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夾饃加青椒是誰幹的?河南人還是山東人 || 貞觀數據

2019-12-27     貞觀


18歲起就在西安上大學,畢業以後工作了兩三年決定回鄉的小顧,有一天在南京街頭的店裡跟人吵了起來,「瓜皮,正宗肉夾饃才不放青椒呢,跟我理論……」


這條朋友圈的下面,一群西安的朋友同事紛紛為她堅守三秦飲食文化的精神點贊。


青椒肉夾饃 | 圖片來自微博@大寶DoneeIn


關於肉夾饃到底該不該夾青椒這場世紀之辯,全國人民已經給出了答案。大數據時代,不管是純瘦還是肥瘦,不管是夾青椒還是夾花干,每一次下單做出的選擇,比你的身體還誠實。


1、誰給了青椒肉夾饃勇氣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西安肉夾饃以5萬多的下單量,坐實了全國人民最喜愛的外賣單品的稱號,但其實這才只是國慶進行到一半的下單量,到假期結束的時候,7天全部的下單量已經衝破10萬。


從肉夾饃的消費偏好度來看,全國最偏愛肉夾饃的城市前三名分別是銅川、延安和隴南。陝西、甘肅、山西三省集中了最多的肉夾饃擁躉。


說明:偏好度=某城市肉夾饃訂單占比/全國肉夾饃訂單占比,數值大於1表示該城市較為偏好肉夾饃消費,數值越大表示越偏愛。時間區間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


正如在四川點鴛鴦鍋底會遭白眼,和陝西人吃肉夾饃加青椒,他可能跟你割袍斷義,這時候只有一個純瘦肉夾饃,能讓你們重歸於好。


在肉夾饃的原生地,只有在探索完麵餅、肉品以及湯汁的全部組合可能後,陝西人才相當克制地研發出了其他精分的口味變化。於是,在這一背景下,花干雞蛋夾饃經過許多年努力,終於在純瘦肉夾饃、肥瘦肉夾饃、臘牛肉夾饃、老潼關肉夾饃等一眾當紅饃的包圍中,上位成為陝西人心中不滅的新寵。


估計只有能用方言順溜念出這一串名字的老陝,才懂得手工現打飥飥饃為什麼上榜,一聽就想讓人想起母愛、鄉情、匠心等等元素。


在肉夾饃的細分領域,純瘦肉夾饃以過硬的實力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一致喜愛,緊隨其後的是肥瘦肉夾饃,儘管我很懷疑,這當中占據絕對比例的陝西人拉偏了全國人民的味覺。


事實證明,青椒肉夾饃之所以受到陝西人的激情抵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真的已經悄悄坐大,位列全國人民最喜愛的肉夾饃第五名。陝西人能忍受青椒肉夾饃,但絕對不能忍受,青椒肉夾饃想要代表陝西肉夾饃的野心。


到底是誰一意孤行想要給青椒肉夾饃勇氣?據餓了麼大數據透露,愛好點青椒肉夾饃的前十大城市,雲貴川三省的網友占了十分之七,三省中尤以口味嗜辣的四川(偏好度=19.9)和雲南網友(偏好度=20.04)想放青椒的最多。事已至此,我覺得不如陝西人跟四川人專門就吃火鍋該不該要鴛鴦鍋,以及肉夾饃到底該不該放青椒來一架,看看到底誰能贏。


2、山東人愛吃肉夾饃,河南人愛做肉夾饃


飲食文化的影響力是潛移默化的,它不僅會在異鄉的某個拐角處慰藉遊子的鄉愁,還會讓在陝西求學後回鄉的姑娘冷不丁來冒出陝罵,「這不正宗」。只是他們不知道,離開了原生地的肉夾饃,無論如何都保不住完整的原滋原味。水不是故鄉的,面不是故鄉的,這都不重要,有可能開店的,也不是故鄉人。


肉夾饃店從陝西出發,遍布全國各地。省會西安當之無愧是全國肉夾饃店最多的城市,加上幾乎要與西安融為一體的咸陽、肉夾饃發源地渭南兩個城市,陝西大本營的肉夾饃店數量占了全國的12%。


肉夾饃店數量排在陝西省之後的是山東(11%)、河南(4%)兩個省份。山東人可能是真心愛吃肉夾饃,濟南(2.6%)、青島(2.1%)、煙台(1.6%)、濰坊(1.6%)、臨沂(1.4%)、濟寧(1.2%),有6個山東城市的肉夾饃店數量超過了肉夾饃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渭南市。從肉夾饃店的輻射範圍來看,以麵食為主的北方省份(直轄市)如天津、遼寧、河北等,更容易接受這種陝西小吃。江浙一帶作為陝西人青睞的流出地,也漸漸吸收了一部分這種飲食文化。



