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普通人的心愿,都值得被點亮

2020-01-07     貞觀


前幾天,我們聯合了華潤置地舉辦了「點亮你的新十年」活動,徵集到了許多讀者對未來的十年心愿,並以發光裝置的形式點亮了小雁塔跨年夜。



汪蕾希望十年後,「老媽90歲,老爸86歲,我58歲,我們還在一起,很幸福,很滿足」。


RCBird希望十年後,「博士順利畢業,和女朋友去同一個地方工作,成家,在研究領域有所貢獻」。


魏明希望十年後,「我們能好好在一起,阿姨和叔叔能夠接受我們的感情,如果有希望,我們去民政局領證吧」。


維麗希望十年後,「退居二線以後,充實自我,探索世界,發現更多有趣地方和人」。


曉鳳希望十年後,「堂上父母康健,膝下稚兒嗲嗲,側旁愛人依舊,栗子貓在鬧,我在笑」。


Liu對自己未來十年的願望只有一個字「瘦」。



這些形形色色普通人的心愿,是每個人回顧了過去十年,看到了眼下的生活,對自我未來期望的總結。有年輕人滿含朝氣,希望有更美好的將來;有剛成家的人,寫下自己對妻子兒女的愛和諾言;也有即將退出一線的中年人,想要探索人生的其他樂趣……



其中,最特別但是也最平常的一個願望,來自葉柿的那句「努力活著,回報那些在我最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的人」。



葉柿最近剛剛過完自己的39歲生日,前十年她的人生和其他人相同,結婚生子努力賺錢,有一大堆愛好和心愿,但都沒來得及實踐。如同我們每個人一樣,她總覺得未來還有大把時間:未來可以陪伴家人,未來可以看女兒長大,未來可以再學烘焙再玩遊戲。


但這一切的計劃被突如其來的癌症打敗,她的人生脫軌了。


2018年年初,她突然查出來得了乳腺癌,四期,發現的比較晚。醫生當時預估她未來只有兩年的生命,手術都不讓她做,葉柿從沒想過她會得病。像每一個生病的人一樣,得知這樣的消息,首先會問醫生:「為什麼是我?」人都說乳腺癌是心思鬱結想不開的人才會患的病,可葉柿是一個特別能看得開的人。日常家庭中的大小事,她都能很豁達的解決。


但是生病,不是一件可以控制的事情,也不全部取決於個人是否努力。儘管她用了最好的藥,化療的痛苦仍然難以承受。到現在,因為化療,她的頭髮都掉了,她選擇了一頂栗色的假髮,看起來和真的頭髮一樣。葉柿以前的頭髮很多,當年離子燙流行的時候,她去做離子燙,理髮師用了七個多小時才把她的頭髮燙好。等到化療掉頭髮的時候,她因為不想自己剃頭髮,一直堅持著不戴假髮,就像在拒絕著一個終將來臨的結果。後來等到頭髮一縷縷脫落,她還自拍了一張,「我當時發給大學同學了,還問她像不像《神鵰俠侶》里裘千尺的造型。」


葉柿能堅持到現在,除了為自己,也為了那些自己還沒去過的地方,還沒吃過的美食以及家裡的兩隻貓,更為了家人和支持她的朋友,「我戴假髮其實是為了女兒和我媽,我想讓她們感受到我的力量,我是一個正常的媽媽和也是一個正常的女兒,只是最近身體不太好而已。」現在,葉柿還在做靶向治療,效果不錯。生病雖然讓她「脫軌」,但是她現在最大的感觸是感謝自己還有機會重回軌道,感謝家人朋友對自己的不離不棄。最近,她還去參加了女兒學校的家長集體活動,和大家一起給教室做新年裝飾。




另一個讓人無法忘記的願望來自一個老雜誌人。在如今這個人們羞於說出「理想」二字的時代,穆可的願望顯得格外不同,他過去十年的經歷展現了個人如何在時代逆流中向上的奮勇。


十年前,穆可正式被任命為雜誌的主編。2009年,雜誌的黃金期已經過去,網際網路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初顯猙獰,但是穆可仍然還有一腔熱血,想要辦一份對得起自己的雜誌。


