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去哪吃 | 論川鍋,芋兒雞必須擁有姓名

2019-06-27   包頭評客

川渝小城的芋兒雞居然在《中餐廳》里被俊凱弟弟帶到法國秀了一波。當時看的我就很眼饞,從此心裡便種下了芋兒雞的種子。終於,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在包頭也能吃到正經的芋兒雞火鍋了,鍋底不用牛油,遠離了「胃裡著火」的辣度,辣的有點兒溫柔。


芋兒雞是四川老闆童年裡最常吃的美味,因為每家都養雞、種芋頭,這種平民食材就漸漸成了離家孩子們記憶中最難忘的味道,在川渝地區的CP感相當於北方的西紅柿炒雞蛋。


只有鍋底勾人,火鍋的靈魂才會變得有趣。老闆家在四川做的就是調料生意,對於調料的把握有著自己的獨門秘籍,所以鍋底的味道,我是一百個放心。


芋兒雞的精髓就在於雞肉的選擇上,店裡拒絕了普通雞肉的誘惑,寵愛了口感和味道都更勝一籌的烏雞,營養價值無需多言,關鍵是烏漆嘛黑的外表下,卻藏了更加細嫩的肉質,這可是普通的雞肉不能媲美的。


一鍋有四斤的雞肉,剛上桌的肉塊不是特別入味,吃著不會太辣,不過煮一會兒,就會吸收各種調料的精華,變得有滋有味。


雞爪子一向是嗜雞者的必爭之物,抿骨頭吃皮肉的快樂喜歡的人一定都懂。(也是來了這裡才知道,烏雞爪竟然有五個指頭)


做芋兒雞的芋頭選用的都是個頭小點兒的,口感更為軟糯糯,吃起來比土豆更滑溜一點,不噎人,芋兒不容易入味,所以吃的時候蘸點兒紅油湯,味道會更棒。


我們的頂配版芋兒雞,還加了黃鱔和牛蛙,適合人多一起分享,本以為會有腥腥的味道,但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油辣油辣的味道完全蓋住了腥氣。


蛙肉很嫩,披著麻辣味的盔甲,給舌頭帶來了一記暴擊,試餐時候吃的肉塊比較小,不過老闆已經及時調整啦,整隻牛蛙提前腌制再過油,每一口都有滿滿的幸福感。


第一次在火鍋里吃到黃鱔,吸汁兒能力還是很強的,肉是面乎乎的,仔細的抿一抿,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妙。


吃完了雞肉覺得不過癮的,還可以涮點兒自己喜歡吃的,經典的麻辣牛肉跟鍋底是絕配,大概是負負得正的原因,吃著反而不覺得特別辣。


本以為泡發的毛肚沒啥特別,但吃過以後真的像是發現了寶藏一樣,比平時吃的那種更薄更脆,小毛刺上掛著湯,吃完有種心動的感覺。


苕皮涮著吃起來糯唧唧的還有點兒彈,有著薯類作物專屬的那種澱粉味。


整塊的魔芋涮著吃在包頭已經不多見了,入口像果凍一樣,滑溜溜的,趁熱裹一圈辣滋滋的乾料,特別過癮。


他家豆腐都是自己用小石磨磨的,有特別濃的豆香味,蘸一點加了木姜油的小料,滋味都吸進了豆腐的小孔,不過我更喜歡吃原味,解辣。


大學門口的小吃狼牙土豆花在這兒也成了一道下酒菜,辣椒和蔥花一拌,香味一下就出來了,還很懷念這個味道呢。


豆角配醬油芥末的吃法就顯得很高級了,明明是海鮮的好伴侶,跟焯一遍的豆角居然意外的契合,脆脆的豆角一咬還出水。


店不大,空調卻開的很足,在30多度的高溫下吃一頓熱熱鬧鬧的火鍋,也不會覺得很悶,再頂上兩瓶大窯,那叫一個爽!

評客遇見 · 四川芋兒雞

地址 :市府西路與烏蘭道交叉口北300米路西

人均 :50-60元(倆人用餐人均會高一些)

Tips :素菜都可以點半份

小料免費供應,適量自取


圖文/旭旭 謬正 iCould