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丁恆情
今年「五一」,作為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後的首個旅遊小長假,預約、限流、錯峰成了各大景區的關鍵詞,麗江古城景區實行預約參觀遊覽,古城景區瞬時接待最大遊客量限定為2.4萬人,全天接待最大遊客量限定為7.5萬人,遊客流量未出現超過最大承載量30%的情況,無重大投訴、重大輿情和旅遊安全責任事故。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五一」小長假顯得有些特殊。一方面,這是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後的首個旅遊小長假,對那些「憋」了幾個月的人們來說,出遊慾望格外強烈;另一方面,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能松,而景區「開門迎客」則意味著會出現「人從眾」的現象,無形增加了病毒傳播擴散的風險,這給疫情防控帶來了不小挑戰。在此語境下,各個景區建立完善預約制度,推行分時段「預約旅遊」,引導遊客間隔入園、錯峰旅遊,「無預約,不出遊」成為今年「五一」旅遊的新亮點,引發廣泛關注和點贊。
實踐表明,「預約旅遊」是安心出遊的好辦法。對於遊客來講,可以通過相關平台提前了解景區的預約人數,並進行合理的選擇,避免出現「人從眾」現象,有效提高出行體驗;對於景區來講,可以利用遊客流量大數據統計分析應用平台,精準掌握遊客流量、遊客構成和分布,及時發布相關預警信息,對遊客進行提醒疏導、有序分流,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更為關鍵的是,從常態化疫情防控大局考量,採取網上預約購票的方式,可以減少人員近距離接觸和聚集,降低因「扎堆」帶來的病毒傳播感染風險,這對於疫情防控和旅遊業復甦十分重要。不難看出,「預約旅遊」可謂方便多多、好處多多,無疑是推動旅遊業復甦的對症下藥之舉。
作為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採取的特別舉措,「預約旅遊」會不會隨著疫情結束而悄然退場,上演到此一游的戲碼?其實,這樣的擔憂並不無道理,因為「預約旅遊」出發點,是為了解決旅遊集中出行與疫情防控的矛盾,這當中或多或少都有「非常態」的味道,對景區和遊客來說或許都只是權宜之計。進一步來講,待到疫情結束,社會生活回歸正常,面對「說走就走」的出行慾望,面對「多一個人便多一分利」的直接誘惑,「預約旅遊」難免會被逐漸淡化,最終導致出現「落地難」的問題。顯然,這並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預約旅遊」不能只是到此一游。特別是在「一機在手、一點而就」的大信息時代,「預約旅遊」無疑是大勢所趨、大有作為。對遊客來講,不僅要提前規劃時間和路線,預訂機票車票和酒店,還要養成預約出遊的習慣,真正做到「不預約不出遊」;對景區來講,要積極主動作為,進一步加快智慧景區建設步伐,讓出遊預約服務成為旅遊消費的契約選項,變被動的現場分流為主動的行前計劃和引導,真正讓遊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只有共同努力,在限制人流、提振消費、優化體驗三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才能不斷提升遊客的旅遊品質,真正讓遊客「來之能游、游之能樂、樂之能返」。希望「五一」小長假「不預約不出遊」的實踐,能夠成為一個良好的開端,讓「預約旅遊」成為旅遊服務的常態。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