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吃不厭——扶風臊面

2019-07-12   扶風同城

百吃不厭 扶風臊面

文/張曉科

來源:扶風在線

家鄉扶風臊子麵,又稱「蛟湯麵」。相傳西岐周文王帶領將士勇斬惡蛟,取其肉細煵一臊子,味鮮色香,入大鍋中加湯,與將士萬人同食蛟湯麵,因其百吃不厭,酸辣爽口傳承千年至今。

百吃不厭 扶風臊面

文/張曉科

現如今我們扶風臊子麵,名氣越來越大,成為美食界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天南海北的人們,紛紛慕名而來,絡繹不絕一品西府臊子麵美味。

摯親好朋,風塵而至。樸實好客的扶風人定會雙手恭敬端上,一碗碗精心準備的熱氣騰騰,湯煎油汪,面長筋細,肉香不膩的臊子麵,勝情款待座上嘉賓。

而真正品嘗過扶風臊子麵的朋友們,便會胸有成竹的伸出大拇指來誇讚一番。進而萬分自豪的說道著,自已一口氣吃下那二三十碗,香噴四溢的臊子麵的豐功偉績。

聽得外人膛目結舌,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心中萬般糾結。只有我們地道的扶風人,閔嘴一笑了之,輕而淡之的說上聲,「不足為奇,小菜一碟罷了。

能夠一次豪吃這麼多臊子麵,其中定有它的微妙玄機以及深深內涵。

首先,哨子麵湯寬而面稀,輕輕一筷頭能全部撈起,在油汪汪的湯上輕輕的晃上幾晃,滋溜一下,吸進嘴中滑入腹中,只留滿口飄香,全身舒舒坦然,心暖氣爽。

其次,說明臊子真不愧為名副其實的美食。一口氣吃下二三十碗,就因味美色香。只有鬆寬褲帶,撐開肚子繼續喈。

俗語講的好『『無酒不成宴席」,可在我們扶風人的目中,要招待好親朋摯友。「入席頭道臊子麵,千萬堅決不能少」。少了臊子麵,這宴席就缺而不全。

扶風人,給家中小娃熱鬧鬧的做滿月,宴請全村,不管攤子拉得多大,還是擺上幾十桌。依舊少不了香飄滿院,熱氣騰騰,紅紅艷艷的臊子麵。這才能讓娃娃的舅家人,以及遠到而來的客人,吃得舒舒服服。歡歡喜喜而來,高興興而歸。

老人賀壽,不管兒孫置辦的多麼氣派,聲勢多麼浩大,還是豪請八方四村鄰里。也少不了頭一道面長筋細,臊子飄香,油辣湯紅的長壽臊子麵。讓每位前來賀壽的客人推心置腹,敞開胸懷,吃個實實在在,吃個痛痛快快。

村中 青年大辦婚事,迎娶新娘的人們,出門之前一定要吃上幾碗,蔥花飄香煎乎乎的臊子麵,而且吃雙不吃單,寓意好事成雙,成雙成對。

熱氣騰騰的臊子麵一下肚,他們傾刻精神抖擻,神采奕奕,英雄氣長,渾身是膽。把那最難纏的娘家人,也會說道的服服貼貼。

定能順順噹噹,高高興興,歡天喜地的把漂漂亮亮的新娘迎娶回家。

聲勢浩大的送親的隊伍入席就坐,六人圍成一桌,一大盤端上滿滿六碗,香氣濃濃的臊子麵擺在桌上。最先頭碗,必須敬給上席的長輩或兄長,長輩先動筷子,品上一口,隨從晚輩依次動筷吃飯。這不言而喻的習俗,這就是西府人傳承千年的尊老美德。

西府人對臊子麵有一種微妙的不可言喻,說不清道不明的寓意包含其中。

記得小時村中大凡年逾古稀,兒孫滿堂的老人。隔輩孫子或者曾孫,經常總會半開玩笑的問老人,「八八爺,啥時讓人吃你的哨子面。」姥爺並不生氣,一手捋著白花花的鬍子,慈祥的微笑堆滿整個歷經蒼桑的臉上,露出滿嘴被歲月鳳霜磨掉的參差不齊的牙齒,含糊不清的笑著說,「好好就等著吧,看把你們這幫孫娃子急得不得了,還早著呢。"然後傳來一陣陣大笑,這笑聲將一切不快,全都完完全全拋置腦後。

或許吃臊子麵,是對於辛苦勞作一生的先輩們,百年之後,神遊極樂,一種最為深情的懷念與依依送別。是兒女,對於生養自己父輩們的一種感恩戴德深深回那晚在夢中,我依稀看見,在古色古香的七星小鎮,八個威武雄壯的大漢,扛著一頂充滿喜氣,紅紅火火的大花轎。邁著驕健的大步邊走邊唱。那宏厚悅耳的吼聲傳遍整個七星小鎮。

湯煎油汪味道鮮,好面出自咱的手哇。

吃了咱的面,上下通氣渾身爽。

吃了咱的面,事事順心錢滿貫。

吃了咱的面,家家和睦身體健

吃了咱的面,走南闖北咱不怕。

吃了咱的面,年年能掙乾乾萬,

吃了咱的面,幸福生活永不斷。

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臊子麵。

扶風美味臊子麵,……臊子麵,大盤大盤端上來,端上來。

好面……好面…………喈不夠的臊子麵呀。

作者簡介:張曉科,扶風城關萬楊張家底人。家鄉一草一木,一溝一壑。永遠至親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