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傳統炫富叫做:閩南人吃海鮮

2019-09-29     阿傑傳承閩南文化

因為熱愛,所以專業;因為專業,所以堅持不懈!

可能人都是這樣吧,越是自己沒有的,越是嚮往......吃過那麼多餐廳,見過那麼多老闆,難得有這麼一個老闆,讓我這個海邊長大的閩南人,對大海心生嚮往。

在海邊長大的閩南人,靠海吃海,以鮮入味。海鮮的最佳煮法對我而言,永遠是白灼或者醬油水。想吃新鮮原味的海鮮,白灼是最地道的方式。

紅毛蟹(方言直譯過來的)閩語方言:mo he

黃色的膏很多,一般價格貴,福建家庭偶爾會買買清蒸補身子,母的更值錢。

蝦蛄

不用介紹啦,大家都認識。有的地方叫皮皮蝦,味道沒話說,就是剝殼麻煩。

鮑魚

鮑魚現在隨處可見,跟福建其他海味相比,還真不突出.

土筍凍

土筍凍在廈門、泉州地區非常流行,它源自泉州安海,興起發揚於廈門。

土筍凍,是發源於泉州晉江安海的特色食品,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它含有膠質,主原料是一種蠕蟲,蟲身長二、三寸。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其肉清,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蘿蔔絲、辣椒絲、番茄片,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亮晶晶,吃起來很清爽很香嫩,常常用芥末來做調料。

海蠣(牡蠣、蚵仔、生蚝)

全世界最愛吃,也最能吃出海蠣味道的,就是福建人和台灣人了!外地人非靠海地區很多人都不敢吃,很少吃,也不覺得好吃,外地產的海蠣也不好吃,除了福建和台灣地區。

海蠣在福建地區叫海蠣,官方名有時候叫牡蠣,台灣叫蚵仔煎的蚵仔,大點的叫生蚝。

野生海蠣,較之灘涂養殖海蠣美味遠勝之。其一是不腥,因是個小,肉瘦不肥腴,就象小家碧玉,賣相不艷,但自有清純資質,不張揚,少腥味。其二是味香,灘養海蠣雖肥美,但白多黑少,所謂過猶不及,剛好蓋過海蠣應有之清甜,李漁所謂「腥而寡味」,斯是也。

蟶(cheng)

在閩南語裡讀音類似「攤」

在福建,尤其閩東福州、寧德、莆田地區海邊深受喜愛,尤其是蟶的湯汁。

蟶子,雙殼綱竹蟶科海產貝類。軟體動物。介殼兩扇,形狀狹而長,外面蛋黃色,裡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裡,也可人工養殖,肉味鮮美。有縊蟶、竹蟶等種類。

蟶的好兄弟,竹蟶

蟶又名蟶子王,為海產雙殼軟體動物,體呈延長形,兩殼合抱後呈竹筒狀,故得竹蟶之名。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現已開始大規模人工養殖。

國慶七天樂,有打算來廈門旅遊的友友們,可以私信阿傑,阿傑介紹你閩南旅遊攻略,還能美美的吃上閩南地道的海鮮大餐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w-Rg20BMH2_cNUgY5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