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叫安居房!漲幅不超5%,試點鋪開,房價或降30%?恭喜無房者

2020-08-15     藍白觀樓市

原標題:這才叫安居房!漲幅不超5%,試點鋪開,房價或降30%?恭喜無房者

過去20多年,我們的城鎮化進程太快,房地產行業擴張的速度也太驚人,對農民工、流動人口、進城大軍、大學畢業生這些群體來說,某種程度上是有「虧欠」的。

1998年,房改開啟,建行發出第一份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才真正拉開了按揭買房的大幕,這是樓市真正意義上的第1次改變。

從90年代三亞、北海的熱炒,到2010年杭州、溫州領漲全國,再到如今北上廣深、二線強省會、長三角、珠三角房價直線飛漲,在房地產市場壯大的過程中,居民的負債、槓桿也在逐漸攀升。

根據克而瑞今年發布的報告:以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占GDP比重測算居民購房槓桿率,不難發現居民購房槓桿率直線提升。

居民購房槓桿率從10%升至20%,花費了將近10年時間,而槓桿率從20%以下升至30%,只需2015年至2018年短短4年時間。

對月收入只有幾千塊的流動人口來說,負擔動輒百萬以上的房價,無疑是不現實的。

剛需們年齡越來越大,在大城市沒有立足之地,人過而立之年,收入平平,還在與人合租,幾乎是「沒出息」的代名詞。

回老家,就意味著一無所有,工作、事業甚至婚姻都要從頭開始,除了在大城市裡慢慢耗盡青春,似乎沒有別的路可走。

這個群體,正是房地產調控所關注的重點。

經濟日報的評論就很明確: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保障性和租賃住房,從而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是房地產發展的重點和方向,也是「房住不炒」和防止樓市「大起大落」的題中之義,更是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和百姓實現「住有所居」的關鍵之舉。

那麼,什麼樣的房子,才能稱之為「安居房」?

深圳做出了示範。

據深圳晚報8月11日報道,在2019年,深圳就推出了全國首個「穩租金商品房」租賃試點項目,在深圳無房、社保繳交滿1年的市民可租賃穩租金、穩租期的精裝修商品房。

8月10日,當地推出了南山區某項目172套房源供市民選擇,包含建築面積31平方米至41平方米左右的一房、建築面積58平方米至61平方米左右的兩房、建築面積84平方米至86平方米左右的三房共8種戶型。

據介紹,首批房源的基準租金標準約為110元/月·平方米,低於同片區同類型商品房租金標準,受穩租金定價機制保障,所有房源租金實行「一年一調」,每年漲跌幅不超過5%。

也就是說:即使每年按照最高漲幅調整租金,5年最長承租期內,每平方米漲價都將不超過24元!

這才叫真正的安居房!

不用擔心被房東趕來趕去,租金穩定,租期很長,有配套的幼兒園和小學,臨近地鐵,讓租房者也能享受到購房者一樣的「城市福利」。

事實上,房地產市場建設保障房的腳步,一直在大踏步的邁進。

舉個例子,溫州今年正式啟動試點,降價30%賣房,首批人才住房房源已籌集到1700多套,共計約18萬平方米,於3月15日啟動申領。

注意,這個人才住房房源申請條件是很低的,直接覆蓋所有本科畢業生,買房直接給出了7折的優惠。

房源分布中,市本級共300套,面積3.65萬平方米,74套為安置存量房,地理位置均位於溫州市中心區域,226套為商品房配建項目的預售房,分布在市區各核心版塊。

目前溫州市區房價高達2萬,直接降價30%買房,意味著每平米僅需1.4萬元,就可以在中心城區安家置業。

深圳、溫州這樣的試點,正在向全國鋪開。

早在2014年,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黃石、淮安等6座城市被確定為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

北京已經明確,未來5年,將供應25萬套共有產權住房。

2020年6月份起,上海市分批啟動本市戶籍第八批次和非滬籍第二批次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申請受理。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天津、石家莊、太原、瀋陽、寧波、青島、南寧、西安均已成為租賃試點城市,租賃房的供地和建設都在加速。

數據顯示,我國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群眾解決了住房困難,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展望未來,隨著租賃房、共有產權房、保障房的體量越來越大,像溫州這樣房價直接降30%也並非不可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恭喜無房者,未來住房的選擇會越來越多,而不會陷在「北上廣」和「老家」的兩難抉擇中無法自拔。

目前,我國流動人口規模已經達到2.4億,外出農民工、在外求學的大學生、每年畢業的800萬人以上的畢業生,這2億人,是城市群、都市圈的中堅力量,讓這些無房者「居者有其屋」,才體現一個城市的「溫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vBg83MBeElxlkkay4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