他1986年開始工作,是一個老雜誌人,自己頭一份工作就在雜誌社。接手主編崗位的時候,他其實已經笑談自己是「困獸猶鬥」——2009年全國期刊萎縮,其頹勢不是一個普通人可以阻擋的。二十年前,他們雜誌的廣告費一年就有300萬,而二十年後,一期連3000塊的廣告費都沒有。


為了讓雜誌有更多銷路,穆可帶著整個編輯部騎著車,大街小巷的在書報亭鋪貨。當時他們一人送一條街,一個人管四十個書報攤。最悲傷的一次是上海和南京的代理商告訴穆可他們雜誌沒賣完,需要退一部分回西安,退回西安的這部分雜誌,還需要編輯部自己掏運費。粗略算來,穆可發現過期雜誌運回西安的成本太高,比賣廢紙還貴。但為了確定對方真的是沒賣完,彼此有個憑證,穆可讓對方把每本雜誌的封面撕下來一半,寄回西安。「雜誌『斬首』,對我這個主編來說是很大的打擊,這就像是接到了前方將士的『首級』。」那一本本封面殘缺的雜誌,是紙質讀物式微的時代註腳。



十年後的今天,連鋪貨的書報亭都難以覓得,穆可便不再掙扎了。「我現在哀莫大於心死,不管那些了。」雜誌的命運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抵擋的住的,在時代洪流中,個人的作用無異於螳臂擋車。對未來十年,穆可希望自己能放下從前媒體人的執著。他從一個普通的文學青年,到在西安立足並把一家人顧住,生活無憂,已經做得很好了。未來十年,他生命中的下半場也將開始,生活重心該從工作轉移到家庭,干點自己的事情了。



說到回歸家庭,收集心愿的過程中一個新手媽媽的願望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願望和孩子的關係不大,更多從自己出發,她希望先做好自己再做好媽媽。


對喬木來說,過去十年,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年,2018年她邁入30歲而立之年,2019年她迎來了自己的女兒。



最近,朋友介紹她看了《82年的金智英》,這是一部在媽媽群中廣為傳播的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是1978年出生的韓國作家趙南柱根據自己與她身邊眾多女性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作品,她們都擁有傳統視角中順遂的人生:上學後成績優異,有自己的事業,適當的時間結婚生子。一切看起來都非常完美。


喬木的生活看起來也是這樣,她今年不過31歲,女兒半歲,丈夫的工作出差一星期在家一星期也算顧家。但是回顧家庭的她,就如影片中的金智英一樣,仍然能體會到某張無形的網對她的禁錮和拉扯。她知道那是什麼。


2013年碩士畢業以後,喬木有為期半年的時間找不到工作,這種體驗讓她產生了巨大的自我懷疑。上學的時候,她是保研生,畢業論文研究的是碳匯交易,碳匯交易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森林生態價值補償的一種有效途徑。雖然這些年的極端氣候讓大家逐漸開始注意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但對喬木來說,她的專業還太超前,這一屆同專業的同學有四人,兩男兩女,一個男生讀博,一個男生去北京。


「就我和另外一個同學是女生,那個女同學和師兄結婚,隨著師兄去國外念書了,」喬木進了一家建築行業的國企。也許建築業是一個對女性不太友好的行業,招聘的時候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行業很多人都不願聘用女性。她身為一個外行人,難以接觸到核心業務,只能做黨群工團和組織人事相關工作。雖然後來工作也很順利,她從普通科員成為了部門部長,但是喬木還是常常陷入對自己工作方向的思考,「我還是想做和經濟管理有關的行業,也有照顧家庭的因素,最終還是選擇離開了建築行業。」


喬木現在還在休產假,過年以後就要重歸職場。有一次她半夜起來喂奶,睡不著了翻看自己以前工作時寫的備忘錄,寫備忘錄時的她還沒有孩子,字裡行間充滿著對工作的熱情和思考,喬木太懷念當時的自己了。給她推薦《82年金智英》的夥伴們也都是新手媽媽,她們每個人都處於自我、職業和孩子的撕扯當中,並且想竭盡全力的好好工作,平衡一切。



