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你為啥覺得祖國需要你

2019-09-30     閒時花開官方帳號

作者:劉娜



和郎平有關的往事。


有人說:

最好的男女,都是雌雄同體。

這句話,形容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也是妥帖的。

9月28日,女排世界盃比賽中,中國女排3:0戰勝塞爾維亞,連獲10連勝,提前鎖定冠軍,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世界盃五冠王。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齊唱《我和我的祖國》的語境下,女排如此霸氣奪冠,著實讓人振奮。

中國女排,很燃!


賽後,媒體採訪女排主教練郎平,興奮地談到這場勝利,不料連連遭遇郎平全程面無笑容的「冷回答」。

當記者稱讚,女排的勝利體現了郎平的大智慧時,郎平淡淡地說「是團隊的智慧」

當記者提問,女排如何取得這樣的勝利時,郎平肯定地說「每天訓練的積累,仍然有許多不足」

當記者求證,今日中國女排是不是10年來最好的一支時,郎平果斷打斷「不是,強手非常多,每場比賽都有變數」

郎平賽後接受採訪,異常冷靜



說實話,看完這個採訪,我深切地明白了中國女排為什麼能奪冠。或者說,郎平挂帥的中國女排,為何能頻頻奪冠。

大盛之時,也是清醒之日。

在全民情緒高昂、全網高唱讚歌的盛譽之央,作為女排的掌門人,郎平談到剛剛獲得的榮譽和佳績,如此鎮靜,如此從容,如此輕描淡寫,如此雲淡風輕。

作為國際排壇為數不多的女主教練,她身上展露的那份超越榮譽和性別的理性,讓人肅然起敬。


身高一米八六(媒體報道一米八四,郎平曾澄清說是一米八六)的郎平,因為打球穩、准、狠,而被著名解說員宋世雄稱為「鐵榔頭」。

對於這個綽號,郎平曾自嘲地表達過不滿:

「這麼一個綽號,搞得我好像很暴力一樣,對象都不好找了。」

郎平的經典扣殺

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確夠

總是穿運動衣出現在賽場內外的她,因為個頭高,氣場大,扣殺准,被人當作「女漢子」和「女強人」。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她忍著闌尾炎的疼痛,拿下女排奧運會首金。

奪冠的郎平,家喻戶曉

1995年和2014年,在曾經稱霸世界的中國女排,因種種原因先後兩次跌落低谷,主教練職位成為燙手山芋。

又是郎平,力排眾議,臨危受命,扛下女排主教練的大旗,並在忍辱負重和臥薪嘗膽中,帶領女排的姑娘們,一次次回到巔峰時刻。

1996年,郎平第一次任國家隊主教練,奪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時與賴亞文擁抱慶賀


除了狠,她還非常

她看起來人高馬大,因受傷曾先後做過數十次手術,渾身幾乎沒有一處是完好的。

她的手指是斷過後又長好的,她雙側髖骨都做過手術,她的腰部和腿部因舊傷太多,保持同一個姿勢超過半個小時,就會站不起來……

即便如此,她依然帶傷活躍在排壇上。

2015年的世界盃賽場,她在奪冠進入關鍵階段時,給女排的姑娘們進行「郎式」鼓勁兒:

「這是血戰,我們每個球都不能輸。不是想贏怕輸,而是想贏所以不怕輸。」

後來,姑娘們如願奪冠。她那句自嘲的話語,被媒體拉出來當標題:

「我一個快60歲的老太婆都在拼,沒人好意思懶。」

賽場上的郎平,嗓子都沒好過



從1978年加入國家隊,出征第八屆亞運會,獲得銀牌,到2019年帶領國家隊,奪取世界盃冠軍,再次升國旗奏國歌,41年的時光里,郎平以「鐵榔頭」的強悍,完成了從一代名將到一代名帥的蝶變。

這張圖,這兩天很火


外人看見的,是比賽,獎牌和榮光。

而她的家人,看到的是傷痛,艱辛和抉擇。

「她把一生,都獻給了女排。」

當年,《魯豫有約》採訪她的父親時,老先生哽咽地說。

2007年,郎平和父親


2014年9月,父親去世時,郎平正帶隊在北侖訓練,沒能和父親見最後一面的她,忍不住愧疚,在微博里寫下這麼一句話:

「我的老革命父親今天早上安詳離去,他一直為我而驕傲,而我只能祝他老人家在天堂平安。」

父親走時,有兩個遺願,一個是,剛剛挂帥的郎平,能帶領中國隊,拿到世界冠軍;一個是,單身多年的郎平,能夠組建個家庭,生活圓滿。

在父母眼中,那個叱吒風雲的女兒,那個殺伐果決的女兒,那個榮譽等身的女兒,那個萬人敬仰的女兒,其實一直都是一個需要照顧的小女兒。

2016年,郎平再次步入了婚姻。她的丈夫,是中國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育成。

郎平和先生王育成



「他知識淵博,熱愛體育,對我們這個帶有軍事色彩的高危職業,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猶如心有靈犀的老朋友,也是精神層面的至交。」

