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琳玲 來自:雨林在線 已獲得作者授權
今天我對著母親邊哭邊咆哮著,我承認那一刻母親忍受著劇痛,她流著眼淚無力地默叨著「我不想活了」。可在那一刻,我的焦躁甚至怒火完全超過了本應的安慰,完全失控地咆哮,「醫生讓吃的藥為什麼不吃!」
母親在數月前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累及了多處大關節,全身疼痛遊走,甚為痛苦。但在整個就醫過程中,應該說受到了多位風濕免疫科專家的格外關心,專家們也都叮囑某某藥需要每天2粒堅持服用,待血沉等指標趨於正常後減量。專家們的苦口婆心、具有科學依據的治療方案,卻被俺家隔壁的王媽二句話打敗了,「某某藥可不能多吃,最多吃兩天!」王媽的話正好和上了母親骨子裡原本就抗拒用藥的心理,母親就這樣擅自停了藥。
我真的無語了。我和愛人都是學醫之人,給母親診治的專家們每次也都是苦口婆心、充分解釋,可為什麼還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隔壁的王媽三言二語打敗了呢。
我不覺深思,類似的還有,根本就沒有依據的激素恐懼症、根本就沒有章法的高血壓用藥,或是常常興師動眾的抗菌素自我濫用 ......能明白這些基本常識的老百姓有多少?!
在大一些的醫院,專家門診總是熙熙攘攘,醫生能給病人的時間那麼有限,不是醫生不想好好和焦躁無助的病人聊聊,但是後面黑壓壓的等候病人根本容不得再多解釋、再多安慰。所以奢望專家點對點溝通是件多麼不現實的事,而我們在公眾領域的健康信息溝通又是如此蒼白無力,真科學沒有市場,假科學卻大搖大擺地左右著很多人對醫學、醫生的看法和判斷。
母親的痛,就是我的痛,希望母親能原諒我那一刻的咆哮。我,一個每天為健康傳播奔走忙碌的人心裡真得好痛,如母親這般,被疾病纏身卻被隔壁王媽那番「良言」所迷惑著的真是千千萬,多麼可悲而可怕,面對社會公眾的健康傳播工作實在是任重而道遠。
「有時去治癒, 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E.L.Trudeau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