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物質充裕的時代,不像我們小時候,為了自己喜歡的一個玩具、一本書,都要跟父母掰扯很久,甚至付出自己的一些勞動力,從父母那換取想要的東西。
01
前些天看到一個新聞,講的是一位七歲的小男孩沉溺手機遊戲,求直播平台的主播帶玩,並在主播語言引導下用手機不斷充值刷禮物,僅兩天就刷掉八千多元。
孩子動動手指,家人幾個月的辛苦錢就打了水漂。在孩子的心裡,錢真的不是錢,就是數字。
「熊孩子」打賞主播屢見不鮮。
14歲熊孩子一個月打賞主播13萬 花掉父母一年工資」的事例:江西九江的程女士發現自己的銀行卡通過支付寶轉出了1萬多元,當時以為是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了,通過各種渠道查詢後,發現是她14歲的孩子轉走的,經統計,前前後後共轉出了10萬元。每一筆打賞的金額都在1萬左右。
遼寧大連市的梁先生髮現自己卡里的6萬元不翼而飛,追問下9歲女兒承認是自己打賞了主播,目的是「讓主播教自己捏橡皮泥」。
律師表示,小孩子作為一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打賞金額比較大,是可以撤銷的,但關鍵是要證明打賞行為是未成年人所為,還是很有難度的。
面對這樣的熱點事件,有一個點贊最多的評論說:「盯著這則新聞發獃數秒,他讓讀者想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起初讓我最為憤怒的是直播平台的監管不力,但是當看到直播平台已經積極的採取措施追回錢款並且禁止了孩子打賞之後,轉念一想,誠然直播平台犯下了監管不利的錯誤,但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不應該是最先應該反思的嗎?」
02
河南一6歲男孩偷記媽媽的支付密碼,用手機網購了近五萬元的玩具,其中包含40平的兒童淘氣堡,投幣搖搖車、零食和貼畫等。僅兒童淘氣堡一件商品售價就在9980元。
事後男孩媽媽在朋友圈吐槽:「簡直氣瘋了!熊孩子趁我不注意,一通操作,胡亂清空了購物車,買了一大堆東西……真是崩潰啊,這幾天啥事兒沒幹,就忙著協商退貨了!」
看到此信息,網友們哭笑不得,其中一條高贊留言這樣說道:「不要低估一個孩子的能量,他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
也有網友跟帖:「這事兒家長應該引起重視,好好培養一下孩子的金錢觀,這麼亂來,早晚有一天出大事兒!」
有金錢觀念的孩子,長大了會有什麼後果?
網上有一個關於「月光族」的熱門話題,在留言里,聚集了不少大學生、上班一族,大多都在吐槽日常的開支,經常入不敷出,月底看著高昂的信用卡帳單,而不得不向父母伸手要錢……
正確的金錢觀,就如同孩子人生路上的掌舵手,即使風吹雨打,方向也不會走偏。
03
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一定要趁早,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對他的一生至關重要。
那麼,為人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怎樣正確的金錢觀念,從而讓孩子走上正道,遠離歪道呢?
1.給孩子非常明確的理財教育規劃
世界上最懂得理財教育的當屬猶太人,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伯南克、巴菲特、索羅斯、摩根家族、雷曼兄弟等金融大鱷和財富巨人都是猶太人。
當孩子有了初步的金錢概念之後,猶太父母會根據孩子的年齡制定理財教育規劃:
3歲:開始辨別硬幣和紙幣;
5歲:知道錢可以用來購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並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7歲:能看懂價格標籤,並懂得「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
8歲:通過額外的工作掙錢,並把錢存在銀行帳戶里,初步培養勞動掙錢,和存錢的意識;
10歲:有意識地省錢,以便後續進行更大項目操作,例如旅行;
11歲:制定兩周以上的開銷計劃;
12歲:制定需求計劃,並懂得正確的銀行術語;
13-15歲:嘗試安全的投資工具和服務,懂得如何進行預算、儲蓄和初步投資;
16-17歲:學習宏觀經濟基礎知識,關注市場消息,了解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
2.用遊戲方式幫助孩子學會理財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這樣說: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知識,將來總會有其他人來替你教他,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
孩子是天生喜好玩樂的,如果枯燥地給孩子說教經濟知識,孩子們必然反感。猶太人便設計一些小遊戲,以此加強孩子們的金錢意識,並懂得金錢邏輯。例如較為流行的「大富翁」遊戲,便是一類不錯的理財教育的遊戲。
3.告訴孩子錢是從哪裡來的
現在是數字化時代,出門首付款只用手機就輕鬆搞定了,我已經好長事件沒有用過現金了。孩子在運用數字化金錢運作時,對金錢的概念會更加的模糊。
一個朋友做的很棒,她經常帶孩子去銀行存取現金,讓孩子在一旁看著,告訴孩子錢在卡上是一個數字,也可以把數字轉換成實物現金,但卡上的數字不會憑空多或者少,數字是由自己掌控的。
她6歲的孩子想要一輛遙控汽車,朋友對孩子說可以,不過前提是幫助家裡洗車,每次15元。
當孩子拿到了錢,既興奮又無奈的說:「想不到,我這麼辛苦才賺了這麼點錢。」
朋友趁機給孩子上了一堂課:「對啊,錢不是從卡上隨機就可以拿出來的,是我們平日中勞動所得,把得到的金錢又以數字的形式存到銀行卡上,卡上的數字才有變動。這就是錢的來源,每個人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換取金錢。」
只有讓孩子親身體會過,付出過辛勞和汗水,孩子才能學會對金錢的珍惜,才會體諒父母的錢來之不易,才會重視金錢。
三毛在《親愛的三毛》中寫道:
"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深以為然,金錢教育其實就是孩子的三觀教育。只有從小懂得與金錢相處的孩子,將來才更懂得掌控自己的財富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