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過一篇《沉默寡言的人,不適合當領導嗎?錯,懂這3點,話少也能成功管人》,很明確的講了,愛不愛說話和工作能力強不強,以及和能否當領導,沒有任何相關性,很多話少的人本身就是「人狠話不多」,他們做事的能力很強,不僅可以無視職場潛規則,還經常受到領導的保護和重用。
我在職場這10幾年,身邊有一些同事,明明其貌不揚,平常在公司里也類似於「透明人」,他們平時不聲不響,但干起活兒來是一把好手,很多時候在工作中提出建設性想法和建議的, 恰恰就是這樣一群人。
那麼,今天我們來聊一下,為什麼有些不愛說話的人,做事能力卻很強?那些話不多,但工作能力很強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特徵呢?你要想在職場中越混越好,就要努力學習並掌握這些能力。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不愛說話的人吃大虧了,畢竟在職場中溝通和人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反過來想想,你可能平時除了忙手頭上的工作之外,絕大多數時間也都浪費在無效社交上了。尤其是一些熱血又外向的年輕人,會經常耐不住寂寞,總會想著說去參加各種的社交活動來打發時間。
因為對於這些外向的人,更喜歡通過「社交」來獲取信息和實現自我發展,即使這些社交是無效的,他們也願意這樣做,斷舍離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煎熬。
而對於不愛說話的人,發展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煎熬,因此他們很多時候,會選擇儘量獨處,少見人,少消耗自己,把用來發展人際關係的精力用在獨自充電提升上。
我之前說過,有價值的人脈和人際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利益交換,簡單說就是,你自身得有一定實力和利益資源,才有資本和別人開展人際關係,沒有利益的社交活動都是無效社交,只是在不停的白白消耗你而已。
所以,對大部分普通職場人而言,每天都會在工作和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無效社交活動,無效的人際關係比真正有價值的人際關係多,實際上是在逼著自己混圈子,費時間又費精力。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會不會有大的發展,主要看他如何利用工作八小時之外的時間,那些不愛說話的人正是因為避免了很多「無效社交」,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進而可以聚焦到主要工作和學習中,長此以往,無論是本領域的技能還是其它領域的,都可以學習得更多。
有不少平時不愛說話,喜歡安靜的人,精力都很集中、很專注,也非常自律,善於管理自己的時間,同時又目標明確,知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而且也會給自己樹立社交底線,他們絕少利用白天工作中非常寶貴的時間,去參與到其他人的「茶話會」里。他們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樣讓自己變得更強、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並且給自己增值。
每個人的能量電池都是有限的,社交成本本來就很高,能量消耗大,不能盲目跟其他成功的人比社交量,而要學會智取。
前面一點已經說到,話少的人,更容易把和其他人閒聊、八卦的時間用來學習和思考,相比較於其它喜歡無效社交的人來說,話少的人更喜歡思考,思維更活躍。
平常說話特別多特別快的人,往往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就是我們常說的「說話不經大腦」,相對而言,說話少說話慢的人留給自己的思考空間更多。
要知道,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不是光憑努力就夠的,如果沒有深度思考,可能很多事情都只能看到它的表面,白白做了無用功。相反,先思考再行動不說事情會做的多完美,至少工作質量上會有明顯的區別。
那些話少又思維活躍的人,通常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他們搜集和整理各類信息,雖然平時說話少,但其他人說的所有內容他們都會一字不差的聽進去,並且從中篩選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這比那些每天口若懸河,只顧自嗨的人不知道厲害多少。他們也更容易脫離日復一日的重複機械性的勞動。
而那些很多整天喜歡吹牛,到處發展人際關係的人,許多年過去了,沒看到他們所謂的人脈幫上他們什麼,他們卻依然在做著重複的日常工作。
