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誤解:矛盾邏輯並不是世界的本質!

2019-09-24     感知主義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78)

問:人類的矛盾式生存是又一種理論發現嗎?之前從未見過此種說法?

答:當人類發現自己處於矛盾狀態的時候,認為這是客觀規律,世界上沒有不矛盾的事物。當我們創造出矛盾論的時候,以為矛盾關係是一種方法論,殊不知,矛盾不是看問題的方法,矛盾就是我們人存在的方式,是本體論,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無矛盾不存在,無矛盾不成人並非是什麼客觀存在和客觀規律,恰恰是人認識事物、解釋事物和把握事物的立場和方法,是人主觀賦予存在的一種方式,因為事物只有在矛盾的方式下才可以進入人的認識,人必須在矛盾的方式下才能認識存在。

問:人的矛盾式認識方式從何而來?

答:根源就來自於人的世界觀,客觀存在論就是矛盾的發體,生命存在論就是矛盾的原生處,原來,海德格爾錯了,人不是詩意地棲居在地球上,人是矛盾地存在於地球上。人把矛盾的存在當作了自己的本質,人把矛盾的對立當作了生存的基本方式,人把矛盾問題的產生和解決當作了存在的必然過程……矛盾就這樣貫穿於人的始終。

問:你認為人樂於處在矛盾中?

答:人不得不處在矛盾中,誰讓人一直處在矛盾中?就是人自己,人的世界觀和生存觀都是矛盾觀,人怎麼不矛盾?人怎麼能躲避矛盾?人從不反思世界和自己是怎麼矛盾起來的,只是不斷的提高對於矛盾的認識水平和解決能力,讓矛盾不斷轉化和升級是矛盾的終極解決方案嗎?在矛盾的道路上能最終解決矛盾嗎?人把矛盾看作客觀存在的必須遭遇的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這是出於什麼邏輯?人能夠走出矛盾邏輯嗎?

問:矛盾狀態讓人不得安生,是吧?

答:矛盾不僅惡化了人的處境,造成人與事物的緊張關係,而且,當矛盾思維成為人的基本意識,人自身成為一個對立的矛盾體,人的精神與情感成為矛盾衝突的戰場,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巨大的矛盾,這讓人怎麼在重重疊疊的矛盾生活中泰然處之?人的苦難起於源源不絕的矛盾,起源於源源不絕的自身衝突,這是不是人應該得到的或只能得到的合理的存在?人懷疑過矛盾的起因嗎?人反思過矛盾存在的合理性嗎?

問:人當然希望沒有矛盾,是吧?

答:人都以為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其實錯了,矛盾就是人為製造的,所有的矛盾都是人看事物的方式決定的。當矛盾具有本源性,矛盾就是無法避免的,人不是具有外在矛盾,而是具有內在矛盾即本源性矛盾,所以,人從來不是避免矛盾和解決矛盾的問題,人只能取消矛盾,讓矛盾不會存在和出現,讓矛盾本身不可能發生,這才是人類走出矛盾處境的終極方案。人自身不矛盾,也不用矛盾的方式看世界,矛盾就會永遠消失,人間從此再無矛盾。

問:其實不就是消除人的本源性矛盾嗎?

答:對,換理念、換方式、換人類才是一勞永逸地消除矛盾的唯一方法,矛盾不能靠解決,解決只能轉移矛盾,矛盾只能作根源性消除,讓矛盾沒有發生的可能。存在的方式和存在的理念變了,人的根源性矛盾觀念沒有了,換作了整體性和綜合性的感知觀,矛盾論就毫無意義,因為存在不再靠矛盾的對峙來實現,存在是感知的互動,是和諧、持續、穩定的有序運行,矛盾就失去了存在理由,人就再也不會矛盾了。

問:會不會產生新的矛盾和問題?

答:事物不會以矛盾的方式出現,事物的相互關係也不會以衝突的方式運行,人看事物更不會以矛盾的眼光、矛盾的心態、站在矛盾的立場上說話,矛盾將成為歷史,成為舊紀元的文化標誌。人本身不再是矛盾體,這是人類存在的新形態。

問:沒有矛盾的人是不可思議的人吧?

答:人是最需要改變也是最容易改變的存在因素,人的改變就意味著一切的改變。人類當下面臨重大轉折,這之前是改物,這之後是改人。改物是創造了一個物質世界,改人是怎樣使用這個物質世界;改物用的是唯物主義,改人用的是感知主義;改物用的是矛盾轉移哲學,改人用的是感知整體哲學;改物是分解世界,改人是合攏世界;改物的結果是人的物質世界,改人的結果是人的感知世界。最明顯的改變是:矛盾的人不斷地分解一切,感知的人不斷合攏一切;矛盾的人找不到自己,感知的人世界就是自己;矛盾的人看到對立,感知的人感知和諧。從內向矛盾的人變為外向感知的人,人的存在方式完全改變。

問:人與人的關係也改變了嗎?

答:人與人的矛盾關係不但完全化解,而且人對於人的意義與之前完全不同。這之前人的生命利益是相對的,人與人是你和我的關係,你是什麼?我們一直以為你就是另一片利益空間,另一處情感區域,另一種精神存在……事實上,我們不知道我是什麼,就更不知道你是什麼。我與你不僅僅是稱謂的區別,它似乎意味著兩種不同的存在意義,一種是我的存在,一種是你的存在。(接下)

本書《感知新世界》已在亞馬遜、京東上架銷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論,進亞馬遜、京東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hj6b20BJleJMoPMWc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