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會影響我們的職業發展嗎?3條建議幫助你蓄力前行

2020-02-01     為好優姐姐

2020年過去一個月了,疫情影響著每一個人。我們全都不是旁觀者,而是這次疫情對抗的參與者。國民經濟的損失已經發生,我們的職業也必然被影響。

首先,被影響的行業和領域分析。

清華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人大經濟學博士、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中表示,這次疫情對不同微觀個體的衝擊程度不一樣,從受衝擊程度來看,民企大於國企,小微企業大於大企業,農民工大於正式職工。

被影響的領域之一是中小規模的私營企業。員工休假,但是社保、廠房、物資的損耗每天都在發生。

被影響的領域之二,是貿易、餐飲、旅遊、交通運輸、電影行業以及其他服務業(例如美容美髮類)、教育行業。這個相信大家也能理解。

被影響較小的領域是:新媒體、短視頻行業。別的不說,我自己都能感覺到到,我們的微信訂閱號閱讀量沒有下降。


那麼,職場人應該如何做才能在這個時段蓄力前行呢?我有以下三個非常具體的建議。

1、 問候你的老闆和同事

在疫情中,老闆的壓力比我們普通員工更大,特別是私企老闆。員工社保工資、廠房、物料,這些都是消耗。私企老闆因為這場疫情會面臨很大的壓力,那麼裁員和洗牌也許接踵而來,請你在這個時候給老闆支持,告訴他你在這裡很有用。比如發個微信或者乾脆打個電話討論一下,有些工作能遠程做,就遠程支持一下。這樣做,對於疫情結束後,回去上班的情況也有個準備。

2、 如果正要求職,那麼鋪設內推和建設自我

疫情之後的求職,必然競爭激烈。因為春節前還有一小波辭職潮,這些辭職的人,也許本來不著急求職,但是現在被迫休息了一個多月甚至更長,會更容易迫切求職。那麼趁著現在大家都不能出門的空閒時間。完成兩件事:

第一,是尋找內推。可以通過問候和各路人馬搞好關係,讓別人知道你親切友好善於溝通且正在求職。過去的同學、老師、家裡的親朋友好、前同事、和前老闆,甚至是前男友,都可以問候一下。也問問對方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影響,以收集更多市場信息。

第二,建設自我。比如可以靜下心來,進行職業性格測試,我比較推薦MBTI或霍蘭德測試。測試結果有助於自我認知,並可以與職業規劃連結。也可以思考自己之前跳槽的理由,未來究竟選擇什麼樣的發展路徑。

3、 嘗試進行寫作、繪畫、拍攝與自媒體輸出。

一種隔離的狀態,給我們閒暇時間和思考的可能。如果你平時就有過「等有空我要寫下來XXX」的念頭,那麼現在抓緊落實吧。村上春樹在《1973年的彈子球》里講過這樣一句話,事物必須兼具入口和出口。一個人活得久了,總會主動被動接受許多東西,得出許多感慨。這是入口。敏感的心靈就在生活的泥淖里陷得深些,粗礪的心靈就陷得淺些;悲觀的心靈就得出人生是徒勞的結論,樂觀的心靈總相信我們終會前進。倘若只有一個入口,各色事物只有湧進而沒有排泄的通道,總有一天大腦會炸掉。所以才會有傾訴,不能向親近的人傾訴就向陌生人傾訴。這是出口,誰都需要。這寫作就是這麼一個出口。

如果開始寫,那麼最好放在媒體號上,不管是微博、微信訂閱號、豆瓣、今日頭條、小紅書都可以成為你寫作輸出展示的平台。而寫作內容,有以下參考。

(1) 圍繞自己的工作和專業。不管你之前做廣告、銷售,還是做HR,或者程式設計師,每個領域都有每個領域的工作體會、工作故事、行業前沿。將這些專業上的內容寫下來,有助於塑造自己專業品牌。

(2) 圍繞興趣的寫作和展示。比如因為宅在家裡,於是你開始繪畫、烘焙、手工、電影等等,將製作過程用文字和照片發布出來。

(3) 圍繞人生體驗的回憶或人際關係寫作。比如因為發獃久了,特別是45度仰望天空後,你回憶起自己過往如何進行選擇,掉過哪些坑,思念那些人,那麼可以用散文和故事的方式寫出來。或者因為和父母家人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天天相處,你將爭吵的、搞笑的、溫馨的畫面用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記錄下來。

進行這樣的寫作,不要抱著我馬上就能成為大V賺廣告費的心思(因為這條路也很難),而是給自己一個出口,讓自己更完整、更有能力。當然,堅持寫作和自媒體輸出,必然也能為你在疫情後求職晉升加分。

最後,分享《鼠疫》作家阿爾貝·加繆的一句話:同鼠疫做鬥爭,唯一的方式就是誠摯。

那麼誠摯是什麼?我理解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守住自己的本分。

等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定可以走出家門,繁華與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7KWCnABgx9BqZZIka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