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以靈活多變的原則處事,是順應天道的策略。
一、
在謀事之時,因為中途出現問題而未能達到目的的原因只有一種,就是違背規律而行。
規律乃是天道,任何事情都有屬於它的規律,而且任何單獨的事件背後,都藏著極其複雜的多方因素。
我們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在表象背後,卻有著你看不見的形成因素和規律根源,而一個人需要順應的「道」,就是在這些事情背後的規律。
所以想要解決中途出現的問題,要遵守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變化」 。
之所以出現問題,就是因為違背了事情的規律,而變化是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讓自身合乎規律的根本。
《道德經》之中說: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意思就是:所以聖人能輔助萬物,按其自身規律發展變化,而不是輕舉妄動。
順應規律發展變化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是 「以靜制動」,放下自己的妄為之心,因為妄為是違反規律的根本。
其二是 「主動出擊」,用自己積極策略改正已經存在的錯誤方式,來順應規律的存在。
「以靜制動」適合在事情未發之前,而「主動出擊」適合在問題已經發生之後未達到目的的狀態下使用。
就像《素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設變致權,所以解結。
用正常的法則不能解決問題時,就用變化的法則,用常規的理論不能解決問題,就用權宜之計,才是解決困難問題的辦法。
如果使用當下的方式解決不了現在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因為錯誤的方式而產生問題時,那麼變通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式。
高宗南渡時,暫居在臨安,臨安就匆忙搭建皇帝臨時居住的宮殿。
剛蓋起來一座宮殿,就沒有瓦了,而天又下起了雨,郡守和漕司就非常擔心,這個時候有一個小官就說:「倒不如多派一些士兵,給每個店鋪分發一些錢,借用他們樓房上的檐瓦,一個月之後新瓦到了,再如數賠償給他們。」
郡守聽了之後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就照做了,宮殿急需的瓦霎時之間就備齊了。
在合理範圍之內,人生沒有達不到的目的,只有你沒有找對的方式,即便面對看似遙不可及的難題,只要變換策略,找准方式,結局不會辜負自己的期望。
二、
在謀事時,變通是為了順應規律,找到正確的方式,而在遇見矛盾時,變通是為了從側面去解決問題。
從正面解決矛盾,只會加深矛盾,而從側面解開死結,以免激化矛盾,是成功人士靈活解決問題的法則。
《孫子兵法》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作戰總是用正兵擋敵,用奇兵取勝,所以善於出奇招制勝的將帥,戰法就像天地運行那樣變化無窮,像江河奔流那樣源源不竭。
有一個很形象的小例子,就是曹操的《望梅止渴》。
曹操率眾士兵趕路的時候,沒有找到水源,士兵很久都沒喝水了,口渴的不願不想再往前進。
曹操就說:「我之前走過這條路,前面有一片梅子林,梅子酸中帶甜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之後都流下口水,曹操率眾趁機前行,後來真的找到一處水源。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換一個人來解決曹操面對的問題時,會怎麼做呢?
如果一個普通人去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用言語鼓勵大家繼續前進,但是當身體的本能出現衰竭時,鼓勵已經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又或者用強硬的態度命令士兵,讓他們必須正常前行,在這種狀態下,士兵早已精疲力盡,越是強硬的態度,越會造成士兵的逆反心理,對於他們本就不太亢奮的心情,必然會造成又一次的打擊,即便表面上屈服,實際上也是心有不甘,這是用兵的大忌。
而曹操處理這個問題時就非常恰當,他並不是從正面直接壓制問題,而是從側面出擊,用鼓勵和善意的謊言為士兵描繪一個即將能達到的希望,從而解決困境。
這就是用奇招致勝的智慧,「變化」變的不僅是方式,更是自己的思路,以變化的原則處事,不僅能在事情開始之前塑造一個正確的方向,而且也能在問題出現之後,讓自己迅速找到正確的方式,這就是變化對於事情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tdhlXIBfGB4SiUwScpF.html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