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打了380多萬發子彈!沒有充足彈藥,很難有台兒莊大捷

2020-06-20     熊熊講武

原標題:15天打了380多萬發子彈!沒有充足彈藥,很難有台兒莊大捷

抗日戰爭中,台兒莊大捷是中國軍隊第一次打贏,而且還斃傷日軍上萬人的戰役。

能夠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首功應歸於在台兒莊正面陣地堅守的第2集團軍。

第2集團軍是西北軍部隊,這支部隊之前的番號是26路軍,而這個26路軍又是合編了22路軍之後的產物,是馮玉祥西北軍系的主要分支。該部雖然也屬雜牌軍之列,但因投靠中央軍較早,故而在雜牌軍中地位相對較高。

最早的26路軍有2個轄3旅9團的步兵師,即25師和27師,另有2個騎兵旅組成的騎兵第4師,全軍總兵力達22個團。

其投靠蔣介石後被用於對紅軍的圍剿作戰,經歷了寧都起義和宜黃戰敗之後,26路軍所轄僅剩一個42軍的番號,該番號下僅有一個轄2旅4團的27師,此外還有騎兵部隊改編的獨立44旅,全軍僅剩6個團的實力。

當時吉鴻昌的22路軍被蔣介石分化瓦解,所部有第30軍的番號和30師、31師2個2旅4團制師及1個特務旅。這支部隊被劃歸孫連仲的26路軍,由此新的26路軍實際是整合了22路軍之後的新軍。

其下轄30軍、42軍,作戰師有27師、30師、31師,此外還有獨立44旅,全軍有14個步兵團,實力得到恢復。

由於當時孫連仲是投靠蔣介石的雜牌軍中相對比較聽話的,因此蔣在分化瓦解該部之餘,也進行拉攏。如孫連仲嫡系27師就被劃入了第二批10個調整師之列,其武器裝備和軍餉待遇要高於30師、31師。

不過該部不像中央軍的調整師那樣可以得到較豐富的武器,如德式鋼盔應該是沒裝備的,只不過全師每人有一套黃軍裝,算是雜牌軍中的特殊待遇了。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第26路軍先是在河北與日軍交戰,繼而又在娘子關與日軍交戰。30師、31師在交戰中傷亡巨大,先後失去戰鬥力;孫連仲的嫡系27師損失也很大,戰鬥員傷亡過半。

該部在河北和山西的抗戰是非常堅決的,指揮娘子關戰役的黃紹竑曾回憶,其懸賞5萬元要指派某個營占領舊關的一處據點。孫連仲派來一個營後,該營營長答道:賞什麼嘍,軍人以衛國為天職,即令犧牲了,只希望抗戰勝利後能在那兒立一塊碑來紀念我們這群為國犧牲的人就滿足了。

結果這個要點雖然沒能奪回來,但這個營長和大部分官兵卻都犧牲了,所剩不到百人。

在當時的戰爭中,日軍的情報工作是做的比較多的,但其一般來說比較重視中央軍,而輕視雜牌軍。

日軍對26路軍的30軍曾做過調查,認為該軍兵員,裝備都還算不錯,就是訓練一般。整體戰力比一般的中國軍隊稍強。這份情報顯然有些想當然了,30軍恰恰是強在訓練,而不是武器裝備。

實際上,26路軍為西北軍殘餘主力之一,其雖然比較窮苦,但是軍人全部是北方兵,身材高大,且練兵較充實,尤其白刃戰實力強。在中原大戰中,馮玉祥直系的西北軍與中央軍精銳交戰都往往將後者打得潰敗而逃,因此在26路軍中普遍還瞧不上中央軍的戰鬥力。

也正因為26路軍在河北、山西一帶抗日比較得力,而中央軍第2集團軍劉峙部卻一潰千里,因此第2集團軍的番號就給了26路軍,不過其實力數並未增加。

該部退入河南許昌整後,兵員迅速恢復到了28000人,而到1938年春該部出現在台兒莊戰場上時,將要迎擊日軍精銳的第10師團部隊。

關於台兒莊戰役的詳情,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但大都集中在西北軍拚死抵抗和大刀隊上來。

不過請注意,拚死抵抗不假,西北軍大刀的威力也不弱,但在正面防守作戰中,若缺乏火力的話是斷然不可能靠著肉搏戰守得住的。

這個彈藥消耗的強度除了山炮彈外,都趕上了當時中央軍嫡系的水平了。

正因為台兒莊守軍的火力猛,日軍參戰部隊的戰報中才強調:

第27師、第30師,配有野戰山炮,並擁有大量迫擊炮,機關槍。捷克式輕機槍一個連配備有9挺,全部士兵佩戴鋼盔,裝備極其優秀。軍服全部都是絨制,從各種裝備上來說和日本部隊幾乎沒有差別。

這份戰報有誇張的成分,如黃軍服僅27師有,而且每人僅有一套,也並非都是絨制;輕機槍不大可能每個連都能配9挺,但彈藥充實是真的;野戰山炮也有,不過主要是加強配屬的,好在孫連仲是炮兵出身,懂得如何讓火炮發揮作用。

眾所周知,蔣介石向來對雜牌軍的軍械補給是大加限制的。那麼第2集團軍為何在台兒莊能有如此大量的彈藥使用呢?

