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悲劇,它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3月26日,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在BBC一檔節目上猛批英國防疫措施是「國家醜聞」。
他指出英國早在1月底就知道疫情的嚴重性,但卻白白浪費了時間,「在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我們就知道疫情會到來,中國疫情所傳遞出的信息非常清楚,一個具有潛在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正在衝擊著城市,人們被送進醫院,住進重症監護室。人們不斷地死亡,死亡率在不斷上升,這我們在11個星期前就知道。」
「可是我們浪費了整個二月份,在這段時間,我們本可以加大檢測力度,做好個人防護裝備的儲備和分發,可是我們都沒有做。」霍頓十分遺憾地說道。
他認為如今英國醫護人員所面臨的防護裝備短缺、裝備不符合防護標準等問題,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在節目中,他氣憤地說道:「這簡直是一場國家醜聞,我們怎麼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自歐洲疫情暴發以來,義大利、西班牙等國都相繼採取隔離、封城等嚴格舉措,但一開始,英國政府的反應相對遲鈍。
英國首次出現確診病例是在1月底,BBC在1月31日的報道中表示,英國首次確診兩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
但是隨後,英國並沒有重視防疫。直到3月,歐洲疫情呈現明顯的蔓延趨勢,首相鮑里斯·詹森還在發布會上表示自己和醫院的確診病例都握了手:「我會握手,因為我前幾天晚上去了一家醫院,我想那家醫院還有幾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而我和那裡每個人都握了手。」
到了3月7日15:00,英國確診總數升至206例,單日上漲43例,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擔憂疫情的發展,也擔憂英國衛生系統的應對能力。
12日,已經有590例確診病例的英國宣布,該國疫情應對措施從「遏制」階段進入「延緩」階段,進一步提升力度。
英國政府最引人注目的一項措施是,將調整新冠病毒的檢測方式,不再給許多輕症病人檢測,並呼籲症狀不嚴重的人不要撥打英國的111醫療諮詢電話,除非他們的症狀出現惡化。官方稱,這是為了集中醫療資源去優先關注和救治出現重症的人。
第二天(13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群體免疫」的建議一出,在英國甚至全世界引發擔憂和爭論。
英國政府最終沒有採取「群體免疫」的方法,17日,詹森一改此前的消極態度,在每日新冠疫情例會上表示,英政府會像「戰時政府」一樣,不惜一切代價支持該國經濟,同時加強醫療系統的能力。
但也許,正如理察·霍頓所說的那樣,英國錯失了防疫的好機會。3月25日,71歲查爾斯王子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目前已結束隔離期);27日,鮑里斯·詹森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隨後,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也表示自己病毒檢測呈陽性。
4月1日,英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者4324例,累計29474例。新增死亡563例,累計死亡2352例。
來源:中國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