而那些平時話少,精力都用在思考上的人,他很可能已經超預期地完成了許多富有創意性的工作,每次證明自己的實力,高層都會更加樂意把下一次的「重要機會」交給他,他在每次獲得工作時,會都先問問自己:「我要怎樣做,才能在這份日常工作中展現自己的實力?」如果你也能把這養成一種習慣,你所做的工作總有一天會取得令人驚嘆的成果。
馬雲曾說,想要成為高級管理者,你首先要學會不抱怨,消化自己的情緒,並給別人抱怨的機會。
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和他自身的能力有很大關係;但他能有多大的成就,除了和能力掛鉤,情緒管理能力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
巴菲特能夠在身邊的人都失去理智的時候繼續認真地思考,他說:「投資成功的秘訣無關智商,你只需擁有一般水平的智慧,剩下的就是抑制自身衝動的性格,正是衝動讓很多人在投資的過程中受挫。」
我前公司有一位少言寡語的領導,夏總,就是位非常會控制情緒的人,有一次,夏總和公司董事長因為工作上的意見不同,在會議室吵了起來,夏總被董事長當著眾人的面痛罵了一頓,當時他從會議室出來眼睛裡還有淚水,但是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接下來,無論是跟客戶打電話還是跟同事溝通項目,他都一如既往的元氣滿滿,態度積極。後來我們部門的同事還是關心了下他,問他沒事吧,他卻笑嘻嘻說那天只是被蚊子叮了一下而已,很快就自愈了。我不由得在心裡讚嘆,不愧是領導,如果換成其他同事,基本上被罵後,一天時間就廢了,估計都沒心情搭理任何人。
其實,不愛說話的人,由於不太願意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遇到的工作和難題時,他們會在第一時間選擇先自己扛下來,再慢慢消化處理,而不是像其他人樣,不管什麼任務和難題,都先抱怨、發泄或者甩鍋。
這樣實際上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把升職加薪的機會給了別人。而懂得控制情緒的人,則會在新工作和新挑戰中不斷突破自我,實現進階。
職場中,你可以話少,但一定不能忽略必要的「為人處事」,否則能力再強,最終也無法成功。
第一,學會共情
共情的能力非常重要。因為情商高的人,都是非常會共情的人。
什麼是共情?
簡單說就是,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去體會,和表達對方的感受。比如:
就拿上面的事情來說,夏總剛被董事長罵了,如果這時你去和夏總搭話,你會怎麼說呢?
這個時候,你就應該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夏總現在非常傷心,憤怒,討厭董事長(即使強壓著情緒也不例外)。接著你和他搭話就要說:「唉,不要介意,所有大老闆都是這樣,有時候不懂我們是怎麼想的,這事兒不怪你,我們都是站在你這邊的,有什麼能幫忙的說一聲就是了,不想那麼多。」
這個時候,夏總就會覺得你很懂他,覺得你是一個理解他人的人。以後有好的機會,會首先想到你,對你說話也會客氣得多。為人處世中,這點學會的話,就會讓你在職場中多很多盟友。
第二,除了工作彙報外,儘量少說多做
職場中,很多人確實很難說,能把黑的都說白,但他們只會去說一些很讓人舒服的話,卻不做出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無形中給別人製造了過高的預期,也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其實,會說話,只是一個方面,只會讓你和不是和你很熟悉的人迅速產生好感,而一旦這個人深入了解你,就知道你只是一個會說話,不會做事的人。尤其是讓你的上級領導或老闆知道後,可能會重新評估你是否能繼續勝任工作。
你把一個事情說出一朵花來,也是空的。而你把再小的一件事做出來,那才是實的。先做再說,即使你話少不會說也沒關係,因為現在彙報工作也不一定要用嘴說,可以通過郵件,微信等方式的,只要把事情做出來,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再怎麼否認也改變不了的事實!關鍵就是你要明白,提供價值,要落在實際,不要成為空談。
最後,不愛說話的員工不代表不說話,尤其是對於一些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來說,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不會脫口而出,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說出來的。
一般來說,話少的人都是偏內向的,也就是說他們更能通過自己的內在獲取能量,而不是通過與外界接觸獲取能量。同時過往的成功經歷對他們形成了正反饋,他們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自己最有利的,所以不會輕易改變。所以,職場裡那些真正人狠話不多的人確實是非常厲害的角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