融機警,否則就會處處碰壁,這樣如何施展治理天下的抱負呢?
內心正直,剛正不阿,這是一個優點,但是剛正不阿的人,大多都有一些死板,處世不懂得變通。
這樣的人不但達不到自己的目的,而且還會因為過於正直,給自己招致禍端。
在晉明帝時期,有一次晉明帝在西堂和群臣一起喝酒,還不到大醉的程度。
這個時候晉明帝就問:「今天名臣們共聚一堂,和堯舜時相比怎麼樣呢?」
當時周伯仁任尚書左僕射,他當時就厲聲的說:「現如今儘管都是人主,但是這怎麼能和當時的堯舜時期的盛名相比呢。」
當時晉明帝異常惱怒,回宮之後就寫了滿滿一黃紙的詔書交給廷尉,讓他們去逮捕周伯仁,準備將其殺掉。
過了幾天明帝又下詔,將周伯仁釋放。
群臣們就去看望他,周伯仁說:「這幾天我知道自己不應當死,因為我的罪過還不至死。」
周伯仁這個人有什麼話就說什麼話,性情率直,但是率直的卻有一些過分。
如果一個人不分場合,口無遮攔,這就是情商極低的一個體現了。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其他大臣全都小心翼翼,即便是性格耿直,但是也不至於直接讓皇上下不來台,但是他卻在群臣其樂融融的時候,說大煞風景的話。
當著晉明帝和群臣的面,他也直言頂撞,這是明擺著不給明帝面子。
「真誠」本是一個優點,但是過於真誠,就顯得有一些可笑。在與人的接觸交往之中,適當的偽裝,是非常有必要的。
做人無一點真肯的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處世無一點圓活的機趣,便成個木人,處處有礙。
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如果沒有誠懇的心,就會變成一無所有的乞丐,做事如果不踏實處事,沒有圓通靈活的應變能力,就好像沒有生命的木頭人,處處都會碰到阻礙。
誠懇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不能誠懇的待人,其實世事皆虛,到頭來只會一事無成。
但是過於誠懇,不懂得圓潤變通,則會時時讓自己處於被動之中。
我們要明白最重要的一個道理,就是我們所說的圓通靈活並不是教人圓滑狡詐,並不是用小人心思,去為自己謀得福利。
而是在處事的時候不過於死板,也防止自己陷入死板的思維之中,做人有彈性,虛偽一些,凡事才能迎刃而解。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