未來十年,她的願望和孩子有關,也和自己的職業發展有關。她想做一個可以給女兒當榜樣的人,「我女兒以後到我這個年齡,她一定也會陷入和我一樣的境遇中,我現在想做的是努力找出該走的那條路,可以幫助她不要像我這麼辛苦和糾結。」



當然,更多人的願望和家庭相關。人們在家庭生活中付出愛,索取愛,也在家庭生活中學會放鬆,也學會承擔責任。


楊峭是家中么子,具有小兒子們都有的性格優勢,外向,敢闖。2019年是他離開家人家鄉,在異鄉獨自打拚的第十年。十年前,25歲的他拿著新得到的offer,不顧父母阻止一個人從銀川闖到了呼和浩特。


但在一個下午,他突然接到父親病重的消息。為了多陪陪父親,又不能放棄工作,楊峭那一年無數次往返於呼和浩特和銀川,「我當時周五晚上坐火車,周六早上到銀川,然後周天晚上坐火車,周一早上直接去上班。」楊峭至今記得剛得知父親生病以後,他們之間的談話,「我爸第一次在我眼前流淚,說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媽,我必須要替他照顧好我媽。」一次父子之間的對話,改變了楊峭對人生的看法,代替父親照顧好這個家,成為了他未來十年的心愿。未來十年,他想成為家庭的脊樑。


楊嶠作為兒子,他從家庭中學會了承擔責任。心愿與家庭相關的另一個主人公是宜臻,她作為母親,心愿更多與孩子有關,當然也和自己的成長有關。



宜臻屬豬,剛過去的2019年是她的本命年。女兒在日本念書,今年聖誕節,她和同學約好一起去美國玩。女兒從四歲開始,宜臻就不斷的帶她四處旅行。雖然也是普通工薪家庭,但為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普世價值中好的生活品質,她甚至讓女兒住過五星酒店、坐過頭等艙。中學時開家長會,老師暗示假期要讓孩子多上補習班,少外出旅遊。宜臻知道說的是自己,「結果一下家長會,別的家長都去問老師孩子的表現,我還是掏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簽證申請。我想讓我女兒充分感受到了世界之大,體會自然、景觀和人文的多樣性。」


十年前,宜臻拉扯著女兒到了珠峰大本營,她自己呼吸不通順吸著氧氣,十歲的女兒高興地活蹦亂跳。十年後,二十歲的女兒已經學會了妥善安排自己在異國的學習和生活,在日本第一年,就自己去了伊豆半島和北海道。在這個過程中,她也在慢慢放手,逐漸學會放鬆自己,讓女兒享受自己的獨立人生。未來十年,宜臻的心愿非常簡單,她會一直在原地,當孩子堅強的後盾。




每一個微小的願望和憧憬,代表了我們過去的經歷,也象徵著未來我們有可能去往哪裡。這也是我們與華潤置地策劃這次「點亮你的新十年」活動的初衷——希望這些普通人的點滴心愿,能在小雁塔的夜色中,伴著跨年的鐘聲,發出絢麗的光。



當晚的活動結束後,喬木回家看到了熟睡的女兒;楊峭和女朋友一同離開,第二天一大早他還要去參加單位組織的長跑活動;宜臻敲完鍾後,和丈夫一同步行回家,給親戚朋友們挨個發去了自己敲鐘的視頻;穆可要散散步消消食,來參加活動之前,他才和朋友吃完夜宵;葉柿在現場偶遇一位舊友,兩個人站在夜色里,聊起彼此的近況。


時間的巨浪和命運的無常中,普通人的生活和願望看起來總是異常渺小,仿佛一朵即逝的浪花。但是沒關係,閃亮不一定只出自於人生中大事件大波瀾,永不放棄前進的步伐就是我們生命中的高光時刻。


感謝華潤置地對本次活動的支持。


作者 | 鐺鐺 | 貞觀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XMvgm8BMH2_cNUgzPQ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