婚禮上,郎平深情地說。

那個父親牽掛的小女兒,單身21年後,終於找到了知心愛人。

可惜,天堂的父親,只能在另一個世界裡為她鼓掌。

從當運動員開始,郎平就堅持兩個習慣,一個是記日記,一個是練英語。

前者,讓輾轉賽場的她,多了點文藝的氣質,賽場上那些隨口而出的金句,都源自日日書寫的積累。後者,給她打開世界之門,在她退役後遠走他鄉時,很快謀得謀生門路。

郎平從來不願誇大自己,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

「我是普通女人。」

在和英年早逝的女作家陸星兒合著的《激情歲月——郎平自傳》中,郎平如實記錄下,她拿下的榮譽,遭到的誤解,歷經的婚變,和兩難的抉擇。

她像所有職業女性一樣,在女兒和排球之間難以取捨,也曾像所有普通女人那樣,在婚姻變故中,黯然傷神。

郎平自傳

1995年,她和前夫白帆離婚時,女兒才剛剛4歲。

「分手讓人感到痛楚,就像要割去你的手,你的腳,你怕你的手腳傷殘了,割去它們是保全生命,但這個『割去』手術,畢竟是你身上的一部分。

曾經是一個整體,有很多記憶,很多日子,很多內容,很多活動,是一起完成的,一起經歷的,不管開心不開心,都有骨有肉地連在一起了。

要剝離,要侵害,要連血帶肉,能不痛嗎?」

她離婚後,很多人猜測是因為她太能幹,太強勢。不管別人怎麼猜測,郎平始終不解釋。

她說,她是站在輿論風口的人,擁有太多話語權,說多了對前夫不利,他們曾經相愛,所以她不願傷害。

但在自傳中,關於這段感情的反思,她坦言:

「我努力做個賢妻良母,我熱愛生活,我對生活盡到了責任。但生活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對和錯所能概括的。你盡力了,也未必能使生活滿意。

這,比打球難多了。」

她也有過青澀而美好的盛年



她也談過浪漫的戀愛。

離婚後,她有過一個身高1.96米的男朋友。這位美國人是政治經濟學的博士,熱愛體育,崇拜郎平。

但因為1995年,中國女排需要她,她不得不解除和新墨西哥大學的簽約,回到中國執教,這段戀情也因時空和距離,而被她忙丟。

作為母親,很難抽出空,坐下來安心給女兒做頓飯的郎平,在第一次吃到女兒白浪給她做的早餐時,哭了起來。

體育不相信眼淚,但親情需要眼淚的清洗。

郎平和女兒

郎平常年征戰在外,對女兒虧欠太多。好在,那個踢了足球、打了籃球後,最終像媽媽那樣選擇排球的史丹福女孩,始終理解母親的選擇:


排球就是媽媽的命,中國才是媽媽的家。

事實的確如此。

郎平自己說,她這輩子最無法拒絕的話,就是:

「祖國需要你。」

1995年,她在美國買了房子,拿到了綠卡,擁有收入不菲的工作,但收到中國排協一封又一封的電傳,看到上面那句「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時,她就回來了。

2014年,她在廣東恆大執教,薪資豐厚,屢創佳績,但曾經盛名一時的中國女排,跌落到世界第八的位置,丟掉了亞洲冠軍的寶座,前任主教練都不願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她在聽到「郎平,國家真的需要你」這句話後,再次出山,獨當一面。

「作為一個人,我們其實都很渺小。但是,當有人代表國家對你說:祖國需要你時,你怎能無動於衷呢?」

她說,老女排傳承下來的經驗,就剩她一個在堅守了,她不上,誰上?!

郎平坦言,最放不下的話就是「祖國需要你」


這,就是「鐵榔頭」的溫柔。

這溫柔,是家國情懷的溫柔,是赤子之情的溫柔,是中國女排精神信仰之下,那特別困難時永不放棄的堅韌里,藏著的中國女性的溫柔。

這溫柔里,藏著一個時代的鏗鏘,更藏著一個民族的守候。

今日,中國女排再次奪冠。

遙想,1979年,中國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僅一個月之後,中國女排就奪得了亞錦賽冠軍,成為「三大球」中第一個衝出亞洲的中國好球。

女排老照片

那一年,郎平19歲。

但從那一年起,「比賽不是為了贏得冠軍,而是明知不會贏,也會竭盡全力」的中國女排精神,就在這片土地,紮根,發芽,直至繁盛成一個民族精神氣質中,碩果纍纍的一個枝幹。

中國女排

40年後,一批又一批球員上場又退下,一場又一場比賽開始又結束,一回又一回跌倒又站起,面對盛譽和暗涌,59歲的郎平說:

「變化的,從來不是對手,而是我們自己。」

是的。

這世上,最強的隊伍,是占領一個個山頭,領回一枚枚閃光的勳章。

但這世上,是最好的隊伍,是翻越一座座山脈,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因為,向外開拓的,是驍勇,是征服。而向內探索的,才是永恆,是慈悲。

郎平如是。

女排如是。

我們如是。

中國,亦如是。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閒時花開: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wy5gW0BMH2_cNUgUJ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