比較關鍵的一點是當時負責指揮的不是蔣介石,而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

李宗仁為新桂系的頭腦,而當時其指揮的部隊極為龐雜,既有中央軍湯恩伯的第20軍團,又有川軍第22集團軍,還有韓復榘的第3集團軍,此外還有西北軍演化而來的第2集團軍、第3軍團、第68軍、第59軍等。

李宗仁本身也是蔣介石眼中的雜牌軍頭頭,其自然知曉如何讓雜牌軍發揮出戰鬥力的門道,關鍵之一就是為其保全編制,同時補充武器、彈藥、糧餉。

如第3軍團龐炳勛部,實有編制僅5個團,但軍政部還要裁撤其1個團,李宗仁幫助其確保編制後還充實了該部的武器彈藥,龐炳勛便極為高興,進而能在臨沂保衛戰中出大力,否則沒有彈藥,人家的仗也沒法打啊!

再如川軍22集團軍,所部裝備極為低劣,還先後被第二戰區和第一戰區嫌棄。該部開到第五戰區後,李宗仁立即下令補充500支新槍,同時還補充了大量迫擊炮和彈藥,使得川軍士氣恢復。

而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也是如此,防守台兒莊的31師剛到位,李宗仁即率先了解該部的人員武器狀況,隨後囑咐幕僚立即補發彈藥。

中央軍開來的山炮、重炮、戰防炮部隊也配屬給第2集團軍使用,使得該部能在遏制日軍戰車的同時,還能與對方進行小規模的炮戰。

此外,台兒莊城內還有沈鴻烈部海軍陸戰隊的彈藥庫,關鍵時刻守庫士兵也協同第2集團軍作戰,同時庫存彈藥隨意使用,這也是守軍能夠發揮火力的極重要因素。

因此在通常的肉搏戰宣傳之外,我們還看到了這樣的記載:

日軍採用塹壕戰術推進後,在莊內的守軍可以集中迫擊炮,每門炮連續打30發炮彈進行覆蓋射擊,同時還以輕重機槍對日軍進行掃射。而在台兒莊的反攻戰中,也是先以迫擊炮火力準備,然後輕重機槍持續掃射,隨後才是敢死隊的突擊。

要知道第2集團軍僅僅迫擊炮彈就打了25127發,平均每天可以打將近1700發,而且台兒莊的陣地範圍還不大,這是很有效的火力支援。

今天的朋友們可能不覺得這個數字有多麼大,但在當時這已經很多了。

如中央軍嫡系36師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一共打了迫擊炮彈8785發、中央軍嫡系第4師和第89師在南口戰役中分別消耗迫擊炮彈4208發和2244發、著名的上高會戰幾個軍的部隊一共才打了10179發迫擊炮彈、八路軍則更為誇張,129師全師有6門迫擊炮,炮彈則只有67發。

所以說,正是因為在台兒莊防守的第2集團軍有相對充足的迫擊炮彈、步機槍彈,才給了日軍進攻部隊對方擁有大量迫擊炮和機槍的印象,其實並不是第2集團軍的迫擊炮和機槍真有這麼多,而是彈藥十分充分所致,畢竟之前很少有部隊能這麼放開了打。

當然,僅有彈藥消耗也是不能打退日軍的,而西北軍部隊恰恰在白刃戰上又是日軍所占不了便宜的,而作戰意志也甚頑強。

據日軍記載:(台兒莊守軍)憑藉散兵壕,全部守軍頑強抵抗直到最後。宜哉,此敵於此狹窄的散兵壕內,重疊相枕,力戰而死之狀,雖為敵人,目睹其壯烈亦將為之感嘆。曾使翻譯勸其投降,屍山血河,非獨日軍所特有。

所以說,即便是雜牌軍,但只要使用得當,而且補充充足的軍械物資,其與日軍正面對壘都是不落下風的。

不過,類似台兒莊這種戰前有補充,戰時恰好還有彈藥庫,另外還有炮兵加強的情況,發生在雜牌軍身上是極為少見的。大多數情況下,雜牌軍的兵員、糧餉、軍械補充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李宗仁回憶:軍隊需要補充武器彈藥時,也必須向上級官員和兵站行賄才能得到補充,雜牌部隊尤其如此,若不行賄就一點得不到補充。即使蔣介石批准補充一批械彈,兵站倉庫官員也要勒索賄賂,沒有賄賂,兵站就以庫存已盡來搪塞。

這也是全面抗戰初期,國軍雜牌軍戰鬥力不俗,但到了中後期之後便不堪一擊、消極避戰的重要因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eHU0XIBfGB4SiUwqE0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