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學的絕對
是人性的沉重
"我的目的不是要畫得好,我用我周圍各種容易到手的繪畫材料,用最便捷的方式把腦中的畫面畫下來。"
——黑澤明
黑澤明從小就有過人的繪畫才能,受西方畫家凡高、塞尚等印象派影響。在之後的導演生涯中,他擅長運用水彩在紙上將他構想的畫面描繪出來,草圖甚至細緻到了人物眼神、髮式、表情。
手稿和電影劇照的對比
黑澤明是很早期西方社會轉型過程當中提醒人性的導演,但他也是一名擅長運用印象派色彩和夢幻主義構圖的畫家。
「他是專制的完美主義者,具有畫家的構圖感、舞蹈家的律動節奏和人道主義者的溫和敏感性,令兩個世代十多位導演深受其影響。」
——《紐約時報》的訃聞
電影劇照
《夢》 1990
《夢》 1990
《夢》 1990
《亂》 1985
《夢》 1990
《夢》 1990
《夢》 1990
《亂》 1985
《亂》 1985
黑澤明電影里表現出的色彩和構圖,離不開他前期的悉心手稿
他的影片在被世人崇拜認可的同時,別忘記了他飛揚筆觸下的色彩。
『黒澤明生誕100年記念畫コンテ展
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1910—1998
1910年,黑澤明生於日本東京一個武士家庭,父親逼著他學劍道、書法,但他卻對繪畫和電影非常感興趣。26歲的他創作首部劇本《達摩寺里的德國人》進入電影圈,此後成為享譽全球的導演、編劇、製片人。曾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威尼斯及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黑澤明的電影風格是男性的和豪壯的,呈現陽剛雄渾之美。」
——影評人、日本電影研究者舒明
黑澤明電影作品簡史
1940s
《姿三四郎》 1943 《最美》 1944《姿三四郎續》 1945 《膽大包天的人們》 1945《我對青春無悔》 1946 《美好星期天》 1947《泥醉天使》 1948 《靜夜之決鬥》 1948《野良犬》 1949
1950s
《醜聞》 1950《羅生門》 1950 《白痴》 1951 《生之欲》 1952 《七武士》 1954 《活人的記錄》 1955 《蜘蛛巢城》 1957 《低下層》 1957 《暗堡里的三惡人》 1958
1960s
《懶漢睡夫》 1960 《用心棒》 1961 《椿三十郎》 1962 《天國與地獄》 1963 《紅鬍子》 1965
1970s-1990s
《電車狂》1970《德爾蘇·烏扎拉》1975 《影子武士》 1980《亂》 1985 《夢》 1990《八月狂想曲》 1991 《裊裊夕陽情》 1993
輪值主編:二兩
繼續閱讀:
Herbert Bayer | 現實與幻想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