河南人可能也很愛吃肉夾饃,但我覺得相比於吃肉夾饃,他們可能更愛做肉夾饃。


作為肉夾饃飲食文化的大本營,陝西源源不斷地向全國各地輸送著肉夾饃的技術人才和飲食文化。抖音里有這樣一條短視頻,東北的一家肉夾饃店,老闆是河南籍的,千里迢迢赴陝西潼關取經,學到了正宗的肉夾饃麵餅和湯汁的做法,最終得到了當地人的喜愛成了網紅打卡地。


全國的肉夾饃店老闆,從籍貫分布來看,22%來自陝西本地,且以潼關縣、涇陽縣、南鄭縣走出的肉夾饃老闆最多;其次是河南籍,占了16%,山東人占了14%排在第三。值得留意的是,河南人愛開肉夾饃店,但河南當地的肉夾饃店並不多,只占到全國的4%,比起山東省的肉夾饃店,占全國的11%,要少了很多。這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河南人喜歡學做肉夾饃是為了出省去掙錢,山東人喜歡學做肉夾饃是為了帶回去給自己人吃。


還有一個好玩的地方,在陝西本地,81%的肉夾饃店是陝西人開的,其餘7%是河南老闆開的。但是,出了陝西以後,17%的肉夾饃店老闆是河南人,其次的山東老闆占了16%,第三11%才是陝西人。


是的,也可以這麼說,陝西的肉夾饃文化,依靠河南人、山東人傳播到了全國。


3、河南人學會了做涼皮


既然說陝西地域小吃,就不能不提另一個走出省界邁向全國的飲食——涼皮。與肉夾饃在陝西關中地區盛行不一樣的是,涼皮店主要聚集在省會西安,以及陝北的榆林地區。我覺得享譽陝西的漢中涼皮之所以沒上榜,主要是因為漢中人吃涼皮的儀式感太強,他們可能沒辦法接受點外賣這種簡單粗放的方式,還有,熱米皮放涼了不好吃怎麼辦。


和肉夾饃還不太一樣的是,涼皮這種爽口的小吃,突破了南北地域差異,從東北、華北、到華南、華東一路過去,得到了人們的一致喜愛。奇怪的是,喜愛青椒肉夾饃的雲貴川人民,反而對涼皮幾乎不感冒。遼寧的瀋陽市成為僅次於西安的涼皮店分布最多的城市。在長江以南,江蘇人對涼皮這種小吃也頗為青睞,江蘇省的門店占比達到了6%,僅次於陝西,一南一北難得有了統一的口味。



漢中人在涼皮生意上可從來沒有閒著,他們不僅產出了魏家涼皮這樣已經在餐飲、零售跨界經營的連鎖品牌,而且前赴後繼地擔起了傳播涼皮文化的重任,另一個擔起重任的是擀麵皮重鎮——寶雞陳倉區。餓了麼大數據顯示,籍貫為南鄭縣、城固縣、寶雞陳倉區的涼皮老闆活躍在陝西大大小小的涼皮店裡。


在陝西的涼皮生意版圖裡,河南老闆被擠得只剩下3%的市場空間。同樣的,一旦出了陝西,一切都不一樣了。陝西以外,17%的涼皮店老闆都是河南人,其次10%才是陝西人,江蘇人8%排在了第三。勤勞勇敢的河南人不僅學會了做肉夾饃,而且學會了做涼皮,而且學會了用他們掙錢。


的確,安土重遷的陝西人,大多選擇了在本地做生意,75%的陝西籍老闆將自己的小生意放在了熟悉的故鄉。而那些出走他鄉的陝西小餐飲店老闆,順著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的腳步,要麼北上廣,要麼江浙一帶……那些競爭更激烈也更富庶繁華的地方接納了他們。


餓了麼陝西生意人主要分布地域


涼皮和肉夾饃雖然是知名度最高的陝西小吃,但背井離鄉的生意人不再拘泥於故土情節,陝西人開的最多的店是麵店,這真真應了那句生意做遍,不如賣面。


除了麵店以外,陝西的小餐飲店老闆更喜歡做的生意的是川湘菜,變化多端層次更豐富的川菜和湘菜,是陝西人看重的生意經。這些年異軍突起的奶茶果汁店,口味更迎合全國人民的小吃飲食,陝西人也沒有錯過機會。至於蓋澆飯、燒烤、冒菜、麻辣燙……這些快餐里,地域口味已經越來越淡。


仔細想一想,你曾經以為純粹的口味真的還純粹嗎?是不是也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


感謝餓了麼大數據獨家支持。


作者 | 圖圖 | 貞觀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BroT28BMH2_cNUgif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